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素質拓展訓練活動,不僅可以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還可以更高效地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為了使素質拓展訓練達到應有的效果,文章從教學優(yōu)化的視角出發(fā),闡述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素質拓展訓練;初中體育;教學
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各學科教師主要關注的問題。對于初中體育教師而言,若想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全面地發(fā)展,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還要有意識地開展多樣化素質教育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品質,使其形成良好的觀念意識和體育精神。為了真正實現(xiàn)上述目標,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如游戲類活動、挑戰(zhàn)類活動、益智類活動、團體類活動、個性化活動等。這樣既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可以讓他們在自主完成各種訓練任務的同時,提升個人綜合素養(yǎng)。
一、素質拓展訓練的含義
在體育教育領域,素質拓展訓練是以體育項目為載體,以拓展訓練為手段,以真實體驗為主要方式,以身心素質發(fā)展為最終目的的一種綜合性素質教育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需求設計個人綜合素質訓練活動、團隊協(xié)作綜合訓練活動。這樣既可以激活學生的各種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品質,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他們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
二、素質拓展訓練的特征
(一)自我挑戰(zhàn)特征
教師在設計素質拓展訓練任務時,通常會設計高于常規(guī)訓練難度的任務,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智力、體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學生若想完成訓練任務,則需要勇于突破自我,用良好的心態(tài)克服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個人努力或協(xié)同互助等方式達成最終的訓練目標。
(二)身心投入特征
素質拓展訓練的形式與內容具有靈活性、自主性、拓展性、開放性等特點,區(qū)別于以往學生按部就班、模式化地完成訓練任務。學生需要全身心投入,主動思考訓練的目的和意義,積極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豐富的情感融入其中,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健全個人人格。
三、素質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價值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素質拓展訓練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靈活性、自主性、挑戰(zhàn)性,而傳統(tǒng)的機械化任務完成方式并不能滿足此類訓練任務的要求。對此,學生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拓展訓練,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按照自身的意愿,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務。由此可見,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可以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更加自覺地發(fā)揮自身的各種優(yōu)勢和主體作用。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素質拓展訓練活動中,學生不僅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各種運動任務,鞏固體育技能,還要有意識地訓練自身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運動能力、協(xié)作能力、心理素質等,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
四、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拓展訓練的具體措施
(一)基于個體差異,布置素質拓展任務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以生為主”的視角出發(fā),根據(jù)當前班級學生的實際訓練需求進行拓展訓練任務的設計。另外,教師還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化發(fā)展方向,遵循學生的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不同的訓練任務。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個體差異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從體能的角度出發(fā),男生和女生在體育訓練強度的適應性上存在差異,也在不同體育項目的適應性上存在差異。從興趣的視角出發(fā),學生對各種體育項目的喜愛程度存在差異,對不同訓練任務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異。由此可見,教師若想讓素質拓展訓練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需要結合實際學情布置差異化、個性化拓展訓練任務。
以負重短跑體育項目為例。教師在設計素質拓展訓練任務時,需要考慮班級男生與女生在體能方面存在的差異。男生的身體素質較強,其負重能力也高于女生?;诖耍處熜枰獪蕚洳煌|量的負重物,如2.5千克的沙包、3千克的沙包、5千克的沙包、7.5千克的沙包等。這樣既可以減輕女生參與素質拓展訓練的壓力,又可以滿足男生負重訓練的需求。另外,教師還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負重設計與之相符的訓練標準。比如,對于女生來說,2.5千克負重短跑為基礎訓練強度,3千克負重短跑為強化訓練強度,她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強度進行訓練;對于男生來說,5千克負重短跑為基礎訓練強度,7.5千克負重短跑為強化訓練強度,如果想提高自身的負重能力,他們可以挑戰(zhàn)稍有難度的訓練任務。
教師布置不同強度的素質拓展訓練任務,不僅能滿足“以生為主”的素質教育要求,還能有效減輕體能較差學生的訓練壓力,并讓自我挑戰(zhàn)意識較強的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從而使差異化、個性化素質拓展教育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圍繞綜合素養(yǎng),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活動
素質拓展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此,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多個視角出發(fā),開展豐富多樣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布置多種素質拓展訓練任務,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1.開展趣味游戲訓練活動
追求學習的樂趣是學生的求學特點。由此可見,教師需要讓學生對素質拓展訓練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其形成較強的內驅力,進而提高自主訓練的效率。素質拓展訓練相較于常規(guī)的體育訓練來說,訓練強度更大且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意味著學生在完成這類訓練時,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和精力,而這更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疲憊感和消極情緒,進而影響最終的訓練效果。對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從學生興趣的視角出發(fā),開展富有趣味的游戲化素質拓展訓練活動。這樣既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又可以快速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訓練活動的興趣,增強其自主訓練的意識[1]。
