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林
朋友此前給我發(fā)來一張晉磚圖片(見右圖),我很喜歡。磚為模印條磚,灰色,18厘米×15厘米×4.5厘米,兩側(cè)有銘文“呂氏造起”和“太康五年”,楷體書寫,略帶隸意,甚為樸拙。
我國制磚用磚的歷史非常悠久,據(jù)考古資料顯示,迄今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磚塊是出土于陜西藍田仰韶文化晚期的五塊燒結(jié)磚殘塊,已有5000多年歷史。而磚作為壁磚用于建筑墻體在西周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此屬之磚背面有釘壁小孔,由此可知古人稱磚為“甓”,大概與此相關(guān)。又據(jù)書法史論家、金石學(xué)家、文物鑒定家殷蓀先生研究,自西周一直到春秋晚期,磚上皆無文字,磚上出現(xiàn)文字是在春秋之末或戰(zhàn)國之初,盡管那時候有文字的磚為數(shù)不多。古代磚銘的大量出現(xiàn)是在東漢,這與當時的社會制度,特別是那一特定時代的墓葬習(xí)俗的改變緊密相關(guān)(參閱殷蓀《中國磚銘文字徵》)。磚之有銘,不但使磚成了歷史與文化的載體,更為漢字書寫和書法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一手資料。
晉太康五年模印條磚
漢字自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出現(xiàn)了成熟的系統(tǒng)文字甲骨文以來,其書寫是在不斷追求便捷的過程并歷經(jīng)篆(大篆、小篆)、隸、草(章草、今草)、楷諸體演變,其中楷書出現(xiàn)于漢末三國時期,因為是在漢隸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彼時的楷書不可避免地帶有隸字意味,這在磚銘(如河南偃師縣出土的東漢刑徒磚、安徽亳州出土的東漢曹氏宗族墓磚)文字中看得相當分明。魏晉時期的楷書在承續(xù)漢末三國余緒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變化,有隸楷與楷隸之分,其區(qū)別主要在于筆畫中隸意多于楷意還是楷意多于隸意。由此度之,今天所講這塊模印條磚的字體為楷隸。
楷隸在西晉早期已經(jīng)較為常見,這種書體對之后的東晉書風有著直接影響。
以筆者所見磚銘文字,楷隸在西晉早期已經(jīng)較為常見,應(yīng)該是當時社會通行的一種書體,這種書體對之后的東晉書風有著直接影響。此磚“太康五年”所制,太康五年即284年,為西晉立國第20年,可視為例證。
而此磚銘文讓我感興趣,還因為其中的“康”字是反寫的,這當然不是“康”的異體字或者變體字。只是不知道書者是無意中寫錯了,還是有意為之,總之這是一個偽字。
這讓我想起了令我敬重的長輩殷蓀先生。他耗時十余載,編著三大冊煌煌巨著《中國磚銘文字徵》,該書1996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蒙先生厚愛,我獲贈閱,大受裨益。他對于中國磚銘文字庋集、梳理、考辨、撰述,條陳縷析,嘔心瀝血,功莫大焉!其中對古代磚銘文字中出現(xiàn)的錯字、別字、通假字、異體字乃至生造杜撰之類的偽字所作辨析,簡約明確,令人信服。其中就有“康”字:
殷蓀先生《中國磚銘文字徵》共收自東漢至南北朝“康”字278個,其中偽寫者不少于46個。
康,廣部。見《說文解字》“禾”部,《字匯》亦見之,《爾雅》有釋。“康”字見于磚銘中偽寫者數(shù)不勝數(shù)(《中國磚銘文字徵》上冊第1029頁)。
殷蓀先生所謂“康字見于磚銘中偽寫者數(shù)不勝數(shù)”,偽寫包括局部反寫(如部首“廣”反寫),整字反寫,分割字體,挪移、添加或減少筆畫等等。我做了一個統(tǒng)計:《中國磚銘文字徵》共收自東漢至南北朝“康”字278個,其中偽寫者不少于46個,占比16.5%強。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現(xiàn)象并不只存在于“康”字,其他很多字也存在這一現(xiàn)象,比如“九”“作”“寧”“始”“在”“建”等等,不勝枚舉。究其原因,制作磚范(模具)時字未反寫是主要問題,但是不可否認,它也反映出當年社會大眾對于文字書寫比較隨意的些許面貌。
反字現(xiàn)象并不只存在于“康”字,其他很多字也有。究其原因,制作磚范(模具)時字未反寫是主要問題,但也反映出當年社會大眾對于文字書寫比較隨意的些許面貌。
古代磚銘以類型分,有模印、刻畫兩種,模印是先將文字反刻于范內(nèi),再于范內(nèi)成坯、脫模,入窯成磚后,文字便如戳記成為磚銘;刻畫就是直接在磚坯上刻寫文字。模印正字反寫,多陽文,刻畫是正常書寫,多陰文,所以磚銘中刻畫的文字很少出現(xiàn)反寫錯誤,而模印磚則因為刻模時容易出錯而屢屢出現(xiàn)反字,以至有的銘文磚除了個別字形對稱的文字外,全磚銘文都是反寫的。
不過這塊朋友發(fā)來的模印條磚是例外。“太康五年 呂氏造起”八個字中唯有“康”字反寫。這或為模工制模不易將就所致,但也不排除當時社會大眾約定俗成,接受這個寫法,制模時是有意如此,否則怎會有那么多康字在磚銘中是反寫的呢?
至于此磚銘文書法,雖有“康”字偽寫,其結(jié)字與書寫都樸拙大氣。殷蓀先生評述磚銘書法時曾以“殊相”一詞稱譽,我以為此譽甚妙,贊成先生用詞。那么此銘書法出自工匠還是士夫手筆?我覺得都有可能,如果出自工匠手筆,此工匠書法可稱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