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者] 范志忠 陳 笑
[受訪者] 秦 雯
采訪者:電視劇《繁花》是基于同名原著小說改編的,因此觀眾和研究者特別關心改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原著的具體處理。您能否分享一下在改編過程中保留了原著的哪些關鍵元素?進行了哪些主要修改,以及這些改動的原因是什么?此外,您選擇現(xiàn)在這種敘事方式和結構來呈現(xiàn)給觀眾,背后有何考量?
秦雯:整個改編過程中遇到了眾多挑戰(zhàn)與決策點,特別是關于如何將原著小說調整為適應電視劇的敘事方式。實際上,在改編初期,導演設想將故事分為三條線索:阿寶、小毛和滬深生,每個線索寫一季,互相獨立又互相關聯(lián)。
其中一個改編重點在于如何結合人物命運與時代背景。例如,股票金融經(jīng)濟方面的內容是1992年左右不可回避的社會現(xiàn)象,此點讓我們得以展示時代變遷以及人物生活的相應變化。導演與我都希望保留小說中的日常氛圍,并通過不同情節(jié)和沖突來集中展現(xiàn)人物的成長與變化,以更好地適應電視劇的敘事形式。比如,原著中簡略提及的黃河路,實際上我們進行了深入的場景勘察,以確保電視劇中的地點能真實反映那個時代的風貌??梢哉f,《繁花》的電視劇改編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同時進行了許多調整和創(chuàng)新,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嘗試探索和展現(xiàn)一個集中又豐富的故事宇宙,不僅僅是對小說的溫故而知新,也在某種程度上表達導演和編劇對這個時代和人物的個人見解以及與原著的心意相通,希望觀眾能感受到原著的魅力,并欣賞到改編創(chuàng)作為這個故事帶來的獨特視角。
采訪者:通常,電視劇能夠較好地塑造兩到三個主要人物,但在本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被描繪得非常生動,這一成就尤其難能可貴。您在構建這些人物時,是否有些角色您覺得比較得心應手,很快就完成了對這個人物性格的構建?另外,是否有在構思某些角色時感到特別困難?如果有,您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最終打造出這樣一個豐富多彩且包容萬象的人物關系網(wǎng)?
秦雯:特別有挑戰(zhàn)的是主人公寶總的人物塑造,其復雜性在于,他在不同場合下必須展示多種面貌,這種多面性確實花費了我們較大的精力去雕琢。此外,寶總與李李的角色關系因為充滿傳奇性而顯得與現(xiàn)實生活相距較遠,而這兩個角色不僅需要承載劇情的重要發(fā)展,還要展現(xiàn)出獨特個性,這進而要求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進行更多的細致考量和討論。
相對而言,像玲子、汪小姐和盧美玲這樣的角色,由于與我的生活背景更為貼近,因此在塑造時相對容易。這些角色在劇中承受的情節(jié)壓力較小,我更多關注于深化他們的個性描繪,而使用上海話進行創(chuàng)作時,這些角色仿佛是我生活中的熟人,這也使整個塑造過程更加順暢。我們采用了邊拍邊改的方法,演員的人物個性與演員的表演緊密相關,我們根據(jù)演員的表現(xiàn)即時調整劇本,也給演員提供了更多空間去探索和表達角色。就比如,當汪小姐戴上眼鏡時,導演發(fā)現(xiàn)她的氣質有了顯著的變化,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在劇中增加她戴眼鏡的鏡頭。再比如,魏總的發(fā)型也成為他個性的一部分??梢哉f,這種創(chuàng)作過程不僅是編劇和導演之間的緊密合作,也是演員們自我發(fā)掘和表達的過程。這種三方合作模式,有效地促進了整個劇組的創(chuàng)作活力,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我們能夠向觀眾呈現(xiàn)出既真實又深刻的人物形象。
采訪者:主人公寶總與三位女性之間這種一男三女的關系設定,在常規(guī)電視劇中較為罕見。您在構思這樣復雜的一男三女關系時,是如何平衡這種情感張力,同時保持每個人物獨立的魅力?在編寫過程中,這種情感結構的設置必定涉及精細的思考和計劃,特別是如何避免陷入俗套,而能夠雅致地展現(xiàn)這些人物的深層次情感,能否分享一下您在設定這些人物關系時的初衷和思考過程?
秦雯:阿寶的角色不僅僅關聯(lián)雪芝這一人物,更深層地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對他的影響,劇中的金魚和鋼琴元素均源于原著小說,象征著他無法逃離的過去。而寶總與其他三位女性的關系是非常精細的,在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深入討論這些關系,以確保它們在保持情感張力的同時,既不顯突兀也不失自然。這一點,我覺得胡歌本身的復雜憂郁氣質增強了寶總這一角色的層次感,使其與女性角色間的復雜關系更具立體性。因而,盡管與寶總存在情感糾葛,這些女性角色并未簡單化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戀愛關系,而是更多地體現(xiàn)在各自的個性成長和心理變化上。我們試圖在保持適當距離的同時,為每個角色塑造獨特的成長軌跡和個性特征,使觀眾能在感受角色間復雜情感的同時,體驗到他們之間真實的情感流動。從劇本編寫到導演構思,再到演員表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在微妙地平衡這些關系。有時候,適時的劇本調整和演員的即興演繹使得角色間的情感聯(lián)系既生動又富有深度,避免了過度戲劇化。
在塑造《繁花》的人物關系中,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敘述一個故事,更是深入探索角色內心的情感動態(tài)。讓細致的人物與情節(jié)構建能夠展現(xiàn)一個更加豐富和真實的人物畫像,讓觀眾能對每個角色的命運感同身受。這種綜合的創(chuàng)作努力是整個劇組共同協(xié)作的結果,目的是讓觀眾不僅看到一個故事,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深度和劇情的韻味。
采訪者:在觀眾的評論中,大家頻繁猜測寶總與這三位女性之間的關系究竟是親近還是疏遠,以及他們未來的走向。甚至有觀眾通過劇中寶總的旁白推測他與某位女性可能最終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作為編劇,您心中是否有一個預設的答案?您是否希望寶總在感情上有一個明確的歸宿?這樣的設計意圖是如何形成的呢?
