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1979年3月15日,星期四,《閑堂日記》便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的。日記內容為“上午郭維森、陳白塵來。11時許,單送上車。下午5時12分正點到,荑蓀來迎,飯于其家。10時許睡”。是日,程先生從南京抵上海。此后幾日,在昔日同門章荑蓀先生陪同下拜訪舊友,赴出版社交稿,逛古籍書店,作學術報告,行程十分豐富。3月22日,程先生自上海飛抵昆明,參加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籌備會并被選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理事。會后,4月2—3日,程先生游大、小石林,并成詩一首。
題石林
不負當年繾綣心,苔衣猶染淚痕深。
鐘情萬古阿詩瑪,永葆青春住石林。
而今,南開大學迦陵學舍里懸掛著一幅程先生寫給葉嘉瑩先生的書法作品,正是這首絕句,并題跋文字,“己未春游,石林見一巖絕類阿詩瑪頭像,因題絕句,書奉嘉瑩先生以博一哂”。
程千帆和葉嘉瑩皆是著名學者,兩位大家風義平生的交往是學林傳頌的一段佳話。近日,筆者拜讀了新近整理出版的《閑堂日記》和增訂出版的《閑堂書簡》,兩書為我們了解兩位先生提供了許多鮮活的歷史細節(jié)?!堕e堂書簡》收程先生寄葉先生通信19通。筆者粗粗數來,《閑堂日記》記載程先生與葉先生往來近百處。結合這些稀見史料,筆者略作一些爬梳注解,以期能從一個側面勾勒出兩位先生的風采。奈何筆者學養(yǎng)有限,淺陋之處,實恐貽笑方家。
揮鞭意逢并轡心
開篇提到,《閑堂日記》是從1979年開始的。1977年程先生奉命“自愿退休”,1978年,南京大學商議調程先生到寧工作,8月下旬,程先生移帳南京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復出之后,程先生曾作《昆明雜詩四首》,其四曰“鯫生亦有揮鞭意,未覺蕭蕭白發(fā)長”。同年,遠在加拿大的葉先生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寄出了志愿回國教書的申請,1979年葉先生回國教書。期間,葉先生曾作《再吟二絕》,寫道:“卻話當年感不禁,曾悲萬馬一時喑。如今齊向春郊騁,我亦深懷并轡心”。詩言志,詩中所展現的是兩位先生施展抱負的志業(yè)追求,兩位巨匠所擔荷的使命驅使他們在治學道路上揚鞭躍進。時代輪轉,他們的學術與人生軌跡的交逢便是一種偶然之中的必然。
《閑堂日記》1979年5月25日記錄,“下午晤加拿大葉嘉瑩教授”。5月26日,“上午上課,又聽葉嘉瑩講詩”。5月27日,“上午訪葉嘉瑩于勝利飯店,吟詩”。5月28日,“上午與葉嘉瑩座談”。連續(xù)四天,兩位先生都在深入交流,尤其“吟詩”兩字,更讓人想見風范。1999年10月,葉先生撰文《我與唐圭璋先生的兩次會晤》,其中略述了此次南京之行的緣由。1978年10月至12月,南京大學歷史系陳得芝先生曾赴加拿大訪問,葉先生協助做過接待工作。那時,陳先生便約請葉先生回國后到南京大學講學。葉先生在南開講學期間與陳先生取得通信聯系,受其邀請來到南京大學講學。葉先生沒有記日記的習慣,但在這篇20年以后所寫的文章里,葉先生寫道:“參加座談的有程千帆、孫望、金啟華等諸位先生,他們還曾分別吟誦了自己的詩作和詞作?!弊阋娙~先生對此會面印象之深刻?!帮髁晡顚Α保ㄇХZ)是兩位先生定交之始。
魚雁書傳饋貧糧
程先生在學術研究中,非常注重海外漢學成果,他認為研究中國的學問應該具有全球的視野。程先生與葉先生的相逢恰好提供了難得的機會。1979年10月12日,程先生給遠在大洋彼岸的葉先生寫了第一封信。信中,程先生言,“擬與海外學術機構及學人加強聯系”,請葉先生介紹海外漢學研究情況,并條陳所欲知曉事項,包括歐美漢學中心情況、著名漢學學術刊物情況、有關學人及著作情況,等等。
