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星
摘 要:南音是指泉州地區(qū)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南音非遺一般依靠老一輩藝術家來傳承與發(fā)展,較少結合新時代中的一些技術手段進行宣傳,這就導致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面臨一些問題?;诖?,本文將探究如何利用數字媒體藝術促進南音非遺傳承和發(fā)展,希望可以解決以往南音文化傳承發(fā)展中的困境,助力南音文化藝術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南音地區(qū);非遺傳承發(fā)展;數字媒體藝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6-0-03
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發(fā)展的精神力量,助力了國家與地區(qū)的發(fā)展。音樂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一種記錄人類語言的藝術形式,可以傳遞出人的思想與精神。南音主要是指泉州地區(qū)的音樂傳統(tǒng)文化,主要是以閩南地區(qū)的語言文化作為基礎,根據閩南方言進行緩慢悠揚的音樂表演。從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來看,主要受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南音非遺傳承主要以老一輩傳承者為主,年輕傳承者比較少,影響了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另一方面是南音非遺傳承的宣傳不足,較少結合新時代中的一些技術手段進行宣傳,進而形成了南音非遺傳承和傳播方面的障礙,不利于南音非遺傳承可持續(xù)發(fā)展?;谶@兩個方面的挑戰(zhàn),本文將從數字媒體藝術角度進行探究分析,借助數字媒體藝術的優(yōu)勢,可以吸引廣大年輕群體的關注與興趣,并拓寬了南音非遺傳承和傳播路徑,有助于南音非遺傳承可持續(xù)發(fā)展[1]。
一、南音傳承發(fā)展現狀
南音傳承發(fā)展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從當前南音傳承發(fā)展來看,整體運行良好。一方面,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南音傳承發(fā)展,早在2002年就開啟了泉州南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工作,并為之付出了近8年的努力。另一方面,當地社團、學校紛紛加入南音傳承發(fā)展的行動,進一步促進了南音傳承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比如社團方面,在泉州各縣市都分布有南音社團,其中有多個百年南音社,如深滬御賓南音社成立于崇禎末年(1632年),有著近400年的歷史;安海雅頌南音社成立于1907年,至今也逾百年。學校方面,地區(qū)教育在1990年秋就開始推動南音教學,共有120多所學校的10多萬名學生學唱南音,同時泉州師范學院于2003年開設南音本科專業(yè),至今已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南音人才一百多人[2]。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及應用現狀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種數字化技術與媒體藝術結合的產物,其中融合了很多學科的知識技能,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計算機科學等。首先,數字媒體藝術擁有新穎、奇特的特點,可以利用高新技術手段開展各項活動,如常見的三維動畫、幻影成像等,借助技術加持可以增強受眾群體的視覺體驗感。其次,數字媒體藝術本身含有很多學科知識,學科之間的交叉點較多,這也促進了各個領域的發(fā)展。最后,數字媒體藝術具有開放性、互動性、集成性的特點,可以讓人們在視覺層面獲得良好體驗,加深了人們對藝術作品的認知。
從發(fā)展現狀來看,數字媒體藝術可以應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制作方面。數字媒體藝術發(fā)展過程中,影像制作技術在不斷創(chuàng)新,如可以利用生動的特效合成制作精美的視頻,并運用3D動畫技術參與制作,增強視頻的3D效果;利用數字化工具制作動聽的音樂。
二是展演方面。數字媒體藝術發(fā)展過程中,光影、MIDI、互動、虛擬交互等數字媒體藝術得到普遍應用,如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使用者獲得沉浸式體驗,會讓使用者身入其境,并能獲得豐富逼真的體驗感。
三是宣傳方面。數字媒體藝術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將制作好的影像視頻進行傳播,通過平臺推送給針對性的用戶群體,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三、數字媒體藝術在非遺傳承發(fā)展中的應用
從國外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數字媒體藝術應用來看,2019年26個歐洲國家簽署了關于推進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合作宣言,2020年,歐盟委員會在專家協(xié)助下還制定了物質文化遺產3D數字化的10項基本原則。比如,“地平線2020”是一項利用數字產品保護、傳承歐洲文化的計劃,2014年至2020年,“地平線2020”計劃總計投入了近7000萬歐元,無疑讓歐洲文化從數字化的新機遇中獲益,更好地塑造了歐洲文化。
