趙星宇 鄭可 馬鈞寧
摘? ? 要:西農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內在耦合性,伴隨學校發(fā)展凝練的西農精神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精神來源,將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將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利于青年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擔當知農愛農的時代使命,提升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為了充分發(fā)揮西農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統(tǒng)一性,構建了理論教學—校園文化—課堂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探索出將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西農精神;實踐育人;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91-03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盵2]學校發(fā)展的過程中所凝練的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精神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將最能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精神財富的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幫助新時代大學生明確奮斗方向,形成朋輩輔導傳幫帶的良好氛圍,培養(yǎng)肯吃苦,勇于擔當?shù)男聲r代青年。
一、西農精神的內涵及解讀
作為我國西北地區(qū)農林高等教育的發(fā)源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誕生和孕育于中華民族最水深火熱的戰(zhàn)亂和災荒年代。建校八十多年來,在“開發(fā)大西北”“興農興學”口號的感召和鼓舞下,一代代師生秉承著“為充實民生和國防事業(yè)而奮斗”的辦學宗旨,踐行“誠樸勇毅”校訓和“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扎根西北,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為推進旱區(qū)農業(yè)現(xiàn)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彪炳史冊的輝煌業(yè)績。2017年12月,康振生教授、邵明安研究員分別榮膺兩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興旺在學校召開的兩院院士座談會上首次正式提出“扎根楊凌、胸懷社稷;腳踏黃土、情系三農;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農精神”[3]。這24字在三個方面各有側重,互為依托,共同構成了西農精神的全部內涵。其中“扎根楊凌、胸懷社稷”體現(xiàn)了西農精神的地理屬性和精神源頭,彰顯了西農人長期扎根西部,堅持“頂天”“立地”科技工作的總方向;牢牢把國家使命扛在肩上,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崇高理念。“腳踏黃土、情系三農”體現(xiàn)了西農精神的主體內核,彰顯了西農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服務“三農”事業(yè),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書寫農業(yè)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理想追求和報國為民的核心價值追求。“甘于吃苦、追求卓越”是西農精神在人生境界上的具體體現(xiàn),彰顯了西農人慎終如始的堅守,再接再厲的堅韌、善作善成的堅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努力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業(yè)績的精神風采。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強調:“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
田野,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盵4]西農精神是經過實踐考驗和打磨形成的,在國家危難時期學校和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在國家發(fā)展時期學校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發(fā)展脈搏、銳意進取。西農精神是學校在八十余年辦學歷程中玉汝于成、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凝聚起了西農人砥礪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擔當?shù)膬?yōu)秀品質和優(yōu)良作風,支撐和引領著學校在推動西北地區(qū)農業(yè)現(xiàn)代化過程中不懼艱難險阻,取得一系列享譽國內外的農業(yè)科技成果。西農精神為學校實現(xiàn)以質量為導向的內涵發(fā)展方式轉變,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脫貧攻堅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全力推進建設世界一流農業(yè)大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西農智慧”“西農力量”和“西農方案”[5]。
二、準確把握西農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創(chuàng)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狈e淀了學校八十多年的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經驗,西農精神蘊含著學校從誕生、發(fā)展,到走向輝煌的歷史進程和精神凝練,如今更具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青年大學生是與新時期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主要參與者和見證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要繼承和弘揚西農精神,時刻清楚自己重任在肩,要不怕困難和挫折,勇往直前,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弘揚西農精神,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承五千年綿延不絕,其中所蘊含的核心力量就是愛國主義,凝聚著民族復興和發(fā)展的磅礴偉力,千百年來靠著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無數(sh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用實際行動在歷史長河當中留下深刻的印跡。在家國情懷上,西農精神中的“扎根楊凌、胸懷社稷”集中體現(xiàn)了歷代西農人的愛國主義精神,為西農學生塑造起最深刻、持久的愛國情愫,也給青年大學生提供了愛國教育的精神典范。繼承和發(fā)揚西農精神,有利于青年大學生弘揚正能量,磨礪愛國品行,涵養(yǎng)愛國情懷,踐行報國之志,成為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棟梁之材。熱愛祖國是青年大學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和成長成才之基,愛國不能只停留嘴邊,要實事求是地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要把個人理想與祖國未來的發(fā)展緊密結合,把自己的人生軌跡與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爭做時代的弄潮兒,與時代共奮進,與祖國共發(fā)展。