不久,葉先生就寄來論文4篇、詩稿1卷、教學資料3種。程先生形容為“王元之詩中所說的貧兒暴富之樂”(語出宋王禹偁《暴富送孫何入史館》,筆者注)。此后,葉先生根據程先生所需陸續(xù)寄來若干圖書和論文等資料。程先生信中曾言:“數年前承惠《哈佛亞細亞學報》抽印本,以供研究生練習翻譯并了解西方漢學(主要為中國古代文學)情況,極為有用?!?980年,葉先生曾一次性寄來《哈佛亞洲研究學報》抽印本26冊,程先生稱之為“饋貧之糧”,足可當“孫貧今暴富”之比。程先生還關注到《哈佛亞洲研究學報》所刊梅維恒教授(Victor H. Mair)關于唐代行卷方面研究的論文,程先生也出版了《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故頗有切磋之意。為此,葉先生居中引介,后來兩位學者互贈著作,在唐代行卷問題上進行了交流,乃一樁樂事。
1980年2月7日,程先生在給葉先生的回信中寫道:“談北美漢學情況一文,對國內學人頗有參考價值?!逼浜?,因為此文索觀者多,程先生便代為在南京師范學院《文教資料簡報》1980年第3期發(fā)表。1979年12月25日,程先生日記載“校葉嘉瑩文稿”應是指此文。該文刊發(fā)時題為“北美洲漢學研究概況”,并配有編者按對此文的來龍去脈略作說明。該文分為語言訓練、漢學研究的范圍及重點大學、漢學研究的風氣及方法、北美洲的亞洲圖書館、漢學研究經費的來源、結語等六個部分,粗略介紹了北美洲漢學研究的基本概況。這對于當時國內學者了解國外漢學研究情況應是起到了極大助力。葉先生對程先生所托之事的嚴肅認真于此可見一斑。
魚藻遺恨有新章
程先生與葉先生在書信中頗多論及治學問題。1980年9月,程先生收到葉先生自加拿大及香港所贈書籍,在復信中說“論靜安尤極全面而精辟,前所未有,甚佩。惟論靜安死因不及陳寅恪挽詞之論點”。想來,此書應是1980年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葉先生少年時便從《詞學小叢書》中讀到《人間詞話》。1956年,葉先生寫了第一篇真正嚴格意義上的詩詞評賞的文章,即《說靜安詞〈浣溪沙〉一首》。爾后,葉先生遠赴北美傳教治學,特別是在哈佛訪學期間對王國維有了更為深入的研究?!锻鯂S及其文學批評》一書以及相關論文總體是20世紀70年代完成的。遺憾的是,香港、臺灣等地出版的陳寅恪先生有關著作,當時葉先生并未見到,比如1977年九思出版社出版的《陳寅恪先生全集》。程先生所言“挽王專號”是指1928年4月《國學論叢》第1卷第3號出版“王靜安先生紀念號”。該期《國學論叢》出版時葉先生年方4歲。待到20世紀70年代,彼時內外交流不暢,葉先生在北美恐更難尋覓此刊了。
程先生特為葉先生手抄《觀堂挽詞》。葉先生對此應是極為重視的。后來,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王國維全集·書信》,羅繼祖、楊君實等相繼在有關刊物上發(fā)表了討論王國維死因與交往等的文字,并論及葉先生之著作。種種機緣促使葉先生寫出了《〈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補跋》一文,對關于王國維的研究作了一次再梳理、再總結。此文1984年12月寫畢,最早刊于《明報月刊》,在1985年第2期、第3期分兩期出版。《〈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補跋》一文中,葉嘉瑩有一節(jié)論述陳寅恪挽王國維之相關文字。葉先生引述了陳寅恪先后寫的五篇哀悼和紀念文字,討論了挽詞與陳寅恪為王國維撰寫的挽聯、七律挽詩的呼應與差異,以及貫穿在其中的“殉清”與“殉文化”二說的關聯。葉先生與陳寅恪先生的認識雖跨越幾十年,但在許多觀點上皆有其相貫通一致之處。程先生對《〈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補跋》一文的撰寫自有其獨特貢獻。
清詞萬里有路通
《全清詞》編纂工作是兩位先生書信往還的一個重要主題。1982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編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1982—1990年),提出編纂《全清詞》的工作任務。1983年4月,南京大學承擔編纂任務,程先生出任主編。蘇州大學顧圣琴曾在《光明日報》刊發(fā)《風義平生——程千帆的師友交誼與<全清詞>編纂》一文,對此有系統(tǒng)記述,茲不贅言。在此僅略述葉先生與《全清詞》的因緣。
