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怡
劍客莊子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惠文王愛看劍客擊劍,王宮內(nèi)供養(yǎng)著三千多名劍客。這些劍客大多蓬頭垢面,互相搏殺,發(fā)火打架,連正經(jīng)話都不會說,惠文王認為這樣的劍客才稱得上豪俠。
惠文王日漸不理朝政,周圍各諸侯國對吞并趙國蠢蠢欲動。
趙國的太子派人把一千兩金子送給莊子,請他到趙國來勸諫趙惠文王。
三天后,莊子在太子的引見下,去拜見趙惠文王。趙惠文王一見面就問道:“你會擊劍,要用什么樣的劍呢?”莊子答道:“我這里就有三種劍,可以獻給大王使用,分別是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不知大王喜歡哪種劍?”
惠文王好奇地問道:“天子之劍是什么?”莊子說:“天子之劍,用燕溪石城作為劍尖,用齊國的岱山作為劍刃,用韓魏作為劍柄。誰要是啟用此劍,可以鎮(zhèn)撫諸侯,得到整個天下?!?/p>
莊子接著說:“諸侯之劍,是用勇士作為劍鋒,廉潔之士作為劍刃,賢良之士作為劍脊,忠圣之士作為劍環(huán),豪杰之士作為劍柄。若用此劍,那四海之內(nèi)無不聽從君命。”
惠文王聽了,心早有所明,卻還是問道:“庶人之劍呢?”莊子冷冷地回答道:“庶人之劍,蓬頭垢面,鬢發(fā)張揚,只會搏殺,和斗雞類似,對國家是沒有多大用處的?,F(xiàn)在,大王身處天子之位,不用天子之劍,卻用庶人之劍,有些不當??!”
惠文王聽完,慚愧萬分,他走到莊子跟前,深施一禮。此后,惠文王專心于朝政,再也不請劍客玩劍了。
素材解讀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惠文王沉迷于擊劍,忽視了政務。莊子以三種劍的比喻,巧妙地讓惠文王認識到沉迷于擊劍的危害,并成功地說服他回歸政務?;菸耐跻惨庾R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專心于朝政。莊子告訴我們個人智慧的力量以及個人責任的重要性,而趙惠文王的善于傾聽與接納、勇于改正錯誤,這對于一個君主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適用話題
善于傾聽、社會責任與擔當、溝通與表達……
運用范例
善于溝通與表達的人,是社會的橋梁與紐帶。趙惠文王原本沉迷于擊劍,但莊子的勸說讓他意識到這種行為的短視性,轉而專注于政務。善于溝通是一種智慧,正如莊子所展現(xiàn)的那樣,通過巧妙的比喻和引導,可以讓對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觀點。這種智慧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與他人更好地溝通,還能夠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
小侍醫(yī)救秦王
先秦時期,有一小侍醫(yī)名夏無且。夏無且從小學醫(yī),因為醫(yī)術高明被選進了秦王府,專門負責為秦王診病。實際上,夏無且是一名很有抱負的郎中,行醫(yī)之余便讀書習武,等待發(fā)達的機會。
公元前227年,燕國風云壓境,秦軍馬上就要攻過來了。太子丹分析了燕國當前的兵力和國力情況,知道肯定不是秦軍的對手,決定孤注一擲刺殺秦王。
這一天,秦王召見荊軻,夏無且和眾大臣一同站在秦王府殿里。刺客荊軻展開督亢地圖,圖窮匕首見,刺向毫無防備的秦王。
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呆了,都不知所措。秦王急忙躲閃,準備拔劍與荊軻對峙。但劍太長了一時拔不出,荊軻馬上就要近身了,秦王覺得這回要命喪于此。
就在這個時候,侍醫(yī)夏無且挺身而出。他奮力將藥囊擲出,把它當作武器扔向荊軻,荊軻不知是何物,急忙跳到一旁躲閃;這時,夏無且猛沖過去,撿起藥囊再扔過去,荊軻再次躲閃。就是這么一會的時間,秦王得到機會把長劍拔出,刺向了荊軻……
夏無且只是一個侍醫(yī),卻在關鍵時刻救下了秦王,居功至偉。秦王賞賜夏無且黃金200鎰。
素材解讀
侍醫(yī)夏無且抱負遠大,不愿止步于醫(yī)術,行醫(yī)之余堅持讀書習武,提升自己。正是因為堅持習武的習慣,使得他在荊軻刺秦王的危急時刻能夠臨危不懼,快速做出反應,扔出藥囊,為秦王爭取了寶貴的反應時間。這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一定要堅持提升自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停止學習就是不斷提升自己抓住機遇的能力。
適用話題
堅持學習、抓住機遇、把握關鍵……
運用范例
把握機遇,是永恒的人生課題。在機會沒有來敲門時,扎根腳下,豐富自己的學識,提升各項技能,不斷走出舒適區(qū),這樣才能在機會到來之時穩(wěn)穩(wěn)接住,迎風而上。先秦時期,名不見經(jīng)傳的侍醫(yī)夏無且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余,堅持練習武術,在秦王遇刺之時因自己的習武習慣救了秦王,抓住了人生機遇,得以富足一生。今日的我們,更應該修煉本領,勤奮學習,才能像夏無且一樣,抓住自己的人生機遇。
郭伋信守諾言
郭伋,東漢時期的官員。他為政以德,施行恩惠,深受百姓愛戴。
他擔任并州牧時,一次巡視,剛到城外準備進城時,幾百個騎著竹馬的小孩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來迎接他。
城中巡視完畢,從城里出來時,郭伋發(fā)現(xiàn)孩子們還沒離去,都在城門口等著他,為他送行。
臨別時,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問郭伋:“不知大人何時再來?我們還會在這里等您?!惫鶃乘懔怂阈谐蹋嬖V了孩子們再來的日期,然后一步一回頭地望著孩子們遠去了。
巡視一圈,再次回來時,郭伋發(fā)現(xiàn)比原定的日子提前了一天,就告訴屬下住在野外,次日再進城。屬下不解地問:“野外食宿條件很差啊!我們?yōu)槭裁床惶崆斑M城?”郭伋說:“先前我與孩子們約定好進城的日子是明天??!我不能失約,否則明天在城外等我的孩子們會失望的?!庇谑?,郭伋一行在野外的亭子里將就了一夜。
第二天,郭伋一行準時出現(xiàn)在城外,孩子們果然在此等候。見到郭伋來了,孩子們蜂擁而來,歡呼著,蹦跳著,非常開心。
素材解讀
郭伋為政以德,深受愛戴,甚有威望。作為官員,郭伋提前到達了約定地點之后本可以直接進城,只因為和孩童們的一句約定,他在野外的亭子里等了一夜,第二天才進城與孩子見面。這看似是一件小事,卻可以看出郭伋誠信的優(yōu)秀品質(zhì),也可以得知他如此受百姓歡迎的原因。由此可見,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品質(zhì)。
適用話題
誠實守信、信守諾言、言行合一……
運用范例
“誠信”自古以來都不是一件小事。東漢時期的官員郭伋,返程途中,雖提前到達城門,卻為信守承諾而特意選擇在野外等待一夜,為的就是第二天孩子們能夠見到他,謹遵自己對孩子們的諾言。僅此一事可見成大事者必然是重諾言的人,是言出必行的人。對于青年人而言,更應該以誠立身,以信守道,為他日的成功奠定人格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