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血艷
【摘要】 目的 觀察低頻電脈沖技術配合盆底肌訓練在剖宮產術后產婦恢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3月—2022年4月南昌縣中醫(yī)院婦產科收治的72例剖宮產產婦進行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6例。對照組在術后開展盆底肌訓練,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低頻電脈沖刺激技術干預,比較2組術后恢復情況、干預前后盆底功能、宮底高度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子宮復舊時間及惡露持續(xù)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盆底肌靜息壓、收縮壓均高于對照組,術后第5天、第10天的宮底高度均低于對照組,產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低頻電脈沖技術配合盆底肌訓練應用于剖宮產術后產婦恢復中,有助于改善產婦盆底功能,促進產婦產后恢復和子宮復舊,減少產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剖宮產;低頻電脈沖技術;盆底肌訓練;盆底功能;子宮復舊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0-0063-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14.7
盆底功能障礙作為剖宮產產婦術后常見病癥之一,主要表現為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肌無力等,給產婦帶來一定的生理不適,還會導致分娩后產婦情緒與體內激素不穩(wěn)定而出現多種產后并發(fā)癥[1]。目前,臨床針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恢復主要采用盆底肌康復訓練,該方法便捷安全,但周期較長、進程緩慢,難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有學者提出了低頻電脈沖技術配合盆底肌訓練促進剖宮產術后產婦恢復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常規(guī)盆底肌訓練的基礎上,通過低頻電脈沖刺激對受損的盆底神經和肌肉組織進行調節(jié)修復,進而改善產婦盆底壓力和子宮復舊程度,減少產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剖宮產術后產婦恢復[2-3]。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3月—2022年4月在南昌縣中醫(yī)院行剖宮產術分娩的72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照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江西省南昌縣中醫(yī)院婦產科于2019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行剖宮產分娩產婦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6例。對照組初產婦18例,經產婦18例;年齡25~37歲,平均(27.98±2.00)歲;孕周37~42周,平均(38.65±1.00)周。研究組初產婦20例,經產婦16例;年齡23~36歲,平均(28.50±2.50)歲;孕周36~42周,平均(38.71±1.50)周。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南昌縣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所選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曉且同意本研究內容。
納入標準:均為首次剖宮產,且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單胎妊娠;可正常交流。
排除標準:合并造血系統(tǒng)疾病、肝腎功能損害、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其他疾??;合并妊娠綜合征、嚴重感染或心肺功能衰竭等;試管嬰兒或多胎妊娠;臨床資料缺失或家屬不配合研究,態(tài)度極差者。
1.2 方法
2組在剖宮產術后均需嚴格注意飲食,密切監(jiān)測產婦心率、呼吸、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對照組于術后3 d開展盆底肌訓練,由醫(yī)護人員幫助產婦取平臥體位,將產婦雙腿屈曲分開,并在吸氣時囑咐產婦收縮肛門和陰道,持續(xù)6 s,呼氣時放松,每間隔6 s重復1次,整個訓練過程持續(xù)30 min,2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低頻電脈沖刺激技術干預,術后6 h開展。輔助產婦取膀胱截石位,使用低頻電脈沖刺激治療儀(上海寰熙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GD-602型),將電極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緩慢放入產婦陰道,根據產婦盆底壓力實際情況調整儀器參數為溫度37 ℃、脈沖0.80 ms、脈寬20 ms、頻率8 Hz、電壓45 V、強度70%。如產婦有刺激疼痛感,可逐步調節(jié)參數,以產婦耐受為宜。通電20 min/次,1次/d,干預結束后留觀2 h,其間密切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2組均連續(xù)干預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術后恢復情況。記錄產婦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子宮復舊時間和惡露持續(xù)時間。(2)盆底功能。于干預前1天與干預結束后,將盆底肌訓練儀(深圳市訊豐通電子有限公司,XFT-0010型)腔內探頭置入產婦陰道內,采集其盆底肌肉施加到探頭上的壓力信號,根據探頭氣囊傳輸的氣壓變化情況進行數字化轉換得出產婦盆底壓力指標測算情況,主要包括盆底肌收縮壓和靜息壓。(3)宮底高度。使用軟尺測量產婦術后第1天、第5天及第10天從恥骨聯(lián)合到宮底的高度。(4)記錄剖宮產后產婦盆腔器官脫垂、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先行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行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行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恢復情況
相比對照組,研究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子宮復舊時間和惡露持續(xù)時間均更短(P<0.05),見表1。
2.2 盆底功能
干預前,2組盆底肌靜息壓和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盆底肌靜息壓和收縮壓較干預前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組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2.3 宮底高度
