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菁菁 陳栩
作者簡介:李祺菁菁,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陳栩,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導讀】家風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陳寶琛家風的主要內(nèi)涵包括以和為貴,融洽相處;率先垂范,德才兼重;赤誠忠義,以學報國;勤儉戒奢,廉潔奉公。在現(xiàn)今注重家教、重視家風的背景下,陳寶琛家風在“和睦”“身教”“愛國”“勤廉”四方面為家庭美德建設提供了一個范本,體現(xiàn)出優(yōu)良家風涵養(yǎng)下的家國觀念。
優(yōu)良家風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重視家庭教育、家風建設及傳承,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陳寶琛注重家風,主張“家聲忠孝須能繼,祖德高曾未可忘”。陳氏后人則很好地傳承了家庭美德,陳寶琛家族成為家風建設的代表。
目前,學界對陳寶琛家風的研究大多融入對螺洲陳氏家族家風的研究中,如何葉芳對陳若霖、陳景亮、陳承裘、陳寶璐進行了詳細介紹,并指出從陳若霖開始,陳氏家族人才輩出,其勤政、好學、忠節(jié)的家風影響了一代代人。陳絳則介紹了精英教育在陳氏家族產(chǎn)生的變化,并指出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養(yǎng)符合社會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標準的個體。盡管如此,學界對陳寶琛家風的系統(tǒng)性研究不足。本文擬挖掘陳寶琛的年譜及家譜等文獻中的相關內(nèi)容,探究其家國觀念,并對陳寶琛家風及其當代價值作出論述。
一、陳寶琛及其家族概況
陳寶琛,字伯潛,號弢庵、橘隱。晚年號聽水老人、滄趣老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福建閩縣(今福州螺洲)。陳家“世代簪纓”,有著“世進士”“父子叔侄兄弟同榜進士”“六子科甲”的說法。陳寶琛出生于重教興學、人文薈萃的閩縣螺洲,他的精神內(nèi)涵和人格魅力不僅體現(xiàn)在對福建近代教育事業(yè)的奉獻上,也體現(xiàn)在家風傳統(tǒng)、家庭美德之中。如今,螺州古鎮(zhèn)的陳寶琛故居——陳氏五樓內(nèi)設立起螺洲陳氏家風家訓館,保存著諸多“陳氏家訓”,蘊含著立身為官為政之道、教育子孫后代之道,彰顯著陳氏家族一脈相承的優(yōu)良家風。
二、陳寶琛家風的主要內(nèi)涵
“家聲忠孝須能繼,祖德高曾未可忘”是陳寶琛在詩作《可莊直上齋端午賜扇其孫小尹得之求題》中對其家風的概括?!凹衣暋卑恢褂凇爸倚ⅰ??!爸倚ⅰ睘榧覈^念的概括,“祖德”則指家庭中代代相傳的家庭美德。陳寶琛與各家庭成員的相處過程,都是對“忠孝”和“祖德”的踐行。
(一)和睦:以和為貴,融洽相處
傳統(tǒng)家風文化主張以和為貴是家興業(yè)旺、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和諧促進國家、社會的和諧。孝悌為本、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陳寶琛家族充分詮釋了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家風。
陳寶琛的父親——陳承裘是位至孝之人,其母生病時,他侍候在床前而放棄應試。寶琛先生亦恪守孝道,謹遵長輩教誨,也與同輩相處融洽。在回憶與弟弟陳寶璐朝夕相處的情景時,陳寶琛寫道:“疇昔與子堅臥鄉(xiāng)園,對床聽雨,上樓看云,我詩子諷,子文我論,庶幾黃發(fā),共守先芬。”陳寶琛與其最親近的弟弟——陳寶瑨年紀相仿?!肮c仲勉襁褓相依,友于綦篤?!爆F(xiàn)留存33封陳寶琛寄給陳寶瑨的信札中,表達兄弟情深義厚之辭,令人動容。
此外,以和為貴還體現(xiàn)在夫妻關系上。同治七年(1868年),陳寶琛與王眉壽結(jié)為夫妻,眉壽“性至孝,不愿婚后遠離親側(cè)”。陳寶琛理解妻子的孝道,故“孑身在京,因就居甥館焉”。夫妻間的和諧與相互理解成就一段佳話。陳寶琛開明地支持夫人興辦女子新式教育的事業(yè)。由王眉壽創(chuàng)辦“綏和女子家政學?!?,招收女生學習文化、音樂、舞蹈、紡織技藝。陳家舊書院也被夫婦改建為“螺洲兩等小學”。不久,兩校合并,由王眉壽親自監(jiān)督。陳氏五樓中一扇漏花窗的花紋特別設計為“王”字,即王眉壽的姓。如此專屬設計,在女子處于附屬地位的封建社會中極為罕見。二人共處的一生,彰顯了和諧的家庭氛圍。