秦雯:其實,不單觀眾對寶總與三位女性角色之間的關系充滿好奇,在《繁花》劇組內部,我們也經(jīng)常討論每個角色的命運及其與他人的關系,這些討論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們觀察到一些觀眾對某些角色有特別的偏愛,隨之產生他們對劇情的看法和評價。例如,很多觀眾特別喜歡汪小姐,并且希望她能與寶總有更多的情感互動。當劇情沒有按照他們的期望發(fā)展時,他們就會顯得非常失落。相對地,另一些觀眾則情感上更傾向于玲子,認為她與寶總之間有更深的情感往來。這種不同的觀眾反應對我們的剪輯和創(chuàng)作過程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我們在保持故事連貫性的同時,也要尊重觀眾的情感投入。
在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不讓任何一方關系顯得過于突出或單薄。而我個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不斷變換視角,以確保每個角色的故事線都能得到恰當?shù)卣宫F(xiàn)。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維持創(chuàng)作的客觀性,也使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每個角色的情感深度和復雜性??梢哉f,正是這種多角度的探討和創(chuàng)作策略最終使《繁花》成為一部情感豐富、角色立體的作品。也因此,觀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和偏好,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和故事線。至于故事最后的結局,我們作為創(chuàng)作者也保持了一定的開放性,希望讓故事的每個角色都能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采訪者:王家衛(wèi)導演以其獨特的非線性敘事和碎片化的剪輯手法而著稱。在電視劇劇本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通常遵循一種更加線性的敘事方式。關于這一點,我非常好奇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如何面對并克服這一挑戰(zhàn)的,您又是如何平衡和融合這些看似對立的敘事技巧的?
秦雯:首先,我們的劇集雖然不再像傳統(tǒng)電視劇那樣完全線性,但考慮到電視劇整體上需要30集的篇幅,仍然必須有一條清晰的線性主線。王家衛(wèi)導演對此非常了解。盡管他之前創(chuàng)作的許多作品,是非線性敘事的,仿佛專門為電影而生,但實際上,他的背景是電視劇制作,擁有豐富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必要的技巧。這并不是對他來說難以應對的挑戰(zhàn)。在電視劇項目中,他能夠自如地融合傳統(tǒng)敘事與自己獨到的表現(xiàn)手法,不僅保持故事的連貫性,還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
所以在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并未遇到關于是否放棄線性寫作方式的矛盾。反而,我們努力確保故事的線性結構得以保留,同時注入導演的電影語言,讓整個劇集既符合電視敘事的要求,又具有電影的藝術感。這樣的處理方式,確保故事能夠有效地展現(xiàn)角色的成長與變化,同時也維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度。
采訪者:您之前在多次訪談中提到,劇本在拍攝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修改,甚至在剪輯階段還會進行調整。作為一位一線編劇,您在這種頻繁修訂和不斷返工的過程中,是否曾對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或信念感到懷疑?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您是如何克服和消除這種自我懷疑的?
秦雯:在我們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對劇本進行修改,雖然這看似頻繁的返工可能對許多編劇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但對我而言,我清楚知道每次修改的目的和預期的改進方向。如果我認為某個更改可以優(yōu)化作品,我會毫不猶豫地采納,可以說如果忽略這些潛在的改進,那對我來說更加痛苦。所以有些時候,修改會是我主動提出的。我有一種習慣,就是總感覺還有改進的空間,這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像是個缺點,但它反過來也幫助了我。而且我是那種寫完就忘的人,有調整需求的時候,我甚至不會去翻找原稿,而是選擇重新寫一遍,這樣每次修改都保持了新鮮感。我從未覺得做這些是浪費時間,對于一個編劇來說,書寫就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應過于珍惜自己一次性寫下的文字。
整個劇組靈活地調整劇本,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創(chuàng)作需求,這是一種良性的工作模式,讓所有人都習慣了隨時可能的變化,無論是美術團隊還是演員。這樣的工作方式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很隨意,但實際上是我們對藝術創(chuàng)作嚴謹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其實我認為,不要對自己的作品過于敏感或小心翼翼,應該愿意接受改變,并樂在其中。如同攀登一座山,重要的是向前看,繼續(xù)前進,而不是頻頻回首。這樣的心態(tài)不僅有助于個人成長,也會使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更加高效和愉快。
【作者簡介】 范志忠,男,福建建陽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主要從事影視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
陳 笑,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影視與文化產業(yè)
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新時代中國電影工業(yè)體系發(fā)展研究”(20ZD19)、
國家社科基金專項項目“新時代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現(xiàn)狀與傳播生態(tài)研究”(22VRC13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