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2024-06-03 01:47:19鄭彬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念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摘 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為優(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核心思想,文章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誠實守信”一課為例,論述了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導入情境、凝聚生活化課程教學議題與組織生活化課外實踐活動三種方式,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生活教育理念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程,肩負著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滲透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生命安全與健康等德育教育內(nèi)容的育人任務,同時也是義務教育階段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應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以引導學生學習與掌握基本道德與法律規(guī)范,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道德修養(yǎng)、法治素養(yǎng)與人格修養(yǎng)為主旨,加強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的統(tǒng)一、主題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鑒于此,文章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對在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誠實守信”一課中實踐生活教育的做法展開思考。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導入情境,引領課程回歸生活

學生課堂參與度、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效與育人質(zhì)量的關鍵因素[1]。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結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實施生活化教學,提高課程內(nèi)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對此,教師可以將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導入情境,迅速拉近學生與課程之間的距離,調(diào)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情緒,從而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目的。

“誠實守信”一課側重對學生個人品德與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意在讓學生了解與認識在個人生活與社會公共生活中踐行誠實守信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必要性,并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2]。本課分為“誠信無價”和“踐行誠信”兩部分。在“誠信無價”部分中,

教材從個人、企業(yè)、社會與國家四個層面揭示了誠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業(yè)的無形資產(chǎn),是促進社會文明與國家興旺的重要力量,同時還在“相關鏈接”中引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的規(guī)定,指出“誠實信用”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在“踐行誠信”

這部分中,教材指出了三種在個人生活與公共生活中踐行誠信的做法,即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和珍惜個人誠信記錄,同時在“相關鏈接”中引入了《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用監(jiān)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在“拓展空間”中設置了“傳承中華誠信美德”的主題演講。

基于以上對本課內(nèi)容的分析可知,“誠實守信”一課涉及“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三個學習主題,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觀念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傳統(tǒng)美德教育和基礎法律知識教育的重要課程[3]。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意識到打造立體形象和創(chuàng)設直觀生動教學情境的必要性與關鍵性。八年級學生正處在情緒波動性大、反叛情緒強、逆反心理重的青春期,

對乏味枯燥的口頭說教有較大的排斥甚至是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在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創(chuàng)設生活化導入情境時,要進行“柔性”處理,從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入手,設置具有一定開放性、自主性與探索性的教學情境及問題,以此改善與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提高學生的課堂投入與參與度。

首先,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寒暑假時有沒有去旅游?去了哪些地方?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由此引出“分享假期旅行經(jīng)驗”的生活化話題,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假期旅行的經(jīng)歷,如坐火車去了云南、坐飛機去了山東、坐汽車去了廣西、坐輪船去了三亞或坐公交車在本市一日游等,利用學生對話題的積極討論與溝通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起學生的表達欲,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次,在學生分享完畢后,教師可在多媒體設備上為學生呈現(xiàn)某人網(wǎng)上購票的視頻,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鎖定在導學視頻上,并利用視頻中某人屢次嘗試購買高鐵車票失敗的畫面引發(fā)學生的好奇,促使學生主動提出“這個人為什么在購買車票時每次都被拒絕呢?”“為什么這個人購買車票時的界面與一般人的不同?”“導致這個人屢次購買車票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等疑問。此時,教師就可以學生的好奇心為切入點,向學生說明視頻中的人是失信人員,就是人們常說的“老賴”。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zhí)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guī)定》可知,失信人員不得違反限制消費令,不得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的全部座位,不得乘坐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不得旅游、度假等。由此,學生便會通過認真聆聽教師的講述說明,由衷地認識到在個人生活與公共生活中踐行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并會形成“如何在未來避免變成失信人員”的求知欲。最后,教師就可順勢引申出本課“誠實守信”的主題,讓學生帶著“如何避免成為失信人員?”“失信人員還有哪些消費限制?”等問題,高度投入于對本課知識內(nèi)容的探索與學習之中,為其深度學習、高效學習打下基礎。

二、凝聚生活化課程教學議題,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議題式教學是一種通過設置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學習主題緊密相關的話題、問題或主題的方式,讓學生以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實踐等學習方式展開多元化、多樣化思政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議題式教學深受師生的認可與青睞。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議題式教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布置和提煉與其社會生活、校園生活或家庭生活有緊密關系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議題,引領與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的轉變,讓學生在圍繞議題進行探討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更多感性的課程學習經(jīng)驗,并逐步升華到理性認識層面之上,實現(xiàn)更有意義、更具內(nèi)涵的深度學習[4]。

受生活化導入情境的啟發(fā),學生已對“誠實守信”一課內(nèi)容形成了較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為教師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打好了基礎。在指導學生學習本課“誠信無價”部分的內(nèi)容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設置先導問題“什么是誠信?什么是不誠信?”,讓學生在課堂中從個人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談談自己對誠信的認識。比如,成語“一諾千金”中季布十分重視承諾,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會做到是誠信,誠信是遵守諾言;又如寓言故事“曾子殺豬”中,雖然給孩子殺豬吃肉是母親哄騙孩子的一句戲言,但曾子仍執(zhí)意給孩子殺豬,不欺騙孩子是誠信,誠信是不欺騙他人;又或者,童話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

