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欣悅,陳銘昱,徐力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江蘇南京 210000
癌癥是當前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最新數據研究發(fā)現,在中國女性群體中,乳腺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居首位[1],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呈陰性[2],TNBC更具有侵襲性,與其他乳腺癌亞型相比,其預后較差[3]。治療方面,早期可手術或術前新輔助治療,因為缺少內分泌治療靶點,故無法從該治療中獲益,對于晚期或轉移性TNBC,目前常見治療方法仍為化療[4]。但由于分子分型不同,并不是所有TNBC均對化療敏感,部分患者因腫瘤干細胞誘導、Notch通路等原因出現化療抵抗導致化療效果不佳[5],但目前研究發(fā)現在化療基礎上聯用鉑類、免疫等治療,其他治療手段如采用抗體偶聯藥物、靶向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等[6],為TNBC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徐力教授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30余年,對各類腫瘤疾病治療頗有心得,為江蘇省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腫瘤學博士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腫瘤研究所副所長、腫瘤內科學教授。對于TNBC的治療更有著獨到見解,治療效果顯著,擁有廣大的患者群體,患者五年內生存率高,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筆者有幸跟隨徐力教授抄方,現將教授診療經驗總結一二,如下所述。
乳腺癌早期并無病名,古人將其歸為癰疽類疾病,在《靈樞·癰疽》中談到:“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迸c現代乳腺癌特征表現“橘皮樣變”一致,是惡性腫瘤的最早記載。古代對乳腺癌的記載大多為以癥狀表現命名,相關病名有:乳巖、乳石癰、翻花石榴、石奶、乳癌等,最早的乳腺癌描述是在東晉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中:“若發(fā)腫至堅而有根者,名曰石癰”,該處“石癰”指的就是乳腺癌;到了隋朝,《諸病源候論》中又有記載:“石癰者,其腫結確實,至牢有根,核皮相親,堅如石,故謂之石癰也”,明代《外科正宗》提出了“乳癰”一詞,到了宋代《瘡瘍經驗全書》一書中,竇漢卿提出了“乳巖”的表述,清代之后,“乳巖”被現代眾多醫(yī)家認為是乳腺癌的古代病名[7-8]。清代王洪緒認為乳巖“是陰寒結痰,此因哀哭憂愁,患難驚恐所致”,論述了乳巖的病因病機是七情所傷,氣滯血瘀,正氣虧虛,陰寒內生,痰、瘀等病理產物與內生之邪膠結難解,久則成毒,凝于乳中則成癌。
《素問·評熱病論篇》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刺法論篇》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均強調了正氣在發(fā)病中的作用。在《傷寒論》太陽病篇中,正氣可以理解為衛(wèi)氣,“衛(wèi)外而為固也”,當衛(wèi)氣不足或營衛(wèi)不和時,邪氣襲來侵犯人體而致發(fā)病,表現為發(fā)熱——正邪劇烈交爭;無汗——衛(wèi)氣邪氣在衛(wèi)分強強斗爭,未到營分;汗出——衛(wèi)氣不能戰(zhàn)勝邪氣,邪氣傷營,營陰外泄。在腫瘤患者群體中,正虛可以表現為各臟腑的正氣虛弱。萬冬桂教授治療TNBC用藥中,補虛藥排在首位,用藥頻次達1853次[9],說明了TNBC患者大部分為虛性體質。徐教授在診治TNBC患者過程中,注意顧護人體正氣,扶正祛邪兼顧,根據患者體質及治療階段“三段六辨”分期論治,扶正與祛邪各有偏重。有學者研究發(fā)現,陽虛體質是TNBC患者中最常見體質之一,其次為氣郁、氣虛質,且復發(fā)轉移患者中,陽虛質占比最高,而肝轉移患者中陰虛質占比最高[10];在對612例乳腺癌患者研究中,TNBC患者中醫(yī)證型與氣虛型、陰虛型有關[11]。
