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林
摘? 要:閱讀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也是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過于單一死板,進而影響了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因此如何才能開展行之有效的閱讀方式也就成為勢在必行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不高。跟其他課堂相比,語文閱讀課堂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不高。究其原因,是因為許多教師使用了錯誤的教學方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這樣就失去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原本的意義。
其次,小學生缺乏正確的語文閱讀學習習慣和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主動進行閱讀,不斷提升閱讀效率。但在對當前小學生閱讀習慣進行觀察分析后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閱讀通常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重點放在熟悉文章中的字、詞,以及了解大概的故事內容與情節(jié),很少會深入思考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后,無法感悟閱讀的魅力。由于受到“灌輸式”教學和應試教育的壓迫,大多數(shù)學生對閱讀的認知存在偏差,認為閱讀只是一項語文作業(yè),沒有深入了解過閱讀的方法技巧,更沒有靜下心來感受過文字的魅力。這樣錯誤的閱讀理念使學生與科學的閱讀方法失之交臂。還有加上部分教師對閱讀課的教學也是流于表面,沒有將文字的魅力展示給學生,只是圍繞考試重點講解課文,忽視了閱讀真正的目的。最終使學生無法體會到閱讀對語文以及其他科目的重要性,從而缺乏閱讀探索的精神。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有趣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適當?shù)恼n堂情境和環(huán)境不但可以有效增強課堂氛圍,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激發(fā)學習樂趣,使大多數(shù)學生從中獲得益處。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軟件,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夭扇〔⒏淖兘虒W方式,大幅提高微課在實際教學應用中的頻率。
例如,在教學閱讀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雙龍洞景色的動態(tài)視頻,在視頻中加入優(yōu)美的旋律,從而讓他們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和認識。語文語義理解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教師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新媒體技術不斷將課堂與實際情境融合。這樣一種情境組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能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中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融會貫通。情境結合的方式還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文章所表達的深意。比如對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對雙龍洞的環(huán)境描述,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出暢游在雙龍洞中的感覺。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產生親臨其境的感覺,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質量,進而提高閱讀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制訂閱讀目標和計劃
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制訂相關的閱讀教學目標和計劃,還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地制訂個人的閱讀學習目標和計劃,使學生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是沙皇時代,體會作者對當時社會不滿的思想感情。教學計劃是:首先帶著學生認識文中的生字詞,加強學生對它們的熟悉;然后讓學生自由地朗讀,通過朗讀加強對文章表達情感的理解;接著教師重點分析整篇文章中對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并讓學生學習這種寫作手法;最后對課文進行總結,讓學生談談自己學了這篇課文后的心得體會。如此讓學生在課堂上跟隨著教師制訂的閱讀目標和計劃進行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拓展閱讀教學,選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書籍,引導學生自己制訂閱讀目標和閱讀計劃。例如,教師在教學完《窮人》這一課后,可以給學生推薦高爾基的《童年》,引導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作出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和目標。主要閱讀目標為:通過讀完整本書,能夠簡單地講述書中的內容,從人物、事情、經過、結果等方面來闡述。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可以讓學生制訂每天、每周要完成的閱讀量。在閱讀時,可以做讀書筆記,畫一畫人物關系圖,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查閱資料等。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地制作閱讀目標和計劃,增強學生自主閱讀意識,養(yǎng)成自主閱讀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就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推動學生組內合作和交流,朝著統(tǒng)一學習目標前進,繼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和成績。通過這種學習模式的開展,能夠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得到重視,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而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多種能力存在差異性,教師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層面,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感受,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1+1>2”的多重信心的學習體驗,滿足學生對語文閱讀的需求。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共贏。合作探究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主要是依靠教師帶著學生對文本進行劃分、對重點句子進行分析以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是非常被動地接收知識,并沒有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主動地進行學習。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然后小組成員之間的想法可以互相滲透,從而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理解文章,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以《十五夜望月》為例,這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名篇之一,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及懷念友人之情。在對這一首古詩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首先自己查閱古詩中的生僻字,理解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學生初步了解古詩的基礎之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古詩中的意象、意思、思想感情等,逐字逐句地翻譯每一句話,理解最后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具體內涵。在小組的合作探討中,學生能夠解決一些問題,大致理解古詩的意義和文章的內涵,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小組討論情況在全班進行補充說明,進而大幅提升和增強了學生對這一首古詩的理解和認識。