現《閑堂書簡》所存兩位先生的書信有6封與《全清詞》編纂有關。1984年3月29日,程先生信中寫道:“清詞集承允代為搜集,極感。”可知,在此之前,程先生就以清詞集搜集之事致函葉先生,并獲應允。清代,被譽為詞學的中興之代。葉先生對清詞研究下了許多功夫,后來陸續(xù)出版有《清詞選講》《清詞名家論集》《清詞叢論》《葉嘉瑩說詞:云間派》等著作,因此對出版《全清詞》諸事自當欣然承命。其后,葉先生搜集提供了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清詞集目錄,其中16種為南京大學清詞研究室所未見。鄭培凱先生曾有文章記載:“時在哈佛燕京圖書館里負責中文部編目的人是胡嘉陽,她以前在臺大還做過葉老師的助理,后來讀了圖書館專業(yè)。是和葉老師最親近的學生,每次都是胡嘉陽來聯絡與接送?!庇腥~先生之命,胡嘉陽女士自是極為用心。幾經波折,在1987年這批詞集終于經由胡嘉陽之助自哈佛復印寄回國內。后來程千帆還專門囑托門下張宏生先生在美拜訪胡女士。
1985年5月,葉先生第二次到南京大學講學,期間在程先生陪同下專門參觀了《全清詞》的編纂室。對于此次參觀,葉先生回憶道:“《全清詞》的編纂室其實是很簡陋的,就在一個宿舍樓里邊,外面走廊上還有人燒火做飯,樓道里彌漫著油煙的氣息。而《全清詞》編纂室就只有一個房間,房間里有幾張桌子、幾個書架,書架上擺著一袋、一袋的他們整理出來的詞稿,他們就是在這樣一個艱苦的環(huán)境里做出來一份事業(yè),真是創(chuàng)業(yè)維艱,十分不易。”
涉江詞里常懷思
1998年1月19日,“葉嘉瑩寄文一篇,并告以即將返加”。這是《閑堂日記》中程先生關于葉先生的最后一條記載。兩年后,程先生魂歸道山。程先生仙逝之時,葉先生正遠在加國講學。
2003年11月10日晚,葉先生再到南京大學演講,題目是《從李清照到沈祖棻——談女性詞作的美感特質》,后經人整理成文,發(fā)表于《文學遺產》2004年第5期,并收入《性別與文化——女性詞作美感特質之演進》一書。葉先生從宋代的李清照談到明清之際的徐燦、晚清的秋瑾,最后以沈祖棻作結。葉先生講道:“我真的覺得沈先生在我們女性的作者里邊是一個集大成的作者?!比~先生以為沈先生不僅傳統(tǒng)的比興喻托的作品寫得好,而且用新名詞寫新情事的作品也極為活潑,非常有情致。遙想當年,程先生初與葉先生通信之際,程先生即以沈祖棻《涉江詩稿》《涉江詞稿》見贈。葉先生對這些詩文一定是細細品讀,才有如斯真切深入之體悟。
葉先生演講時,程先生和沈先生的女兒程麗則也在觀眾席聽講,之后大家還一同宵夜,這也算是一段特殊的機緣吧。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當時葉先生身體有恙,咳喘復發(fā),8日、9日、10日曾連續(xù)輸液,幾日后葉先生轉赴南通還曾入院治療,但葉先生仍堅持演講(見葉嘉瑩致沈秉和信)。葉先生或正是用這種學人所獨有的方式來表達對程先生的追思。
2023年10月15日,“程千帆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召開。巧合的是,同日,中華詩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舉辦,并慶祝葉先生期頤華誕。開幕式上,葉先生親臨現場致辭。與以往不一樣的是,這一次全場站立,而獨獨葉先生坐在輪椅上。她飽含深情地講道:“我們中國是一個古老、強大的國家,可是我們這個新生的氣象,新興起的事業(yè)都是非常輝煌的,非常遠大的。所以,我說‘喜見舊邦新氣象,要揮彩筆寫江山,我們江山的美麗、我們江山的美好是書寫不完的。我們大家要努力,一起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江山更加美麗,希望我們的前途更加遠大。”文脈薪火,道統(tǒng)以傳。今天,期頤之年的葉先生仍在中華詩教的道路上毅然前行。我們雖無緣親承音旨,但有幸得見《閑堂書簡》《閑堂日記》,也是與兩位先生的“紙上相逢”。回望兩位先生的交往,其中蘊藉著許多堅貞的學術擔荷和豐盈的學術精神。正是這些力量支撐、啟迪、鼓舞、鞭策著我們在舊邦新命中書寫新的時代篇章,或許這才是對兩位先生最誠摯的禮敬。
作者單位:國家新聞出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