1.1 脾胃陽虛 乳房有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等通過,其中足陽明胃經通過乳中,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乳房的泌乳作用也與此關系密切,故有“乳房屬胃”之說。胃受納腐熟水谷,脾轉輸運化精微物質供給全身,脾胃為氣血動力來源,脾胃虛則氣血生化乏源,乳房正常生理功能受限。TNBC是乳腺癌中正虛、癌毒更甚的一種[12],故而侵襲性更強。在乳腺癌患者體質研究中發(fā)現,不管高危、低?;颊?,陽虛體質均排在第一位[13]。對于TNBC患者而言,癌毒毒力強盛更易損傷正氣,正氣虛弱與癌毒對抗則傷正更甚,正如《醫(yī)宗必讀》有言:“正氣傷則不能運化而邪反固矣”。研究證明脾胃虛弱的TNBC患者更易出現復發(fā)轉移[14],脾胃為元氣之本,元氣虛則不易徹底清除癌毒,毒留日久出現復發(fā)轉移。
1.2 心肝陰虛 足厥陰肝經“挾胃屬肝絡膽”,其支者,“別貫膈,上注肺”,且循行經過乳房,肝主藏血、主疏泄,情緒變化常常影響女性月經,氣機郁滯則出現經前乳房脹痛。心主血脈,脾主統(tǒng)血,“女子以血為先天”,故女性生理狀態(tài)與心肝脾關系密切?!毒霸廊珪费裕骸叭閹r……其人內熱夜熱,五心發(fā)熱,肢體倦瘦,月經不調?!闭f明了乳腺癌患者多為陰虛內熱,徐教授門診診治大量TNBC患者,發(fā)現在TNBC患者中,心肝陰虛患者占比較多,患者大多舌體偏瘦,舌邊尖紅,少苔,而對625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體質分析發(fā)現,陰虛質占808例[15],羅莉等研究發(fā)現TNBC患者大部分為偏頗體質,氣虛質排第一,陰虛質次之[16],可見陰虛體質在TNBC患者中高頻次出現?;颊咚伢w陰虛,陰虛則津血虧虛,反而促進了病程進展,患者更易出現晚期皮膚翻花、潰爛等表現,陰虛火旺,則生內熱,內熱與癌毒搏結,形成熱毒蘊于乳內,乳房又有多條經絡通過,邪毒通過經絡流竄到身體各部,致使復發(fā)轉移更易出現。
1.3 氣陰兩虛 TNBC患者臨床可選擇手術或放化療,而經過這些治療后患者易出現氣陰兩虛的癥狀。因手術后患者多氣血虛弱,術中傷及乳絡及人體元氣、失血等造成氣陰兩傷;放射治療在中醫(yī)認為屬于熱毒邪氣,熱毒侵襲人體,最易傷及人體津液,出現熱毒熾盛、氣陰兩傷證;化療為大毒攻邪之物,往往有很多毒副作用,隨著治療周期增加,耗傷氣血更甚,人體氣血虛弱的表現逐漸加重,出現氣陰兩虛的現象。文獻研究發(fā)現,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手術后、圍放化療期患者出現氣陰兩虛證最為常見[17]。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靈樞·百病始生》言:“其中于虛邪也,因于天時,與其身形,參以虛實,大病乃成”。虛邪即為乘人體虛而入的邪氣,若體虛且注意規(guī)避虛邪賊風,也不會發(fā)病,邪氣乘虛而入,成為了發(fā)病關鍵因素。對于TNBC患者來說,瘀、毒、痰是關鍵病因[18],因其正虛較其他類型乳腺癌更甚,患者平素脾胃陽虛,運化無力,反生痰瘀,痰瘀日久成毒,毒邪難消,積聚成癌,內生邪氣膠結難解,固定于乳房而發(fā)病,癌毒、痰瘀為虛邪,結合患者體質及正虛的偏頗,則出現有復發(fā)轉移傾向或預后尚可的情況。
純體虛無邪或邪氣侵犯正氣強盛的患者,均不會發(fā)病,唯有“兩虛相得,乃客其形”,正虛是發(fā)病的前提條件,虛邪為關鍵因素,互為因果不可分割,二者相結合才會引起發(fā)病。根據正虛的不同,TNBC表現也有偏重。首當其沖為氣虛體質的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15],是TNBC中體質占比最高的,瘀、痰、毒邪互結攻擊人體,出現氣虛血瘀等證候,痰毒流竄,侵襲肺部則出現肺轉移,流竄于腦則出現腦轉移;而心肝陰虛的患者,陰虛易生內熱,熱毒相結合,出現熱毒熾盛證,該證型與TNBC的發(fā)生有密切聯系[19],且熱邪有助于痰瘀毒邪流竄,故而復發(fā)轉移多見;若合并放化療后的患者則氣陰兩虛更易發(fā)生,因虛致實,因實致虛,氣陰兩虛伴有癌毒殘留日久傷及真陰,出現肝腎陰虛,既為發(fā)病之因,又為患病之果[20]。