(四)巧妙提問互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一定要有意識地增加教學中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巧妙地設計課堂提問,確保課堂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引導作用,使之成為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質疑能力,活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教師提出的不同的問題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與技巧,以此可以提升課堂閱讀教學水平,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真實情況來巧妙地設置課堂問題,不要總是把眼光放在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模式中,而是要巧妙地利用提問的形式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作用,進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例如,在教學《我為你驕傲》這篇文章的過程中,當學生閱讀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如果你們在玩耍時將自己鄰居家的玻璃打破,會怎么做呢?”這個開放性問題調動了學生思考的欲望,思考如果是這件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會是什么樣,有的學生說到自己如果打破了鄰居家的玻璃,會將錢悄悄地賠給鄰居;還有的學生說如果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一定會嚇得快速跑掉,怕被鄰居和家長責罵;還有的學生說這件事情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回家要寫很多作業(yè),根本沒有時間去外面玩。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沒有對與錯,都是學生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教師要給予尊重和認可,并且在對學生表示贊揚時還要適時總結和點撥,讓學生認識到做錯事要勇敢承認錯誤的重要性,當自己犯錯時不要總是一味地逃避責任,而是勇敢地去面對,積極彌補自己的過錯,這樣才能成為自己和他人的驕傲。
(五)讀議結合,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讀議結合的方式主要有分組議論、同桌議論、全體議論。以下是具體分析:
其一,分組議論。學生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肯定會生成對文本的個性化的理解,這時候教師就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分組議論的平臺,讓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都能說一說,議一議,讓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從而推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提出問題:“你從魯濱遜的身上看到了他的哪些品質?這些品質是否值得你學習?”學生先分組議論,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總結答案,派代表在班級中匯報,教師最后將大家的討論結果概括為這樣的共識:魯濱遜流落荒島后,把他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對照著來看,從而看出他是一個很理性,積極樂觀的人,他的這種精神正是生活在高壓下的現(xiàn)代人所缺少的。
其二,同桌議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當講到對學生很有感觸的地方時,有的學生往往會按捺不住與同桌私下討論自己對這個閱讀內容的感受。對此,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為閱讀教學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比如,在《匆匆》的教學中,教師抓住學生之間想談論感受的契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生活中有沒有感覺到時光匆匆流逝的時候?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探討,這些瞬間讓你有哪些感觸?”這個生活化的話題激發(fā)了學生的討論興趣,他們在與同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了要珍惜時間,珍惜光陰,教學目標由此順利達成。
其三,全體議論。在閱讀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將課上所學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推動學生遷移運用知識。因此,教師應引導全體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集體議論,并通過議論增加知識,升華情感。比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在閱讀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全體學生思考:“聯(lián)系全文來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然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而讀書?!蓖ㄟ^全體議論,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周總理確立這一偉大志向的原因,也認識到了自己應該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而讀書。
(六)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充分體現(xiàn)閱讀成果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兩者從表面上看毫無關聯(lián),實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教學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表達技能和情感,而寫作教學是讓學生盡情抒發(fā)和表達。這也就是說閱讀教學給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材料夯實了基礎,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緊跟素質教育的步伐,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關注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而是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交流閱讀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另外,還要多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充分體現(xiàn)閱讀成果。學生寫作之前在閱讀課上所積累的閱讀內容和自己的所得所感等都是為寫作來做準備的。比如,在讀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這時,學生可以把自己之前在閱讀中積累的相關閱讀內容都用上,這也加深了對這本書的理解。有時候,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模仿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結構和寫作方法,寫一篇獨具匠心、有特色的作文。比如,在讀完沈從文的《臘八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寫一寫自己喜歡的美食,從而體會作者所描寫的這種濃濃的親情。但是在習作的過程中,一定不要讓學生生搬硬套,而是要讓他們在寫作時靈活運用,從而充分體現(xiàn)閱讀成果。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語
總體而言,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對文句的閱讀、感知和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小明.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8):88-89.
[2]韓秀芬. 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初探[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99.
[3]李瑩瑩. 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20(19):35+37.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