從國內角度來看,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各級代表性傳承人9萬余名。在數字媒體藝術應用方面,其中天津榮程集團打造的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上線,該平臺已經完成入駐非遺項目19800多項、歷史文化村落傳統(tǒng)村落7200多個、4A、5A級景區(qū)1742個、地理標志農產品5500多種。
在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中,數字媒體藝術體現于交互傳播、影像傳播、平臺傳播等方面。
首先,交互傳播方面。數字媒體藝術可以從新媒體平臺角度為南音非遺文化傳承發(fā)展提供助力,避免了以往直線、單向傳播的問題。比如,目前南音傳播擁有官方網站、雙微平臺、收聽軟件等以數字化模式為主的多種傳播途徑,其中有南音官方網站——福建南音網,該網站涵蓋新聞、樂理、曲庫等多個領域;泉州南音還擁有“泉州南音網”、中國古曲網下設的中國南音專區(qū)等網站。
其次,影像傳播方面。在數字媒體藝術的帶動下,南音文化藝術的影音制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下,以短視頻為主的傳播方式成為主流傳播方式,而通過數字媒體藝術中的一些新制作理念與技術,可以為傳統(tǒng)南音表演模式增加視覺沖擊。比如,在當前泉州南音文化發(fā)展方面,南音相關專業(yè)、南音愛好者拍攝制作有《新三千兩斤》《未來南音》《南音夢》等微電影,其中通過數字媒體藝術的優(yōu)勢,增強了南音文化藝術的感染力與生動性,進一步提升了南音文化藝術的“人氣”和“熱度”,從而推動南音的保護與傳承。
最后,平臺傳播。在數字媒體藝術的支持下,南音文化藝術可以實現平臺化的展演與傳播。數字化建設可以將南音文化藝術的相關素材進行整理分類,包括譜曲、視頻、樂理等,如泉州南音藝術研究院運用數字化保護技術,至今已收集了南音樂譜789種、1292本,現存?zhèn)鹘y(tǒng)曲7283首、過枝曲1998首、套曲9套170首、滾門曲牌994個、新曲1172首。
四、探究數字媒體藝術在南音非遺傳承與發(fā)展中的應用
(一)制作方面的應用
首先,在制作方面應注重打破連續(xù)與現實,強化作品感染力。在傳統(tǒng)南音文化藝術影音作品制作過程中,相關剪輯的方式一般是線性的,會降低播出效果。因此,在制作方面可以利用數字媒體藝術的非線性剪輯方式,進而提升南音文化藝術作品的展示效果,為受眾群體營造富有彈性以及符合受眾群體認知規(guī)律與心理需求的意境,更好地滿足受眾群體視覺與聽覺方面的要求。其次,在制作過程中應注重一些新技術的引入。在制作傳統(tǒng)南音文化藝術作品時,也應注重視頻特效方面的應用,積極營造符合南音文化藝術的氛圍,以提升南音文化藝術影音作品制作效果,提升受眾群體視覺、聽覺方面的感受。南音文化藝術影音作品制作過程中,可以融入3D動畫技術,使畫面不僅具有3D效果,也能融入中國動畫制作元素,增強南音文化藝術影音作品制作效果。最后,應注重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現有局限。在制作南音文化藝術作品時,制作人員應充分運用數字媒體藝術的優(yōu)勢,通過使用數字媒體藝術對作品中呈現的畫面進行調整與改變,進一步提升制作的生動性,從而滿足受眾群體對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要求[3]。
(二)展演方面的應用
首先,可以結合展演要求建設“VR/AR+博物館”?!癡R/AR+博物館”是指將VR/AR技術與南音文化藝術結合,構建展演的博物館,讓受眾群體在VR/AR技術中更好地體驗南音文化藝術的魅力。比如,目前泉州地區(qū)擁有眾多的南音博物館,僅位于泉州市博物館的“泉州南音南戲陳列館”較為出名,這也提升了南音文化藝術的展演效果,使南音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播。比如,南音文化藝術視覺展演方面,“VR/AR+博物館”可以模擬展演現場,結合虛擬立體的影像,能營造虛擬與現實交織的美妙場景,觀眾身入其境能更好地體會南音形體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數字媒體藝術的加持下,通過模擬南音文化藝術虛擬場景的方式,增強數字媒體藝術在南音文化藝術展演方面的應用,同時也可以結合音頻講解、立體影像技術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來提升展演效果,從而讓南音文化藝術更好地展示于受眾群體面前,滿足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要求。其次,在南音文化藝術的展演環(huán)節(jié),可以建設專門的數字化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不僅是為了保護珍貴的資料,更是為后續(xù)的查找和研究提供了數據庫平臺,如南音文化藝術中有著閩南文化、人文風俗等方面的內容,之后結合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數字化平臺建設,讓更多人了解南音、喜歡南音,并利用線上數字平臺積極與受眾群體交流互動,了解受眾群體的一些意見與建議,從而為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提供助力。再如,可以利用數字媒體藝術,處理、修復、記錄和保存口頭傳承的文化遺產,如民間故事、民歌等。通過音頻處理技術,可以將這些聲音資料轉化為數字格式,以便于永久保存和傳播,并可以進行聲音識別和音頻分析,為非遺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便利。最后,南音文化藝術的展演過程可以采取“文化IP+定制化”?!