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玲
一、現(xiàn)象描述
兩年前,我到一所鄉(xiāng)村小學支教,任教全校最“有名”的班級。首堂課上,我發(fā)現(xiàn)有學生缺席,其中有2名學生在廁所里玩,另外3名特殊兒童不知道上課應進教室。學生都到齊了,我開始上課,結果不到5分鐘,3名特殊兒童便在教室內隨意走動,其中1名甚至還躺在地上唱歌。當我試圖引導他們回到座位時,他們并未予以理會。與此同時,班級內的其他學生也心不在焉,讀課文時常出現(xiàn)讀錯或漏讀的情況。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因而大打折扣,我深感班級問題嚴峻。
二、行動設想
班級29名學生中有5名特殊兒童,智力殘疾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常在教室里亂轉或亂說話;多動癥的孩子容易分心;孤獨癥的孩子則喜歡趴在窗臺向外看。其他24名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佳,學習基礎薄弱,家長也不夠重視。怎樣才能轉化這些學生,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呢?我不斷思索著。每一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只有了解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才行,這也正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因材施教”。于是,我決定走近他們,想辦法了解他們,嘗試轉化他們。
三、探索歷程
(一)談心引導心相通,上門家訪促合作
鑒于班級學生現(xiàn)狀,我把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作為頭等大事。首先,我請教前任老師們,從他們那兒了解到班上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方法不被孩子所接受,比如小姚的媽媽要求比較嚴格,過多地讓孩子做課外練習;小晴的媽媽完全不顧孩子的興趣,堅決反對小晴唱歌。接著,我利用一周時間與學生逐個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困惑,鼓勵他們。家訪讓我感受到家長的關愛和無奈,我承諾與家長合作,定期反饋學生的情況。這種溝通加深了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了解。
(二)奪星競爭化動力,獲得獎勵共成長
在深入了解班級學生后,我制定了語文學習要求,并組織小組競爭。全班分為7個小組,其中1—6組為正常小組,第7組由我擔任小組長,成員為5名特殊兒童。競爭內容包括課前準備、課堂傾聽等,每項任務達到要求可獲得一顆星,并在奪星榜上公布。量化競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開始發(fā)生變化,注意力轉移到小組奪星上。我每天安排互評環(huán)節(jié),每周五統(tǒng)計得星情況,評選獲勝小組,獲勝小組可發(fā)表獲勝感言并減免作業(yè)。未能獲勝的小組需為下一周奪星獻計獻策。我每月根據(jù)星星的數(shù)量頒發(fā)獎品,激勵學生成長。
(三)分解任務增信心,分層作業(yè)顯成效
就這樣,我們班的學習氛圍逐漸變得濃厚,學生開始喜歡學習。當然,我明白喜歡學習和真正學會學習、學得好之間還有一段距離。我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內很難完成教學任務,部分學生似懂非懂。于是,我改變了策略,緊扣教學重難點,放慢節(jié)奏,確保所有學生掌握。我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和考試題型,將學習任務細化到每周、每天、每節(jié)課,精選練習,設計分層作業(yè)。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課堂檢測中必做題正確率提高,分層題受到歡迎。任務的分解不僅體現(xiàn)在課文教學和古詩背誦上,也用于作文教學中。最初學生無法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完成作文,我將其分解為兩周完成,逐步引導他們。分解任務降低了學習難度,更適合學困生。
(四)多彩活動樂參與,差異優(yōu)勢盡展現(xiàn)
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采取了引領學生參與活動的策略。例如,帶領學生制作讀書節(jié)的手抄報、設計書簽,組織故事表演和知識競賽活動;勞動節(jié)開展刷鞋子比賽,組織編織手鏈、體驗農耕;鼓勵學生寫運動會加油語和觀賽體會;感恩主題活動中,引導學生制作卡片送祝福。此外,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節(jié)假日儀式活動等。這些活動為學生帶來了快樂的體驗,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的寫作積累素材。
四、實踐成效
兩年來,學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除了2名特殊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積極動腦,大膽發(fā)言。與家長交流時,他們反映孩子們喜歡閱讀,并保證每天至少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學校里越來越多的老師喜歡來我們班上課。在學習中,學生的表現(xiàn)也相當出色。
五、總結反思
回顧這兩年的經歷,我從茫然心痛到坦然面對,用心摸索再到收獲驚喜,一路辛勤付出,收獲諸多成長,也有諸多啟發(fā)。
(一)深入了解,尋找原因
