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佳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需要良好的精神氛圍和人際關系,需要成人的關懷、接納、尊重、激勵。”繪本圖文并茂,是“畫出來的書”,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在繪本閱讀中,教師要注重構建班本課程,引導幼兒將生活和閱讀聯系起來,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繪本閱讀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發(fā)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讓幼兒通過閱讀和互動,體驗到故事中的情感。教師可以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引入各種類型的繪本資源,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能夠閱讀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繪本,并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在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時,教師還要考慮其教育價值、語言難度、畫面質量、故事情節(jié)等因素。同時,關注不同繪本的作者背景、出版時間、獲獎情況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繪本的質量和價值。
在繪本閱讀中,小班幼兒對圖畫性內容的接受度較高,但是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在這一階段閱讀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繪本,拉近生活與閱讀之間的距離。中大班幼兒已有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具備一定的讀圖說話能力。在閱讀過程中,一些富有情節(jié)性、想象性的繪本故事,更加能夠激活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促進他們在閱讀活動中初步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需求,設計一些具有互動性的繪本課程,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到繪本活動中。
例如,在繪本閱讀前,開展猜謎語比賽,讓幼兒通過猜測,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關系;在閱讀過程中,拋出一些互動性問題,鼓勵幼兒主動思考,增強他們對故事的理解程度。
在繪本資源開發(fā)和利用中,教師不僅要善于利用各種現實的繪本資源,還要注重利用身邊豐富的現實資源,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表達和創(chuàng)新意識,打造幼兒園班本主題特色繪本。教師可以結合相關主題內容,組織幼兒開展主題創(chuàng)編實踐,在開放、活潑的主題探索中推進班本課程建設。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經典的故事改編成游戲的形式,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使幼兒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例如,在大班自然繪本閱讀中,幼兒結合幼兒園種養(yǎng)區(qū)觀察活動,將他們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并用繪本的形式一一呈現。幼兒還用畫筆將自己的成長故事,融入種植故事中。在“走出去”的活動中,幼兒走進大自然,了解、觀察每一個生命的特點,了解每一個物種的特征。同時,在記錄、表達、交流和展示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繪本內容。因此,幼兒園班本繪本課程建設,要以幼兒的生活為基礎,讓幼兒在生動、活潑的繪本體驗中,完成認知建構,經歷情感體驗,實現各個領域的能動發(fā)展。
生活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中,教師要注重協(xié)調社會資源,為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資源支持,在互動和共享中,促進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滿足幼兒的需求。例如,利用家庭資源,幫助幼兒了解更多的生活場景;利用社區(qū)資源,拓展幼兒的實踐途徑。
教師可以結合學習主題,融合多種資源,為幼兒開設各類特色繪本課程。專業(yè)人士助力、專業(yè)情境融入的特色開放性繪本課程,更加有效地增強了繪本故事的真實性和生動性。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特點和需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組織不同主題的繪本閱讀活動,如動物、植物、自然等主題。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家長合作的方式,開展親子共讀活動,讓家長參與其中,從而增強家庭教育的互動性與趣味性。
總之,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教師可以以經典繪本為載體,構建班本特色課程,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在閱讀體驗中,不斷獲得知識和經驗,豐富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