拔幕疘P+定制化”是指將南音非遺文化作為一項有價值的藝術IP,打造以南音為主的IP產業(yè)鏈,結合南音非物質文化的內容,不斷創(chuàng)作與南音文化藝術有關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舞臺戲劇等,既滿足老一輩南音人的情懷表達,又能夠吸引年輕人加入南音隊伍。以南音文化的舞臺展演為例,南音《文姬歸漢》亮相第22屆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其取材自中國歷史故事和《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等文學名篇,以女詩人蔡文姬的生命苦旅和對華夏文化的堅守,歌詠深厚的家國情懷,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價值和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在服裝、燈光、作曲等名家配合下,作品呈現高度風格化的中國氣韻,營造“一眼千年”的古典夢幻空間,探索中國故事的當代表達。在南音文化的舞臺展演影響下,有助于推動“文化IP+定制化”,打造以南音為主的IP產業(yè)鏈,不僅強化“南音”的符號形象,提高南音在青年群體中的傳播效果,也有效解決以往南音非遺文化傳承窘境,助力南音非遺文化更好地發(fā)展[4]。
(三)宣傳推廣方面的應用
首先,根據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要求,做好短視頻宣傳推廣部署,制訂適宜的方案計劃。比如,南音非遺文化主要以閩南語、音樂藝術為主,在宣傳推廣環(huán)節(jié),需要分析當下民眾群體對閩南語、音樂文化藝術的了解與興趣,結合受眾群體的需求設計宣傳推廣方案,從而讓更多民眾了解與喜歡南音非遺文化,實現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同時,在宣傳中也應注重增強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意識,如利用數字媒體藝術的特點,將南音文化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進行宣傳,讓人們在觀看中逐步增強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意識,這樣能夠讓群眾逐漸接受,也能促進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其次,在南音非遺文化的宣傳推廣環(huán)節(jié),應結合新媒體時代發(fā)展情況進行宣傳推廣。比如,很多新媒體用戶在接觸南音非遺文化后,可能會對非遺文化產生興趣,但限于對閩南語的不了解,導致無法深入理解與感受南音非遺文化中的內涵和情感。這時候地區(qū)文化部門就可以從南音非遺文化的自媒體系統(tǒng)構建出發(fā),建立相應的官方媒體賬號,定期發(fā)布一些與閩南語有關的內容,讓受眾群體更好地了解閩南語,從而聽懂南音藝術中包含的內涵和情感。如果受眾群體對宣傳推廣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提出疑惑或者建議,可以從受眾群體角度進行指導與優(yōu)化,以幫助受眾群體更好地了解南音文化。最后,在南音非遺文化的宣傳推廣環(huán)節(jié),可以從打造文化產業(yè)鏈的角度出發(fā),增強南音文化藝術的宣傳效果。比如,在打造南音文化藝術的產業(yè)鏈環(huán)節(jié),需要明確顧客、市場,結合顧客市場進行深度分析,并融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元素,使南音文化藝術在宣傳過程中更好地抓住受眾群體的眼球。
總之,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過程中可以引入數字媒體藝術,借助數字媒體藝術的優(yōu)勢來提升南音非遺傳承發(fā)展水平。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應用建議:制作方面,應利用數字媒體藝術的非線性剪輯方式,進而提升南音文化藝術作品的展示效果,為受眾群體營造富有彈性以及符合受眾群體認知規(guī)律與心理需求的意境,也可以在制作過程中融入3D動畫技術,使畫面具有3D效果。在展演方面,可以結合展演要求建設“VR/AR+博物館”,從而模擬南音文化藝術方面的虛擬場景,增強數字媒體藝術在南音文化藝術展演方面的應用;可以建設專門的數字化平臺,讓更多人了解南音、喜歡南音。在宣傳推廣方面,應結合受眾群體的需求設計宣傳推廣方案,讓更多民眾了解與喜歡南音非遺文化;應建立相應的官方媒體賬號,定期發(fā)布一些與閩南語有關的內容,讓受眾群體更好地了解閩南語,從而聽懂南音藝術中包含的內涵和情感。
參考文獻:
[1]姜石龍.數字媒體藝術在非遺文化傳承中的應用與發(fā)展[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2社會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二).北海藝術設計學院;2022:3.
[2]艾甜芳.數字媒體藝術在非遺文化傳承中的應用與發(fā)展[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網絡研討會論文集(四).江西師范高等??茖W校;2022:4.
[3]肖雷.非遺傳承與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融合發(fā)展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10):63-65.
[4]劉春輝.數字媒體藝術在非遺文化傳承中的應用與發(fā)展[J].文化產業(yè),2022(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