(二)弘揚西農精神,號召青年大學生擔當知農愛農時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沒有農業(yè)強國就沒有整個現(xiàn)代化強國;沒有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盵6]涉農高校作為實現(xiàn)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的主戰(zhàn)場,必須要高度重視對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的研究和應用探索,發(fā)揮積極主動性,占領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理論和實踐高地,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致力于培養(yǎng)造就大批厚植“大國三農”情懷、投身鄉(xiāng)村振興一線、堪擔民族復興大任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西農精神作為歷代西農人情系三農的精神體現(xiàn),必然要在培養(yǎng)農業(yè)型人才方面發(fā)揮精神引領作用。同時,為了應對國內外的復雜形勢,高校需要在“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下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任務,西農精神將在這一過程中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
(三)弘揚西農精神,提升青年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
由辦學理念、校風校訓而凝練出的學校精神是師生不斷奮斗的精神指引和始終如一、堅持到底的價值準繩。例如,引領近代風氣之先的北京大學師生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傳播民主科學,到五四運動為民族振興振臂高呼,北大師生把五四精神帶向神州各地,始終閃耀著激揚奮進的時代光芒,播下理想和信仰的種子,激勵無數(shù)青年為祖國發(fā)展和民族進步前仆后繼、矢志不渝。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校八十多年的歷程中,西農精神是歷代西農人傳遞紅色基因最佳的精神印記,因此將西農精神融入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有助于大學生自我意識覺醒,進而激發(fā)青年大學生參與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熱情,發(fā)揚愛校、榮校情懷,積極為學校未來發(fā)展建言獻策,為宣傳學校文化提供精神內驅力。
三、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路徑
西農精神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政育人規(guī)律,在深刻把握學生思想狀況的基礎上,結合高校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探索將西農精神所蘊涵的思政元素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方式。加強和深入理論探究,發(fā)揮思政教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新教學的活動形式,增加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聯(lián)動,發(fā)揮“三全育人”的協(xié)同育人優(yōu)勢,打造“理論課堂—校園文化—實踐課堂”三位一體的全方位育人
體系。
(一)加強理論研究,實現(xiàn)西農精神相關科研成果向教學內容轉化
運用經典理論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理論建設。將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縱深化發(fā)展和理論說服力。對此要進一步開展西農精神的理論研究,推動西農精神研究橫向縱向精細化發(fā)展,系統(tǒng)闡釋西農精神的內涵與外延。值得注意的是,要深入挖掘西農精神的理論基礎和文化淵源,最終落腳點在于實現(xiàn)西農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潛移默化的作用。歷代西農人對于西農精神的詮釋和在西農精神與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共同之處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將這些成果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發(fā)揮思政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青年大學生弘揚西農精神
思政課教師是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流砥柱,其要調動思政課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引導青年學生的思想領袖和精神導師,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提升思政課教師將西農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主動性。通過實地尋訪、面對面訪談等形式,追本溯源,充分挖掘校史資源里面的思政元素,把西農精神讀懂吃透,思政課教師要切實領悟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意義。二是思政課教師自身要加強對西農精神的學術研究,將西農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實現(xiàn)西農精神理論研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同頻共振,強化教師以理論研究反哺思政課教學的意識,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融合。三是開展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培訓,幫助思政課教師了解西農精神的來龍去脈。最終實現(xiàn)以課堂為中心,讓教師將西農精神的核心和精髓真正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三)深入挖掘校史校情資源,引導青年大學生感悟西農精神
