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育并舉”向“五育融合”的轉變,揭示了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向。初中階段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本文旨在探討“五育融合”理念下初中課堂教學的內在含義、顯著特征,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zhàn),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五育融合”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內涵
“五育融合”理念指導下的初中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有序的過程,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要深入理解這一教學模式,需從以下幾個關鍵點入手。
其一,“五育融合”在初中教學中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的過程,它遵循一定的邏輯框架。在初中階段,實現(xiàn)“五育融合”需要從社會環(huán)境、學科內容、學生個體三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社會層面的融合,強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同時關注教育的公平性;學科層面的融合,著眼于打破學科間的壁壘,通過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構建全面的知識體系;學生層面的融合,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際表現(xiàn)作為教學的重要參考。
其二,“五育融合”不僅僅涵蓋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的整合,還包括其他在傳統(tǒng)教育中可能被忽視的資源,如學校活動、校園文化等,這些資源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當前教育實踐需打破傳統(tǒng)界限,以更開放、更積極的理念來指導初中教學。
其三,“五育融合”涉及教學的三個核心問題: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目的的融合,要求我們將過于細化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以實現(xiàn)教學的連貫性和深度;教學內容的融合,要求我們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方法的融合,需要我們選擇和運用適宜的教學策略,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五育融合”理念下初中課堂教學的特點
“五育融合”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各種教育形式之間不是隔絕的,而是一個互相接納、包容的有機整體。例如,在初中教育中,要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入同一教育活動、同一教學過程,打破原來的界限,實現(xiàn)真正的融合,才能保證“五育融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
“五育融合”是有機的,而不是機械的。各種教育形式之間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拼湊和整合,而要形成內在的邏輯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五育融合”時,要考慮到各種教育形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確保它們能夠協(xié)同作用。
“五育融合”具有跨領域性的特點。各種教育形式之間的融合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領域或學科,而應有所突破。這要求我們在實施“五育融合”時,要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界限,為實現(xiàn)“五育融合”的課堂教學注入豐富的跨學科教育元素。
“五育融合”理念下初中課堂教學的難點
融合教育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實施受限。由于目前很多學校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應試教育思想,很多學生依然采取應試學習方式,這使得“五育融合”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學校只是將“五育融合”作為口號,具體融合措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影響到教育教學。不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對跨學科融合的重視不夠,導致各個學科之間融合度不高,融合教育選擇的切入點缺乏合理性,直接影響了“五育融合”的成效。
融合教育的機制不完善。在構建具體的工作機制之前,首要任務是界定“五育融合”的內涵和關鍵要素,包括確立融合的具體方法、形態(tài)以及目標等,這些要素對于指導實際的融合過程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拔逵诤稀比蕴幱诔跗诿麟A段,尚未形成基于德智體美勞的融合工作機制,這可能導致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對融合效果造成影響。
融合教育的評價體系難確立。“五育融合”須采納全面評估機制,對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成果進行全景式評定,構筑一個健全的評價體系。為了進行精確的教育評價,必須確立評價的目標、準則和具體內容,明晰誰是評價的主體。但在具體實踐中,由于融合教育力度不足、過程受限,導致評價方式仍然過于單一,無法全面、客觀地評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融合教育開展程度參差不齊。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教育體系中對于德育、體育、美育等重視程度不足,少數(shù)學校領導和教師在認識上存在誤區(qū),將德育、體育、美育等與智育分開和對立起來。要想實現(xiàn)教育改革的有效推進,達成良好的教育改革效果,必須改變家校社等多主體對此的認知,更新教育觀念,在良好的風氣下實施教育活動?!拔逵诤稀睂逃虒W領域來講是一場大變革,也是有效轉變的契機,需要集合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能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
“五育”教育存在現(xiàn)實落差。 其一,“五育”尚未均衡發(fā)展,當前初中教學對德育和智育較為關注,雖然也開展了一些體育、美育、勞育活動,但由于缺乏針對性,教育成效并不明顯。其二,尚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雖然學校積極舉辦了一些體育、美育、勞育活動,但由于策劃活動的方式多為自上而下,沒有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導致活動效果不理想。其三,尚未處理好顯性德育教育和隱性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如很多初中學校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注重的一般是學生理論能力或考試水平的提升,導致他們在參與相關教育活動時,往往感到不夠真實,難以真正觸動內心的情感。其四,尚未認識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審美觀、提升學生心靈美的關鍵所在,是一種以美的方式培根鑄魂的價值觀教育。其五,勞動教育相對缺失。造成這一情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勞動教育作用被忽視,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文化課成績,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干;勞動教育資源匱乏,包括師資力量不足、場地和設備不足等問題,導致校內開設的勞動課流于形式。
“五育融合”理念下初中課堂教學的措施
構建更為開放的教學目標。教師須從學科教學目標的設定階段就體現(xiàn)對“五育”的包容性,確保德育、體育、美育、勞育在融合過程中發(fā)揮各自的作用。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教學不應僅限于詞匯和文章的學習,更應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多渠道、多角度地設置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活動。
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初中學生學業(yè)負擔沉重、學科眾多,要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關鍵在于打破學科間的界限,探索將各學科的知識點進行橫向整合的方法,進而使“五育”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加強教學內容的統(tǒng)一性和內在聯(lián)系。在“五育融合”的實施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銜接性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可以從加強初中與小學教學內容的銜接、加強初中三個年級教學內容的整合、加強初三與高中教學內容的銜接三個方面入手,構建起銜接、貫通的育人鏈條。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知識上的積累和拓展,更有助于他們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五育融合”。
打造教師指導協(xié)同體系。為有效推進“五育融合”,學校必須構建一個全面參與、覆蓋全程、全員協(xié)同的管理與指導體系,強化不同年級和學科之間的團隊合作,摒棄孤立、封閉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建立一個真正開放與協(xié)作的管理體系。強化初中教學指導體系的協(xié)同性對于實現(xiàn)“五育融合”的教師協(xié)同教學至關重要。這種新型的融合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們在具體實踐中深入研究,進而探索適合各種融合教育情境的最優(yōu)教學方式。此外,學校還要通過學習交流、實地考察等方式提高教師的跨學科融合意識。
綜上,學校應積極營造“五育融合”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師生深刻理解“五育融合”的內涵,逐步推動學校“五育融合”教學改革,確?!拔逵诤稀钡慕虒W理念真正融入日常教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