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茂森
摘 要:本文對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首先介紹了新《課標》對初中學生閱讀能力提出的要求,隨后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最后從多角度入手,提出了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理解 教學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6.011
閱讀理解能力是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時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整體的教學方法依然比較單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對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策略的探索,從而有效提升閱讀理解教學質(zhì)量,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要求
在義務教育階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一些明確的要求。比如,在文本朗讀方面,要求學生要熟練運用普通話,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同時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默讀能力,每分鐘默讀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又如,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要理清思路,對文本主要內(nèi)容進行分析、解讀、品味,了解文本內(nèi)容的含義,并獲得自己的感悟與體會,同時能夠與他人合作,解決閱讀難題。再如,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可以學習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比如能夠了解敘述、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并對作品的“寫實性”“虛構性”加以區(qū)分,同時了解不同的文本形式,比如散文、記敘文、小說、詩歌等。除此之外,教師要針對文言文、古詩詞開展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學會運用注釋與工具書,了解文言文、詩詞表達的基本內(nèi)容,提升自己的欣賞品位,能夠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段)??傊?,相較于小學階段,新《課標》對初中階段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還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提高重視,采取有效的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策略,注重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才能促進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二、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加強指導,任務具體
與小學階段相比,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后,需要學習更多的科目,學習任務增加,學業(yè)壓力增大,如果缺乏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閱讀理解學習方面,學生需要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明確具體的閱讀方向。這一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加強指導,任務具體”的原則,在閱讀理解指導的過程中,為學生指明具體的閱讀方向,同時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角度入手,布置一些針對性的閱讀任務,從而指引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還應定期為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為學生推薦一些書目,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合理地制定閱讀時間,但不能影響學生的其他學習任務,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避免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2.豐富方法,聯(lián)系生活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思敏感細膩,好奇心旺盛,但在學習方面也很容易“三分鐘熱度”。所以,在實際開展閱讀理解教學時,教師應注重采取豐富的教學方法,從而帶給學生閱讀學習的新鮮感,激發(fā)學生閱讀理解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做好閱讀理解教學方法的合理設計,為學生呈現(xiàn)不同的閱讀文本教學方式,還可以引入信息技術,在文本信息呈現(xiàn)上加強創(chuàng)新,吸引學生的關注,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實際開展閱讀理解教學時,還應加強文本的深入挖掘,將閱讀材料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加強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應加強指導,帶領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細節(jié),并通過文本閱讀尋找共鳴,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
3.層次鮮明,循序漸進
初中學生在實際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教師要結合實際學情,做好分層設計。圍繞不同的文本內(nèi)容與學習主體,設置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在學生進行文本初次閱讀時,只需要能夠對文本內(nèi)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初步掌握文章主旨思想,教師提出的閱讀問題不宜過于復雜,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在第二次閱讀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掌握閱讀材料的語言細節(jié),了解其中的修辭手法,標注一些精彩的語句,并能夠自主學習應用。在閱讀問題設置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文本中找出更多細節(jié)內(nèi)容,增進對文本的了解。最后,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學生還需要自主表達自己的感悟與看法,從感性角度進行延伸性思考。在主體層面,教師應基于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閱讀理解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加強問題設計,聯(lián)系實際生活
在實際開展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問題作為“引線”,貫穿整個閱讀課程教學,從而通過問題引導,聯(lián)系實際生活,帶領學生逐步加強對文本的深度認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開展《背影》的教學時,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歌頌父愛,在情感表達方面非常深刻厚重。與此同時,《背影》中的父子情也比較細膩復雜,學生實際學習理解難度相對較大。所以,在實際開展閱讀理解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加強問題引導,讓學生對父子之間不同角度下相互交織的情感進行深入了解,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體驗。首先,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何為背影。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文章中有幾處提到了背影?這些背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在提出上述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還可以合作學習,溝通交流。從而發(fā)現(xiàn)文章中有四處背影,初步感知父子情感的變化。隨后教師趁熱打鐵,拋出下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解析:“這四處背影對應的時期一致嗎?在作者20歲時,他的眼中父親的背影是什么樣的?在作者二十八歲時,他眼中父親的背影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在提出上述問題后,教師進行分組,學生合作思考探討,并派出一名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從而引導學生感悟更加深沉的父愛,了解作者對父親的情感變化。最后,教師在開展閱讀理解教學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升華總結,引導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增強感悟。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背影》中關于父愛的描寫深沉且細膩,非常打動人心,請你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描寫父子之情的畫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上述問題設計,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仿照課文語言表達特點,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表達出自己對父愛的真情實感,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感悟。
2.巧用思維導圖,把握文章脈絡