正如陳氏五樓內(nèi)楹聯(lián)所書:“常存厚道以培家運,勿因小忿而失至親?!彼申悓氳∮H自書寫,出自陳若霖,并被后輩繼承。其中“厚道”指忠誠仁厚傳家之道,而不過于計較至親之間的“小忿”,則是家庭和睦的基礎。這一楹聯(lián)是陳氏先輩持家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成為陳氏子孫數(shù)百年來秉承的家風家訓。
(二)身教:率先垂范,德才兼重
良好的家風得以形成,離不開一個家庭中長者的榜樣示范作用。家長以身作則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達到“無言而教”效果,有助于子女的教育。陳寶琛家風也體現(xiàn)在長者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之中。
陳承裘早年辭官,養(yǎng)親課子。幼時的陳寶琛與兄弟們從家塾讀書歸來,“光祿公輒令旁侍,為述祖德庭訓,及道成間所聞見士大夫賢不肖行事,與生平所接名人碩士言論風采,助以名節(jié)”。光祿公即陳承裘,陳寶琛謹遵庭訓,恭敬接受。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陳寶琛五十九歲時,“渡七洲洋,風浪中夢見光祿公命呈近詩,因成一律”。有“終勝相公老憂畏,耄年航遍大瀛寰”時陳承裘已去世約十年之久,但父親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形象依舊深刻于陳寶琛心中,顯見父親對他的影響深遠。陳承裘開鄉(xiāng)設孔廟之先例,還仿社倉的辦法,實行平糶,惠及鄉(xiāng)人。陳寶琛年長時,陳承裘推己及人,督促他勉勵鄉(xiāng)里子孫讀書,修社學,設義塾,以課鄉(xiāng)族子弟,曰:“當今急務,亦孰有先于教養(yǎng)者?”陳寶琛謹記在心,居鄉(xiāng)期間屢次主持賑災、育嬰、敬節(jié)、濟貧等,對受苦百姓用心至極。
陳氏家族中長者的身教不僅貫徹于品德,還體現(xiàn)在才學領域。陳寶琛“督江西學政,延長樂謝中書章鋌主白鹿洞書院講習”。同時也為子孫提供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翠屏樓、向若樓、亦窺園諸精舍,詩書之聲瑯瑯?!背錾谌鍖W世宦之家,深受父親熏陶的陳寶琛,從小就有嗜書之癖。他收集大量的民間善本、珍本藏于“還讀樓”,樓名取意于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中的一句詩文“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足見其愛書之性與陳氏詩書傳家之風。陳寶琛生性異稟,過目成誦,十歲便能熟讀四書、五經(jīng),幫助父親整理架上之書。作為晚清“同光派”中福建詩人之代表,他飽讀詩書,學識淵博,在相關事跡中,時常有“公為作《緬僑嘆》”“初至廣州,有《廣州雜詩》”等作詩記載。次子陳懋復游學日本時,“初離親側(cè),不無依戀”,陳寶琛亦“有詩送之”。在其影響下,陳懋復從小對詩書就有著極大興趣,在福州許多古籍藏本上都留存有“陳氏賜書樓珍藏印”“懋復之印”等收藏章。
陳寶琛曾手書陳若霖“忠孝只佳名,非愚無以盡實際;聰明原美質(zhì),守正方不入歧途”的家訓,贈予孫子陳纮。陳纮不負所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領導福建省銀行香港分行起義,保護了福建省在海外的外匯資產(chǎn)。陳氏的良好家風在長者身教、后輩秉承中得以延續(xù)。
(三)愛國:赤誠忠義,以學報國
家國同構(gòu)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愛國與愛家互為依托、有機統(tǒng)一。陳氏族人心懷赤誠,在家風中傳承愛國主義。陳寶琛家風中的愛國精神體現(xiàn)在陳承裘憂國憂民、陳寶琛堅持民族大義等方面。
太平天國起義軍進入漳州后,省垣告急,為穩(wěn)定政局,陳承裘督辦福州南鄉(xiāng)團練。陳寶琛亦一生忠義,于家為國。光緒六年(1880年)七月和光緒七年(1811年)三月,陳寶琛任翰林院侍講時,先后上《請責樞臣遲延貽誤折》和《請明功罪以示勸懲折》,極陳對賣國權臣崇厚與沙俄簽訂喪權辱國的《交收伊犁條約》之憤怒。陳氏五樓中的北望樓,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即陳寶琛遭貶回鄉(xiāng)之時。“北望”的是北京朝廷,有“丹心在南朝北闕”之寓意,寄托了忠君愛國的赤誠之心。辛亥革命爆發(fā)之際,“公以危亡在即,請攝政王下諭自責,另行組織內(nèi)閣,參照各立憲國通制,負完全責任”。其愛國情懷在實際行動下得以凸顯。