“三段六辨”思想是徐教授在臨床中治療腫瘤過程中總結的抗癌模式。“三段”為中醫(yī)藥治療腫瘤疾病中的三個階段,即輔助治療期、維持治療期、姑息治療期;“六辨”為辨病位、病理、指標、病機、證候、兼夾癥六個方面[21]。在臨床中應用首先判斷該患者處于什么階段,該階段中醫(yī)藥應發(fā)揮何種作用,如輔助治療期中醫(yī)藥以調理脾胃、益氣養(yǎng)陰扶正為主,因為已經有化療藥物攻伐邪毒,機體正氣衰弱,此階段化療毒副反應較重,故而應少用克伐之品;維持治療期要根據“六辨”來作為判斷依據,根據患者的不同病位、病機,病理、指標等酌情加減,總體思路為扶正佐以祛邪,提高機體自身正氣以祛邪,達到清除體內癌毒、藥毒,防止復發(fā)轉移的目的;對于晚期無特殊治療的患者,中醫(yī)藥治療以“六辨”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為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達到“帶瘤生存”,延長生存期的效果。
腫瘤截斷療法是徐力教授在姜春華教授“截斷扭轉”思想啟發(fā)下用于腫瘤的實踐應用,是中醫(yī)“治未病”思想的體現[22]。在治療腫瘤疾病過程中,顯現出來的癥狀是我們要進行治療的主要方面,將之稱為顯證,而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病情變化過程中,還會出現新的癥狀表現,該部分癥狀病理概括為潛證,截斷療法要做到阻截顯證、預截潛證,在潛證未出現時加以相關治療藥物,達到預防腫瘤復發(fā)轉發(fā)、進一步發(fā)展的目的。
李東垣著作《脾胃論》中有言:“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者居中央而灌四傍,為后天之本,其余臟腑皆受其滋養(yǎng),葉天士提出“實則陽明,虛則太陰”,飲食不慎脾胃乃傷,脾胃居于重要位置,卻常因飲食或他臟傳變而受傷,致使脾胃虛損。TNBC發(fā)病于乳房,本就為陽明經所過,脾胃虛損更為常見。徐力教授在臨床中治療該類患者,時時不忘顧護脾胃,常用如太子參、茯苓、麩炒白術、芡實補益脾胃,炒蒼術、炒雞內金、法半夏健脾運脾,使脾氣健運,生理功能恢復,《素問·玉機真臟論篇》言:“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供給全身,使患者正氣來源充足對抗邪氣。
臨床中見到許多TNBC患者為陰虛體質,心肝陰虛、肝腎陰虛多見,患者或本為陰虛體質,患病后熱毒與體內虛火相合使毒熱膠結,或因患病熱毒傷陰,日久傷及真陰,陰虛火旺,惡性循環(huán)?;颊哧幪摮R壮霈F口干、寐欠安等癥狀,陰液不足則口干,陰虛不能抱陽、陽不入陰則失眠多夢,徐教授常用天花粉、天冬、麥冬、百合等滋陰生津,酸棗仁、合歡皮、絞股藍等養(yǎng)陰安神?;颊哧幰禾潛p,加之癌毒、化療傷陰更甚,治療方面滋陰就顯得尤其重要。徐力教授常使用女貞子、墨旱蓮、南北沙參、黃精、玉竹等滋陰養(yǎng)血,補益心肝腎陰,配合當歸、炒枳殼、枳實等行氣活血,使補而不滯;針對患者熱毒、痰火傷陰之因,常用如石見穿、龍葵、蛇莓、八月札等清熱解毒化痰,活血散結消癰。標本兼治,擬法兼顧。劉勝教授治療TNBC的常用藥物研究發(fā)現,寒性藥物居于首位,清熱解毒藥使用頻率位居第一[23],說明對于TNBC患者而言,針對陰虛及疾病、治療傷陰的本質,以清熱解毒滋陰為治療大法。
痰瘀為復發(fā)轉移的基礎,與熱邪互結日久成癌毒,癌毒留鋸難祛是根本病因[24],正虛抗邪無力,故而治療上要標本兼治,扶正祛邪同步進行。徐力教授對此提出“三段六辨”分期論治,對于正在進行化療的病人,即輔助治療期,此期化療以攻邪為主,同時傷及人體正氣,中藥在此階段可根據患者病情選用扶正類中藥,輔助化療抗癌同時減少副反應,研究證明扶正類中藥在輔助化療時,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細胞水平,減少白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25]?;熃Y束后的階段為維持治療期,患者往往呈現氣陰兩虛的證候,徐力教授常用黃芪、女貞子、太子參、酒萸肉等益氣養(yǎng)陰,減輕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少用攻伐之品繼傷正氣;當患者化療已結束,無西藥抗腫瘤時,針對患者痰、瘀、毒之偏勝,加予木饅頭、預知子等活血,白英、山慈菇、天葵子等清熱解毒抗癌,祛邪同時仍兼顧機體正氣虧損之偏頗,加以補氣、補血、調補脾胃等扶正藥物,達到祛邪不傷正,扶正祛邪兼顧的效果。