2組術后第1天宮底高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第5天、第10天的宮底高度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2.4 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研究組產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社會醫(yī)療條件以及女性圍產期關注度的提高,國內醫(yī)護機構逐步提高了對初產婦尤其是剖宮產初產婦分娩質量的重視程度,以保證母嬰健康安全。女性剖宮產后體內內分泌環(huán)境和體征結構發(fā)生改變,使得其體內重要臟器功能下降,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可能導致產婦盆底功能異常,還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良反應[4]。目前,我國醫(yī)療機構對剖宮產產婦術后恢復仍多關注其產后需求,以單方面信息傳遞為主,缺乏有效的恢復訓練,使得產婦產后恢復效果不佳,給醫(yī)療機構帶來了不良影響[5]。選擇專業(yè)有效的產后恢復治療方式對于降低產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促進剖宮產初產婦分娩后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在分娩前,產婦生理和心理都會發(fā)生顯著變化。剖宮產結束后,產婦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與泌尿系統(tǒng)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是不可逆性損傷。隨著胎兒的出生,剖宮產后產婦子宮恢復和乳汁分泌等生理變化使產婦身體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其間產婦身體狀態(tài)極易受到干擾,出現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6]。李成會[7]研究發(fā)現,盆底支持結構異常是導致產婦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肌無力等都與此有關。加快盆底結構的恢復是促進女性剖宮產產后恢復及子宮復舊的重要舉措。國內醫(yī)療機構目前將剖宮產后盆底肌訓練作為主要治療方法,通過一系列盆底肌功能鍛煉有效促進產婦產后盆底肌力的恢復,提高產婦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進而預防盆底功能障礙[8]。該方法簡單易行,保守安全,但治療周期較長,且治標不治本,難以徹底激發(fā)人體神經組織活性、帶動盆底肌功能的自主恢復。
隨著醫(yī)療器械的更新,逐漸被用于順產、剖宮產產婦產后康復中。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各項恢復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低頻電脈沖技術與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促進剖宮產產婦術后恢復。分析原因,低頻電脈沖刺激技術通過低頻脈沖在神經接頭處輸出電流刺激信號,使神經系統(tǒng)受刺激后緩解神經元麻痹,進而重建盆底肌能力感知和反射弧,修復受損神經和組織,緩解盆底肌無力等臨床癥狀,有效緩解盆底肌神經細胞及受體信號傳遞障礙,有較好的盆底肌細胞代謝促進和功能改善效果,低頻電脈沖技術還能預防神經細胞的二次損害,促進術后恢復[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盆底肌靜息壓和收縮壓均比對照組更高(P<0.05),提示低頻電脈沖技術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有助于加快剖宮產術后產婦的盆底功能改善。分析原因,低頻電脈沖技術配合盆底肌訓練通過釋放一定的生物信號和電信號刺激陰道神經和盆底肌肉神經,運用生物信號的變化控制產婦盆底肌肉進行被動收縮反應和舒張,引導產婦進行外部的盆底肌訓練,內外協(xié)作下喚醒并加強剖宮產產婦盆底肌的張力和協(xié)調能力,進而改善盆底功能[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第5天、第10天宮底高度均比對照組低,且研究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更低(P<0.05),說明低頻電脈沖技術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有助于剖宮產產婦子宮復舊,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這主要是因為在盆底肌訓練促進產婦原有功能恢復的同時,低頻電脈沖技術借助生物信號和電信號刺激陰道神經和盆底肌肉神經,促進體內神經組織的自我改善,進一步強化剖宮產產婦術后的盆底肌肉力量[10],促進肌肉神經及相關組織的正常運作,兩者配合產生內外刺激,更有利于剖宮產產婦術后血液流暢。電刺激還可促使盆底肌肉有節(jié)律地舒張、收縮,促進陰道張力與盆底肌力恢復,能夠有效緩解肌肉痙攣所帶來的疼痛感,介導非交感通路,促使逼尿肌興奮性下降,增強儲尿功能,調節(jié)下尿路功能,從而預防盆腔器官脫垂、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受限于本次研究樣本數量和隨訪時間,關于剖宮產產婦長遠的產后并發(fā)癥統(tǒng)計以及性生活質量的評估還需在后續(xù)臨床工作中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術后產婦的恢復中應用低頻電脈沖技術配合盆底肌訓練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產婦盆底肌功能,促進產婦術后恢復和子宮復舊,減少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汪燕.Kegel訓練聯(lián)合低頻脈沖反饋電刺激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康復效果[J].當代醫(yī)學,2020,26(35):168-170.
[2] 吳錦云,孫卓壘.盆底表面肌電聯(lián)合低頻電脈沖技術對剖宮產術后子宮復舊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1,31(21):192-194.
[3] 鄭雪峰,劉小慧.盆底肌訓練和盆底電刺激在產后盆底肌肌力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9,40(1):70-72.
[4] 白雪,楊艷,夏春玲.國際ERAS協(xié)會剖宮產術后加速康復護理指南解讀[J].護理研究,2020,34(9):1493-1496.
[5] LEONARDO K,SENO D H,MIRZA H,et al.Biofeedback-assiste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pelv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women with overactive bladd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Neurourol Urodyn,2022,41(6):1258-1269.
[6] 伍香姑.低頻電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在產后盆底肌肉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0,32(18):50-52.
[7] 李成會.盆底康復治療儀結合盆底訓練在產后康復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12):194-196.
[8] 李潔盈,孫文妹,鄭秋梅,等.盆底肌肉功能鍛煉配合生物電刺激在產后盆底肌功能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9):4695-4697.
[9] 劉樹妍,代希娥.低頻電脈沖技術聯(lián)合產后康復操訓練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子宮修復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yī)學,2022,3(8):48-50.
[10] 孟海云,李瑞華,陳雪蓉,等.對剖宮產術后產婦進行低頻電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yī)藥論叢,2021,19(7):74-76.
(編輯:徐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