詩書傳家的傳統(tǒng)促成了陳寶琛以學報國的主張。他在教育上思想開明,民國五年(1916年)“遣男懋艮隨王娡彥功赴美游學”;十七年后“遣男懋需奔日本留學”。陳寶琛送兒子游學日本時囑咐道:“出門攻錯慎自求,開卷精華要常玩。生遲敢望汝成速,及我兩人猶老健。荔枝熟時海不波,準備年年刮目看?!币栽娋浔磉_殷切希望,蘊含良苦用心。陳寶琛在家書中提到“傳家先志節(jié),報國恃精神”。誡勉后人要有高尚的情操,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陳氏家族后人秉承家風家訓,陳寶琛的孫子陳矩孫先生致力于建設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國后則心系祖國教育事業(yè),長期在福建師范大學任教。陳寶琛的侄孫、中國近代經(jīng)濟學泰斗陳岱孫先生,從中國國情出發(fā),用經(jīng)濟學知識洞察實際問題。在愛國精神的指引下,陳氏后輩的學識為報國提供了堅實基礎。
(四)勤廉:勤儉戒奢,廉潔奉公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陳寶琛一生勤儉、廉潔,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陳承裘“創(chuàng)業(yè)歷艱辛,安享當思能負荷;處盈防滿溢,吃虧還算占便宜”的家訓深深印刻在陳寶琛心中。除螺洲祖居外,陳寶琛只在三坊七巷的文儒坊中有一套住宅,奉行“讀罷孝經(jīng)授儒行,老夫遺汝別無田”。他去世后,子女亦按照其生前要求,將三坊七巷的住宅留給他的弟弟陳寶璜一支。還讀樓題聯(lián)上寫著“先知稼穡艱難,聰聽祖考遺訓”。這也是陳寶琛讓后輩讀書之余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之用意所在。
陳氏先輩為官清廉,父親的庭訓也直接影響了陳寶琛的思想性格,使他一生追求正直與名節(jié),以忠節(jié)自勵。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五月,陳寶琛被朝廷補授為山西巡撫。當時賄賂之風盛行,原本上任山西巡撫的陳寶琛在前往辭行時,嚴氣正性地拒絕了親王府門人索要“門包”的行為,最終被改任毓慶宮授讀,充任溥儀的老師。陳寶琛任帝師期間,不畏強權,敢于直諫,多次阻止溥儀投靠日本,始終廉潔為官,克己奉公。
在陳寶琛的教誨之下,子孫后代秉承了儉樸清廉的家風。陳寶琛“藏書五樓”,他當年就將部分私人藏書分別贈予福州烏山圖書館和協(xié)和大學圖書館,他去世后,陳懋復貫徹其“書藏于私,不如藏于公”的理念,將萬冊書籍捐贈給福建師范大學,“做人誠為本,為官廉為先”的陳氏家風家訓得以代代相傳。
三、結(jié)語
2016年以來,陳氏五樓家風家訓館建設啟動,旨在弘揚陳寶琛家族歷代先賢的事跡和貢獻,著力展示優(yōu)秀家風家訓,為涵養(yǎng)優(yōu)良家風提供豐厚滋養(yǎng)。在現(xiàn)今注重家教、重視家風的背景下,陳寶琛家族“和睦”“身教”“愛國”“勤廉”等家庭美德,值得每個家庭學習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何葉芳. 螺洲陳氏世家論略[J]. 閩江學院學報,2008,(4).
[2] 陳絳. 從一個家族看傳統(tǒng)教育向現(xiàn)代教育的嬗變——以福州螺洲陳氏家族為例[J]. 歷史教學,2004(1).
[3] 陳寶琛. 螺江陳氏家譜[M]. 螺洲陳氏宗祠,1932.
[4] 陳立鷗,張允僑. 閩縣陳公寶琛年譜[M]. 家印本,1997.
[5] 陳寶琛. 滄趣樓詩文集(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 陳寶琛. 滄趣樓詩文集(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 林景. 螺洲陳寶琛故居美學價值初探[J].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
[8] 唐文基,徐曉望,黃啟權. 陳寶琛與中國近代社會[M]. 福州:陳寶琛教育基金籌委會,1997.
[9] 鄭偉章. 文獻家通考[M]. 北京:中華書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