雄日如實捧著空花盆,誠實回答自己沒有種出花是誠信,誠信是真誠待人,是實話實說……在學生表達自己對誠信的認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觀點記錄下來,制成思維導圖,讓學生在感受到教師對個人想法的尊重與鼓勵的同時,獲得更多的課堂學習體驗感、自信心和成就感,進而與教師一同展開后續(xù)的學習活動。

在這之后,教師可從學生對誠信內(nèi)涵的見解與想法中抽象、提煉出更契合學生認知水平與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教學議題“誠信對個人、企業(yè)、社會與國家有何意義?”,并以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為依據(jù),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分組原則劃分生活化議題討論小組,

讓各個議題學習小組在課堂中引用生活實例,從守信與失信兩個角度分析思考與探討交流誠信對一個人、一個企業(yè)和社會與國家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以此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與觀點交互。

例如,一個人如果失信,將變成失信人員,不僅消費行為會被限制,還會處處碰壁,甚至無法立身處世。相反,如果一個人對人真誠,篤守諾言,說實話、辦實事,則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贏得他人的信任。所以,誠信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一個企業(yè)弄虛作假,常發(fā)布虛假廣告蒙騙消費者與投資者,就會變成“過街老鼠”。而如果一個企業(yè)始終堅持誠信為本、質(zhì)量至上,則會獲得公眾的認可和信賴,從而長盛不衰。所以,誠信是一個企業(yè)的無形資產(chǎn)。如果在整個社會中,社會成員都以誠相待,則能減少社會矛盾,凈化社會風氣。所以,對于社會而言,誠信是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的重要力量;對國家而言,誠信能夠提高國家的形象和聲譽,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所以,誠信是促進國家興旺與繁榮富強的核心力量。

如此,學生便會在積極參與生活化議題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積累與誠信內(nèi)涵、價值、意義有關的豐富感性經(jīng)驗。這不僅能有效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語用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判斷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的提高與增強,進而獲得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而在“踐行誠信”部分的生活化議題教學中,教師則可在學生對“誠信無價”形成深刻認識與高度認同之后,以“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如何避免成為失信人員”為議題,引導學生對踐行誠信的做法展開多元論述和積極思辯,促使其自主總結與歸納出在社會生活中踐行誠信的三種有效做法:第一,要樹立真誠待

人、信守承諾、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的誠信意識;第二,要靈活運用誠信智慧,既要恪守誠信要求,又要尊重他人隱私;第三,要珍視自己的誠信記錄,也要在社會中大力弘揚“以誠實守信為榮”的風尚,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通過上述總結,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可以從感性逐漸升華并進階到理性層面上。

三、組織生活化課外實踐活動,推動學生知行統(tǒng)一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著重強調(diào),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堅持校內(nèi)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鍛煉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在從生活教育角度出發(fā)展開生活化教學實踐時,要在學生充分理解與掌握課內(nèi)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與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一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體驗與課程學習感受,二來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知行統(tǒng)一[5]。

在積極參與課內(nèi)兩個生活化議題的探討交流后,學生已對在個人生活與公共生活中踐行誠實守信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意義、價值與做法的認知形成了較好把握。在設計推動學生知行統(tǒng)一的課外實踐活動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傳承、弘揚中華誠信美德”為主題,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開展收集身邊典型誠信人物事跡、閱讀關于誠信的中國法律法規(guī)條例、撰寫呼吁社會踐行誠信行為的演講詞等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與誠信有關的資料、閱讀我國法律法規(guī)條例、進行演講詞寫作,拓展學習空間與學習視域,并對弘揚與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實意義形成深刻體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樹立正確三觀、發(fā)展健全人格及良好個性的關鍵階段。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學生的思政素質(zhì)與人格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育人主旨,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此有效增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活力,將更為先進、健康、正確的道德與法律規(guī)范浸入學生心中,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李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11):250-252.

孫青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4):209-211.

苗發(fā)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探討[J].亞太教育,2022(8):154-156.

徐麗芳.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內(nèi)容分析:以《走近老師》為例[J].考試周刊,

2021(85):166-168.

彭莉.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1(29):83-84.

作者簡介:鄭彬(1970.10-),男,山東諸城人,

任教于山東省諸城市舜德初級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榮獲諸城市教學能手。

猜你喜歡
生活教育理念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職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16期)2017-07-03 09:06:30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探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兒園大班教學中的融入
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2:08:14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4:04
數(shù)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7:41
防城港市| 泾川县| 东乡县| 神农架林区| 民权县| 寿阳县| 秭归县| 元朗区| 乌审旗| 汉寿县| 北京市| 辽阳县| 崇义县| 莱芜市| 旺苍县| 广元市| 通海县| 六盘水市| 察隅县| 华池县| 峨山| 麻栗坡县| 镇平县| 丰镇市| 永胜县| 明溪县| 鸡西市| 理塘县| 仪陇县| 芮城县| 滨州市| 富平县| 黑河市| 蕉岭县| 曲松县| 清水河县| 萝北县| 鹿泉市| 北川| 安龙县|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