一直以來,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沒有引導學生對文本背后的內(nèi)在架構進行深入認知。從而導致學生雖然能夠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但難以準確理解段落大意,并且難以把握文本的整體走向。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實際開展閱讀理解教學時,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整體脈絡,最終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文本整體結構形成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
除此之外,思維導圖還可以減輕學生的閱讀學習壓力。例如,在開展《故鄉(xiāng)》一文的閱讀教學時,由于文章中涉及的人物比較多,且所處的時代背景比較早,學生很陌生,所以難以對文本產(chǎn)生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進行文本解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帶領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文本脈絡結構。首先,故鄉(xiāng)是文本主題,被作為思維導圖中的中心詞。教師可以此為中心,輻射出兩條典型的線索,一是“景物”,二是“人物”。為了更好地進行“人物”解讀,教師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人物主要包括了“閏土、楊二嫂”兩人,在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具體分為“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條支線。以“閏土”為例,在過去,這一人物形象為陽光、健康。而現(xiàn)在,閏土卻變得“面容憔悴,麻木遲鈍”。在未來,“我”希望潤土可以重獲新生。通過對上述思維導圖的解讀,學生對文章整體脈絡有了把握,從而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故事概括,還可以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把握。
3.加強情境營造,插上想象翅膀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離不開想象力的支持,這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過于注重閱讀理解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學生只會“死讀書”,無法從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以及思想感悟,難以將文本中傳遞的思想方法為己所用,限制了學生閱讀理解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實際開展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時,教師還應提高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的重視,鼓勵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進行想象。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在實際開展閱讀理解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課文內(nèi)容為依據(jù),建立相應的情境,帶給學生一種沉浸式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共鳴,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完成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
在情境創(chuàng)設方面,語文教師可以抓住信息時代機遇,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高情境創(chuàng)設的效果。例如,在開展《藤野先生》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反映歷史時代背景的短片,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了解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借助多媒體,完成情境創(chuàng)設,進一步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在魯迅與藤野先生道別時,先生拿出照片送給魯迅留念時,魯迅當時是何種復雜的心情,以此來增加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4.辯論式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這不僅有利于增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閱讀理解教學的過程中開展辯論活動,辯論主題取自文本中有爭議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提升學生的思辨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辯論活動,需要結合文章內(nèi)容,設計論題。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收集整理相關的材料,記錄辯論的過程,能夠培養(yǎng)寫作能力。學生在辯論中陳述自己的觀點時,除了可以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入剖析,還能夠訓練自己說和讀的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開展《最后一課》的閱讀理解教學時,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失利,作者從小弗朗士視角出發(fā),描寫了民眾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展現(xiàn)了當時民眾對德意志的仇視情感。但從真實的歷史情況來看,普法戰(zhàn)爭是由法國率先挑起,即法國為了擴張版圖,才發(fā)動了戰(zhàn)爭。所以,法國實際上是“侵略者”,德意志是“反抗者”。語文教師可以敏銳地抓住文章主體和該文章歷史背景之間的矛盾點創(chuàng)造辯論主題,引導學生圍繞“愛國”的觀點進行辯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具有積極的作用。
5.加強啟發(fā)引導,指明閱讀理解方向
通過上文敘述可知,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時,教師需要加強啟發(fā)與引導,帶領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度探索。但一些教師在引導啟發(fā)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較為籠統(tǒng),缺乏指向性,難以抓住重點,最終影響了學生的深入閱讀,不利于教學效果提升。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實際開展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加強啟發(fā)引導,指明閱讀理解方向。
以《中國石拱橋》為例,這篇說明文具有良好的啟發(fā)性和趣味性,但文中運用了很多科學術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文本理解的難度。所以教師要善于進行啟發(fā)引導,為學生指明閱讀理解的方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與生活閱歷,完成啟發(fā)問題的設計。比如,教師可以提問:“日常生活中的大橋與文中描述的橋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什么作者先以趙州橋為例進行分析,然后再分析了盧溝橋?在眾多的石拱橋中,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什么會成為典型的例子?”上述啟發(fā)性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增進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fā)性問題應具有明確的思維指向。例如,在開展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時,一些教師總是習慣性提出如下問題:“請你找出(文中)一個能夠打動你的句子并賞析?!边@一問題看似為學生留了很多自由探索的空間,但事實上,由于問題缺乏思維指向性,很多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只會隨便找一個句子應付了事。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不妨將上述啟發(fā)性問題改為:“完成文章閱讀后,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話?請你從修辭,用詞,含義三個方面任選一個角度進行分析?!鄙鲜鰡l(fā)性問題指明了思維方向,同時也能夠給予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從而有效避免了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學習時無從下手與內(nèi)容空洞的問題,更有利于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是一項專業(yè)、復雜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新《課標》對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明確學生在教學時應遵循的原則,最后從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閱讀理解教學策略,從而減輕學生的閱讀學習壓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梁俊霞《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第二課堂》2023年第7期。
[2] 黃盟《初中散文群文閱讀的優(yōu)化策略》,《文學教育》2023年第7期。
[3] 王英玲《初中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研究關鍵思路分析》,《新教育》2023年第20期。
[4] 楊光美《名著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及引導策略》,《中學課程輔導》202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