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學語文說明性文本的思辨性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基于說明性文本的特質,選擇合適的話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辨活動,以思辨性閱讀為抓手,讓學生把握文體特點、領悟說明方法、實現遷移運用,從準確性、條理性、邏輯性上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說明性文本;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中編選了通過揭示概念,說明事物特征、本質、規(guī)律的多種類型的說明性文本。在這些文本中,有的以時間或空間為序介紹,有的按由主到次或由現象到本質的順序進行說明,有的按工藝流程順序進行介紹,有的按事物的性質、功用、原理等邏輯順序來說明??傮w而言,說明性文本具有條理清晰、邏輯鮮明的特點,這正是其適合開展思辨性閱讀的原因。教師在說明性文本閱讀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辨析說明性文本語言“精準”這一核心特征,理解作者說明事物持有的觀點,從準確性、條理性、邏輯性上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一、說明性文本特質的梳理與探究
說明性文本的核心特征是精準,這也是邏輯思維品質的重要標識。這種精準是用看似平淡的語言來體現出鮮明、簡練、清晰的表達效果,也是教師開展思辨性閱讀教學的著力點。
1.以鮮明的特點體現精準
“把事物說明白”是說明文文本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作者抓住事物的特征來說明,只有把事物鮮明的特征呈現在讀者面前,才算達到“說明白”的要求。以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飛向藍天的恐龍》的教學為例,要說明的事物是“鳥類起源”,要想把這一事物說明白,就需要把相關事物的演化歷程介紹清楚。于是,作者從恐龍與鳥毫不相干說起,繼而介紹科學家提出的假說,再根據在遼寧西部發(fā)現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來一次穿越時空到地球中生代的“訪問”,一步步推演出恐龍向鳥類轉化的漫長過程。在本文中,作者關注的是體形變化這一關鍵特征,學生在閱讀時應注意引起系列變化的多種因素,這些才是恐龍最終演化為鳥類的鮮明特點所在。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把握文本中的關鍵表達,梳理出足夠支持恐龍向鳥類演化的一系列證據,有了這些證據才能夠令人信服??偨Y下來,本篇教學以系列具體材料來證明觀點,就是在說明性文本中開展思辨性閱讀的重點
內容。
2.以簡練的語言體現精準
語言簡練是說明性文本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作者在追求語言簡練時,往往采用適宜的說明方法,如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以凸顯語言的表意功能。在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太陽》一課中,介紹太陽與地球關系時強調二者之間距離遙遠,課文是用如下的語言進行表達的:“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睂傻刂g距離的遠近,列數字能夠做到很準確;課文中的兩個句子,第一個句子采用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只是“一億五千萬公里”的距離對一般人而言還是很難清楚地感知,所以作者跟進采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用步行和坐飛機需要的時間極長,來說明地球和太陽之間遙遠的距離。說明文采用這樣“數字+舉例”的語言表達,讓人很容易從中體會到“簡練+精準”的意味。
3.以清晰的條理體現精準
讀者在閱讀說明性文本時能夠一目了然、清楚明白,是說明文的條理性帶來的結果。作者為了讓說明顯得有條理,往往采取層次設問的策略,把要說明的內容依次呈現出來。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夜間飛行的秘密》一課中,為了將飛機能夠在夜間飛行的道理說明白,作者先后運用了三次設問:第一次是“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由此引出蝙蝠的夜間飛行;第二次是針對蝙蝠夜間能夠飛行提出的設問,引出科學家的三次試驗并揭開秘密;第三次是“你猜到飛機夜里飛行的秘密了嗎”,由此過渡到對雷達原理的介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文本中的表達順序能不能換一換,由此讓學生領悟出,說明文的條理性是精準介紹事物的保證。
二、說明性文本思辨性閱讀的開展
在小學階段,學生主要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在認識文章所說明的事物中學習基本的說明方法。因此,開展思辨性閱讀活動,可以針對說明文的本質特點和作者運用的說明方法來進行。
1.把握文體特點
精準作為說明性文本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說明文語言表達的一貫追求,自然會體現在所有的說明性文本中。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松鼠》作為一篇具有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知識小品文,行文中以形象化表達為突出特征,語言風格偏向生動活潑,與常見的說明文中相對平實的語言表達迥然有別。如何理解這樣的說明性文章的特點呢?這就需要教師抓住說明文教學中的關鍵思辨點。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本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松鼠的,體現了松鼠的什么特點。學生通過研讀文本,梳理、分析出課文是從松鼠的外形、行為、搭窩技巧等方面進行介紹的,體現出松鼠具有乖巧馴良、機警敏捷、靈巧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學生嘗試用樸實的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來寫一寫松鼠的上述特點,再與文本相關段落的表達進行比較,看看哪一種方法更能表達出松鼠的特點。
2.領悟說明方法
學習基本的說明方法是說明性文本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對“怎么說”的理解與把握,教師最要秉持的是“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鯨》是一篇介紹鯨的生活習性的說明文,考慮到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人們很少見到的一種大型動物,作者在介紹時以平實的說明方法為主,結合一些生動的說明。學生閱讀文本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辨:在介紹鯨的外形、種類、胎生等內容時,為什么以平實的說明方法為主,而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為什么以生動的說明方法為主。學生經歷這樣的思辨后,認識到平實的說明方法通常用在可以精準表達的對象上,生動的說明方法通常用在難以直接介紹的對象上,進而領悟到一篇文章中的說明方法并不是單一的,應根據介紹對象的不同特點,靈活地加以選擇。
3.實現遷移運用
在說明性文本中開展思辨性閱讀,教師在引導學生弄懂說什么、怎么說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嘗試遷移運用所學的說明方法,即試著讓學生自己也能夠做到“說明白”。在五年級上冊習作單元中,《太陽》一課重點學習平實的說明方法,追求“說明白”的效果;《松鼠》一課重點學習生動的說明,追求的是“說生動”的效果。兩種方法適合運用在不同的說明性文本中,這種“適合”的判斷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即學生在說明性習作實踐中,如何把所學習的說明方法進行遷移運用且顯得恰當。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該單元“習作”課文所提供的18種說明對象中,每種方法選擇兩種對象,思考該事物要用到平實的說明方法介紹哪些方面的情形,或者該事物要用到生動的說明方法說明哪些方面的情形,以期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霍曉玲.指向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思辨性閱讀建構[J].小學教學參考,2022(31).
[2]楊樹亞.思辨性閱讀:敘事性文本與說明性文本的解讀與教學[J].小學語文,2023(06).
[3]戴曉慧.整合課程資源,感受說明文之美[J].中小學班主任,2022(02).
張勤華?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先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