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菜是小干魚炒辣椒。
那時的每條小河都會有些小魚小蝦類的,星期天不上學(xué)了,最大的樂趣就是逮魚摸蝦了。
其中一種是用小罾捕的。
小罾制作一般是用紗布做的網(wǎng),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做成方形狀。在放入小河前,撒點麩子之類的小魚小蝦愛吃的東西。然后放入小河,放平,過一會兒提扳一次,沒來得及跑掉的小魚小蝦就兜在紗布底了。我們就歡天喜地地用小網(wǎng)兜舀上來,然后放在準(zhǔn)備好的小水桶里,大半天的收獲,如果運氣不錯會有兩三斤呢。
第二種捕魚的方法就是挖土打堰堆把小河攔截成幾段,然后用瓷盆或小斗子(我們這兒用柳條編制的封口是?圓形的小斗)刮水,竭澤而魚。等到水差不多被刮干的時候,那些大大小小的魚兒有的在淺水里來回穿梭,有的露出水面在跳躍,鯽魚露出銀白色了,草魚露出黑色的脊,紅鯉魚在拼命穿梭拍打水面,小鰷魚已躺平在岸邊,一些更小的魚兒在渾濁的水面上露出腦袋張大嘴巴吞吐著。這時候,我們就興高采烈地背起獨簍準(zhǔn)備逮魚了。
我們這兒有一句俗語:魚起水了才看背獨簍的。這時候背獨簍人的心情是何等的愉悅與愜意!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要看到最后誰才是贏家。呵呵。最后幾個小“戰(zhàn)友”開始分享“戰(zhàn)利品”了,一般是歲數(shù)大的有“權(quán)威”的頭兒做這個工作,他根據(jù)人數(shù)把大點的魚與小魚蝦包括泥鰍等在內(nèi)平均分成幾份,讓大伙各領(lǐng)一份,最后一份就是自己的了。
第三種捕魚的方法就是夏季一邊洗澡一邊比賽摸魚了。不再于誰摸的魚多,最在乎的是那種摸魚的快樂過程。然后還要交流一番摸魚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最后,喜載而歸。
第四種就是釣魚了。釣魚的技巧與方法就也很多,這里就不贅述了,弄不好還要貽笑諸位釣家。
對于捕到的魚,大的當(dāng)天就會熬吃了,小魚就來制作小干魚了。
首先把鍋燒熱,最好用油絮把鍋拭擦一下,這樣目的是炕小魚不粘鍋,而且炕出來的小魚色相好看。
炕好后,下一步就是晾曬了,放在竹匾篩等里面,最好是系在晾衣繩下,讓家里的小饞貓聞到那誘人的魚香味而無可奈何為好。曝曬兩個好太陽就可以了。然后就可以收藏起來了。等到需要用它和辣椒“燴燴”的時候,它就如隱士般“出山”了。
小干魚炒辣椒這道菜要炒得色香味俱全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術(shù)與技巧的。首先,材料備好后,把鍋里的油燒熱,放入適量的小干魚不斷翻炒,大約分十幾秒就差不多了,這時小干魚的香味已飄滿整個廚房,出鍋裝盤;然后再放點油,蔥姜等作料,再放入辣椒翻炒,掌握好火候,也不可時間過長,否則,辣椒會被炒“死”,相難看也不好吃。翻炒過程中切忌放水,估計辣椒五六分熟時,放入小干魚繼續(xù)翻炒十來秒左右,一道很地道的家鄉(xiāng)小吃——小干魚炒辣椒就可以出鍋裝盤了。
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小魚是河里的,辣椒是家前屋后的小園里的,可謂是就地取材,不需要花什么錢而且這道菜是佐酒佳品,再配上個花生米,呵呵,小酒那真是吱吱響起來了。
選自《宿遷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