例如,教師可以把短跑、長跑、障礙跑等跑步類運動項目綜合起來,圍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的目標,創(chuàng)設“荒野求生”趣味游戲訓練活動。首先,教師應設置游戲背景,如“在一次遠洋航行任務中,你被風浪卷入海中,漂流到一座荒島上,此時你的體力在不斷透支,而身邊的危險在不斷增加,你需要運用各種方式盡快逃離此島”。其次,教師需要把班級學生分成兩個隊伍,一隊扮演荒島上的各種危險因素,另一隊扮演誤入荒島的船員。最后,荒島上的“危險因素”需要不斷制造困難,如荒島野人的追捕、生存資源的搶奪、荒島逃生路途中的障礙物等;而“船員”需要躲避追捕、爭奪生存資源、與友人結伴逃生。學生能在“抓捕”“搶奪”“逃跑”等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疾跑急停、短跑沖刺、變速急轉等跑步技能,從而更好地提高短跑能力和長跑能力。這一訓練活動具有極強的故事性、趣味性和互動性,能夠快速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訓練的興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努力完成任務。
由此可見,教師開展趣味化拓展游戲活動,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訓練熱情,又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樹立較強的自主運動意識。
2.開展自我挑戰(zhàn)訓練活動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體育運動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挑戰(zhàn)意識。教師需要在素質拓展訓練中巧妙融入各種挑戰(zhàn)要素,如體能挑戰(zhàn)、意志力挑戰(zhàn)、靈活度挑戰(zhàn)、勇氣挑戰(zhàn)、速度挑戰(zhàn)等。此種設計思路不僅可以滿足當前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訓練需求,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參與素質拓展訓練的動力[2]。
以稍有難度的“風雨繩橋”拓展訓練活動為例。此活動的主要目的為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對特殊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強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強化他們肢體運動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利用繩索、木板、木樁等物品制作繩橋,并提供用于制造“風雨”的工具。其次,教師需要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讓兩組輪流進行過繩橋訓練。再次,在過繩橋時,A組學生先排成一列縱隊,按順序從繩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此時,B組學生需要利用各種工具在繩橋附近制造“風雨”障礙,在保障活動安全的情況下,嘗試阻擋A組學生通過繩橋。最后,A、B兩組學生角色互換,由A組學生阻擋B組學生通過繩橋。學生通過在繩橋上躲避障礙物,能強化肢體的靈活性與協(xié)調性,提高反應能力和運動能力。此項素質拓展訓練活動既要求學生在過繩橋時能夠保持身體平衡,靈活躲避周圍出現(xiàn)的各種障礙物,又要求學生克服內心對懸空繩橋的恐懼,勇于挑戰(zhàn)困難。
3.開展智力開發(fā)訓練活動
智力開發(fā)是體育素質拓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開展具有一定難度的益智類素質拓展訓練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的熱情,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開發(fā)他們的智力[3]。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智力開發(fā)訓練活動時,需要考慮學生當前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和體育運動水平,也需要了解學生在此階段的智力發(fā)展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jù)上述信息,選擇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體育技能,巧妙利用各種材料,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智力開發(fā)訓練活動。
以“解謎逃脫”智力開發(fā)訓練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密碼鎖、紙箱、繩索、木板、乒乓球拍、籃球、跳繩、飛盤、沙包等材料,把體操、乒乓球、籃球、跳繩、田徑等體育運動項目與解謎益智類活動進行巧妙融合,讓學生在解謎闖關的過程中提高運動能力、開發(fā)智力。比如,“解謎逃脫”活動的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顛乒乓球獲取數(shù)字信息,從而解開密碼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根據(jù)文字或圖片的提示信息顛乒乓球,記錄每次顛球的次數(shù),按照要求排列顛球次數(shù)的順序,然后輸入數(shù)字解開密碼鎖,進入下一關。學生通過完成此項任務,既可以進一步鞏固乒乓球顛球技能,又可以鍛煉聯(lián)想思維、推理思維、整合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使智力得到有效開發(fā)。
4.開展協(xié)同合作訓練活動
素質拓展訓練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單獨作戰(zhàn)”的能力,提高其個人運動水平,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使其形成較強的集體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對此,教師需要從團體訓練的視角出發(fā),開展具有協(xié)同互動特點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4]。另外,在協(xié)同合作訓練活動中,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相互幫助、相互支撐以及相互配合的機會,還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樹立較強的相互配合意識,進而提高活動的質量。
以“三人兩足”拓展訓練活動為例。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組成三人一組的合作小組,三個人站成一排,用布條把彼此相鄰的腳綁在一起。在比賽的過程中,各小組需要從起點出發(fā),三人合作跑到對面的彩旗處,再繞旗桿跑一圈后原路返回,最后用時最短的小組為獲勝組。此項比賽對小組各成員之間的默契度、配合度、速度、體力等要求較高。小組成員需要找到一致的跑步頻率,精確每一步邁出的距離,從而提高合作跑步的速度,取得比賽的勝利。
教師開展協(xié)同合作訓練活動,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協(xié)同合作的意識,提高他們合作互助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更豐富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的團隊責任感。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師若想進一步增強課程教學的全面性與有效性,可以開展多樣化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完成各種訓練任務,從而更好地達成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銳,宮波.強化素質導向下的初中體育教學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9):46-47.
[2]任紅娜.素質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融入途徑探析[J].田徑,2022(10):36-38.
[3]楊輝.初中體育與素質拓展的結合[J].田徑,2022(10):38-40.
[4]王偉.初中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導入方法[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8):124-125.
作者簡介:吳于友(1963—),男,貴州省黔西市協(xié)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