趙某,女,59歲?;颊?021年9月27日發(fā)現右乳腫塊,行穿刺活檢病理示:浸潤性導管癌,免疫組化:ER(-),PR(-),Her-2(++),Ki67(80%+),行術前新輔助化療5次,具體方案為:TEC,化療后腫塊進展,于2022年2月10日行右側乳腺根治術,術后病理:浸潤性導管癌,淋巴結(-)。免疫組化:ER(-),PR(-),Her-2(++),Ki67(80%+),FISH無擴增。目前患者口服卡培他濱化療中??滔拢菏肿憔C合征,無胸悶心慌,無惡心嘔吐,無惡寒發(fā)熱,納寐可,二便調。舌紅,苔薄,脈細弦。
2022年7 月27日首診。西醫(yī)診斷:TNBC。中醫(yī)診斷:乳癌,證屬正虛邪戀。治以補氣養(yǎng)陰,健脾扶正。處方:黃芪30g,酒女貞子30g,當歸10g,炒白術10g,太子參10g,豬苓10g,茯苓10g,石韋30g,大棗10g,枸杞子30g,酒萸肉30g,法半夏10g,炒陳皮6g,炒白芍15g,炙甘草10g,伸筋草10g。
后患者繼續(xù)就診服藥,根據兼證不同調整用藥。至口服卡培他濱結束后,患者出現寐差,入睡困難,多夢,汗出過多,燥熱等癥狀,于2023年2月15日就診,予原方去石韋、大棗、法半夏、炒陳皮、伸筋草,加仙鶴草30g,酒黃精10g,姜竹茹10g,生薏苡仁30g,醋莪術10g,木饅頭10g,白花蛇舌草30g,漏蘆10g,白薇10g,煅牡蠣30g,浮小麥30g,糯稻根30g,地骨皮10g。
按:患者首次就診時仍處于維持化療階段,中藥在此期主要達到輔助治療作用,針對化療可能出現的副反應,如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手足綜合征等,中醫(yī)方面認為化療藥物會導致人體熱毒傷陰,徐教授使用六君子湯和當歸補血湯為底方,補氣養(yǎng)陰,顧護脾胃。黃芪、女貞子、太子參補氣養(yǎng)陰,白術、白芍、豬苓、茯苓、半夏、陳皮健運脾胃以止嘔,當歸、伸筋草活血通絡以治療手足麻木,石韋、大棗為升白細胞藥物,預防出現白細胞減少,枸杞子、酒萸肉補益肝腎之精,防癌病日久傷及肝腎,體現中醫(yī)治未病之思想,也蘊含教授截斷療法的思想,預先判斷患者將出現的癥狀進行阻截,“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斷疾病發(fā)展?;颊呖诜熃Y束后出現氣陰兩虛癥狀,陰虛癥狀尤甚,陰虛則陽不入陰不能安寐,心陰虛則多夢,陰虛則熱,汗為心之液,熱邪煎灼津液則汗多、燥熱,該階段屬于中醫(yī)維持治療期,對于該患者需注意益氣養(yǎng)陰斂汗,阻止心陰進一步外泄所致陰虛更甚,同時要加入抗腫瘤藥物進行中醫(yī)抗腫瘤治療,由化療藥物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等副反應已不再,故去石韋、大棗、法半夏、炒陳皮、伸筋草,加薏苡仁、白薇、地骨皮清虛熱,煅牡蠣、浮小麥、糯稻根斂汗,仙鶴草解毒補虛,酒黃精補氣養(yǎng)陰,姜竹茹清熱和胃,木饅頭、白花蛇舌草、漏蘆解毒抗癌,全方共奏益氣養(yǎng)陰,清熱斂汗,解毒抗癌之功?;颊叻幒笾T癥好轉,現仍至門診堅持服藥治療,復查至今未見復發(fā)轉移征象,病情平穩(wěn)。
TNBC在西醫(yī)治療方面較為局限,仍以化療為主要手段,部分患者往往因化療毒副反應而不得不中途放棄,達不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中醫(yī)藥治療憑借自身優(yōu)勢,目前已經獲得大家的廣泛認可。徐力教授從“虛”論治TNBC,分別從發(fā)病之正“虛”與致病之“虛”邪論述,脾胃陽虛、心肝陰虛、氣陰兩虛最為多見,瘀、毒、痰為發(fā)病之關鍵“虛”邪,治療以審證求因為主,從顧護脾胃之氣與養(yǎng)陰之法入手,以“三段六辨”思想為主導,“三段”定位中醫(yī)藥治療整體基調,“六辨”靈活加減實現個體化辨證論治,實際運用結合“截斷療法”,截斷病情發(fā)展整體趨勢,體現中醫(yī)“治未病”在腫瘤治療方面的優(yōu)勢,總體達到扶正以祛邪,在臨床使用中效果顯著,患者生活質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