校史資源是西農精神和西農故事的重要載體和源泉,脫離校史資源和西農故事空談西農精神是不切實際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史史料豐富、精神博大,學校命運長期與國家民族的榮辱和時代發(fā)展脈絡密切關聯(lián)。校史文化一方面折射出近現(xiàn)代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曲折經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農業(yè)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進步的蹣跚過程。因此,可以挖掘隱藏在校史資源中的西農故事,例如西農創(chuàng)建之初于右任、辛樹幟等領導功勛為學校的籌建跋山涉水,嘔心瀝血,為學校日后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西農歷屆領導為學校建設頂層規(guī)劃,合理布局,學校八十多年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農業(yè)領域的卓越成就;名師大家站在西農講臺上數(shù)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鐫刻了西農的時光印記。鼓勵學生憶苦思甜,并與當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進行結合,運用西農故事講好“大思政課”,加深青年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深刻認識。
(四)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激發(fā)青年大學生弘揚西農精神的活力
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在“教”和“學”的雙向互動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實現(xiàn)這種效果,就需要進行自上而下的教學方式改變,創(chuàng)新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可以從高校內部學生組織入手,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第二課堂活動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組建學生團隊,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近年來高校學生組織和社團蓬勃發(fā)展,涉及范圍眾多,豐富了青年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但是關于校史文化研究、宣講高校精神的社團組織較為少見,這或許可以成為開展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要切入口。成立校史校情志愿服務團隊、校史研究小組等學生組織,吸納對校史資源和西農故事等感興趣的學生加入,并聘請相關研究人員作為指導教師,依托學生組織開展一系列傳播西農故事的社團活動,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得西農精神真正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
(五)實施“理論教學—校園文化—課堂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首先,理論教學是主方向,校史文化和高校精神進課堂是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明顯趨勢?!拔鬓r故事”教學案例庫的建立、完善以及應用,對于高校校史文化建設和西農精神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次,針對校園文化可以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史文化活動。例如高??梢詫⒑霌P西農精神的校情校史教育作為新生開學第一課,將西農校史融入學校各類主題活動,挖掘西農校史人物的經典事跡,保護西農原有的歷史文化遺存,打造兼具審美價值和文化意蘊的校園新景觀,如此可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和校史教育氛圍。最后,將西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可以借助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不應將教育的環(huán)境限制在教室之內,更需要帶著學生走出教室,突出學習的實踐性,思政課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有關校史的理論知識,更要以學生實際的體驗為主。除了參觀校史館之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東南窯”植物病理試驗站,開展“校史尋根之旅”等,以實踐檢驗理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西農精神的認識。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認為:“在保障大學的高水準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施、任何組織都更有效?!盵7]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全面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精神內涵是大學發(fā)展的重要任務,要把大學作為引領社會風氣的精神高地來打造,要將其作為國家文化產業(yè)、文化軟實力體現(xiàn)的風向標,要把大學的師生培養(yǎng)成能夠為國家發(fā)展建言獻策,敢為時代先的喉舌。大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以便畢業(yè)后服務社會固然重要,但是大學不是工廠,我們應當注重大學生精神生活的豐富,注重一些故事的流傳和精神的傳承。然而,這些并不是順其自然就能對所有人產生影響的,因此我們需要有心地去收集和解讀大學故事、探尋和宣傳大學精神,讓西農精神進入到每一個西農人的心中。有了精神的正確引領,人生的格局才能進一步打開,人生才能變得更加充實精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 新華社.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2019-03-18)[2023-06-01]..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 劉玉峰.關于“西農精神”的研究綜述(二)[EB/OL].(2020-09-18)[2023-06-01].https://news.nwafu.edu.cn/xnxw/c3bb1d9e3d1f497b8c964bc7f596cbeb.htm.
[4]? 新華社.習近平回信寄語全國涉農高校廣大師生[EB/OL].(2019-09-06)[2023-06-01].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06/content_5427780.htm.
[5]? 劉玉峰.關于“西農精神”的研究綜述(一)[EB/OL](2020-09-15)[2023-06-01].https://news.nwsuaf.edu.cn/xnxw/84b3e2b4a827493d8316b10f6ce0d9f6.htm.
[6]? 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yè)強國 推進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J].求是,2023(6).
[7]? 陶東風.從大學精神談大學的軟環(huán)境建設[J].社會觀察,2009(2).
[責任編輯? 胡巍洋]
收稿日期:2023-06-05
作者簡介:趙星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研究”(22JDSZK19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3年度研究生教改課程思政標桿項目“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XGG23008);2024年度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青年項目“陜西紅色文化資源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價值邏輯與推進路徑研究”(2024QN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