要想轉化學困生,尋找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至關重要。每個班級都有學困生,教師接手新班級時,需通過多種途徑深入了解他們的情況,找出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判斷是智力、學習態(tài)度還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小學語文學習內容相對簡單,因智力導致學習困難的學生較少。大部分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科學。例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有的學生課后未能及時鞏固,學得快忘得快;有的學生做事馬虎,常誤解題目要求;有的學生沉迷于手機和電腦,對學習缺乏興趣;有的學生基礎薄弱,喪失學習信心;有的學生長期思維懶惰,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有的學生意志力不足,容易受他人影響;有的學生來自特殊家庭,缺乏關愛陪伴或被溺愛。因此,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困生的狀況和成因,這樣轉化工作才能更具針
對性。
(二)傾注愛心,及時鼓勵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绷_森塔爾“期待效應”實驗也表明:如果老師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學生必然會產生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
對于學困生,教師的接納與肯定至關重要。善于捕捉他們的進步和閃光點,并給予誠懇而具體的表揚和鼓勵,這對他們意義重大。學困生的進步和習慣培養(yǎng)需要時間和精力,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來發(fā)現(xiàn)和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教師應有一顆寬容的心,理解他們的難處,相信他們不甘落后。老師要盡量避免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而是適時反饋孩子的進步,讓家長也來表揚孩子,家校共同促進孩子的發(fā)展。學困生受到關注、愛護、信任與鼓勵,會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愉快地接受教育
幫助。
(三)分解任務,量化進步
任務分解法起源于人類認知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任務分解法有助于將教學目標細化為易于理解的子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基礎較弱的學困生而言,快速完成學習任務有一定的難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幫助他們分解學習任務,降低短時間內的學習難度。比如,一節(jié)課需要掌握的內容,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幾節(jié)課或幾天讓學困生掌握,因為有了適切的分解目標,他們也能體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
我們班的小陸同學是孤獨癥兒童,一開始上課總是關注窗外,后來得知他的家庭情況,作為第7小組的小組長,我逐步提高對他的要求,從坐好到集中注意力,再到按照參考樣式寫作業(yè),現(xiàn)在他已經能獨立完成語文作業(yè)了。在處理學困生問題上,我采取分解任務的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任務細化為個性化表格,完成當天任務即可打鉤。若未完成,則進一步分解任務,直到學生能夠逐步完成。一旦完成當前任務,我會調整難度。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分解任務和量化進步,我?guī)椭麄儤淞⒘俗孕?,一步步跟上班級整體進度。
(四)借助外力,推動成長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相當復雜的,巧妙地借助外力,會助推他們的成長。
1.組建學習小組
除了極特殊的學困生外,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在班級內組建學習小組,將學困生安排到各個小組中。
各小組水平要均衡,以確保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梢宰尦煽儍?yōu)秀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可以把學困生的進步納入小組評比的重要項目,調動小組內所有人幫助學困生的積極性。學困生也渴望進步,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在小組中,學困生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產生歸屬感,從而一點點改正自己的不足。在學習小組中,學困生遇到困難能夠及時得到真誠的幫助,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能夠及時得到組內伙伴的友情提醒,取得點滴進步時能夠得到認可??傊辛藞F隊的幫助,學困生會進步得更快。
2.鼓勵參加活動
“雙減”背景之下,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變輕了,親近自然、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變多了。我認為,對于學困生來說,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在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適時點撥指導,不僅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真切的活動體驗,還能提升他們的各項能力,也會為語文學習提供積累習作素材、活用語文知識等方面的幫助。
支教鄉(xiāng)村小學、接手特殊班級、轉化學困生的經歷會成為我教育生涯中一段難忘的記憶,因為它告訴我,轉化學困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教師,要全力以赴尋找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要因材施教,用愛心、細心、耐心和恒心開展轉化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信心滿滿,方法得當,我們一定能成功轉化學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