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校合作的橋梁,班級家長會能夠匯聚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如何開好班級家長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實踐的重要課題。
前期準備:引發(fā)共鳴
首先,召開家長會前,班主任應做好前期調研,了解家長的期待和需求,以問題為導向,讓家長會開得更有針對性。
其次,班主任應以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為基礎,來設計家長會的主題、流程和相關內容,便于形成交流討論的氛圍,促進家校雙方達成育人共識。
最后,做好班級資料整理,以視頻形式展示學生的日?;顒优c表現,讓家長會更有感染力。班主任可以按班級管理、學生成長、家校共育等版塊來整理圖文資料,并剪輯成5分鐘左右的班級視頻,展示班級文化建設。
中期開展:深入互動
遵循身心特點,制定育人主題。家長會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成長需求和學段特點,設置具體的共育主題。比如:高一年級的學生需要適應新學期、新環(huán)境,可以設置“高中新起點 青春待成長”“從‘新’開始 以‘心’相知”的主題;高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容易波動,厭學、焦慮等心理問題逐漸增多,這一階段可以設置“提高學習技能 合理調節(jié)情緒”“運用親子溝通 培養(yǎng)健康心態(tài)”等主題;高三年級,學生面臨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的問題,還可能會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心理問題,這一階段可以設置“未來規(guī)劃 駛向新的人生”“打造溫馨之家 巧為高三減壓”等主題。
營造互動氛圍,匯聚家長智慧。一方面,邀請優(yōu)秀家長就親子溝通技巧、學習習慣養(yǎng)成、心理問題疏導等內容做經驗分享;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家長“智庫”,鼓勵家長對班級建設提出寶貴意見,使家長成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
運用多種形式,提升共育品質。班主任要打破壁壘,不斷開發(fā)新的家長會形式。比如:舉行有關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習慣培養(yǎng)等的培訓型家長會;家長和學生平等對話的沙龍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活動型家長會等。
后期工作:鞏固成果
家長會后,班主任還要持續(xù)做好后期工作,來鞏固家長會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使其轉化為家校共育的強大動力。一方面,要及時收集家長反饋,做好反思和總結,進一步優(yōu)化召開家長會的策略和方法,促進家校共育持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根據共同制定的發(fā)展目標,采取實際行動,落實家長會上達成的理念共識,增強家校共育的信心。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