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作為古代文人語言表達的載體和智慧的體現(xiàn),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然而,許多小學生覺得古詩詞學習難度大,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過于注重教師的單向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鑒于此,本文嘗試構建一種基于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BL)的古詩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主問題”為核心,結合古詩詞教學的特點和現(xiàn)狀,以及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以期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同時,本文也旨在為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幫助他們更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
關鍵詞:古詩詞 翻轉課堂 語文教學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28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語文教學的核心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圍繞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四個方面展開教學。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應當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信息化平臺,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與分析能力。古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鑒賞與品讀,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與認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鑒賞能力與文化自信。
盡管許多小學教師和專家已經對古詩詞教學進行了大量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共性問題:一是過于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而忽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教師往往過于追求提問的數(shù)量,忽視了問題或教學任務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缺乏邏輯深度,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古詩詞的精髓;二是古詩詞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教學安排中的計劃時長有限,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豐富的材料來支撐學生的理解。
利用信息化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前前置學習,打破現(xiàn)有古詩詞學習中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不足或缺失的困境。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問題組成,每個任務都圍繞著特定的學習主題,并且問題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lián),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內涵和意境,最終指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本研究計劃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古詩詞教學,并結合典型的二段五環(huán)節(jié)Robert Talbert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主問題教學策略”,構建新型教學策略,旨在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使古詩詞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且有效,從而實現(xiàn)教學效率與學習效果的提升。
一、小學古詩詞翻轉課堂教學概況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度結合是當前基礎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話題,正逐漸成為當前教育教學進步的趨勢。唐玖江提到,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正在給語文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語文教師需深入認識到信息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對語文教學目標、內容、資源、教學方式和理念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深遠影響,并積極實踐線上線下的翻轉課堂、智慧課堂、泛在學習和混合式學習等新穎的教學模式。
古詩詞具備意向性、跳躍性和音樂性等獨特于其他文體的特性,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時,必須深入考慮將古詩詞的這些特質進行有機結合:
首先,在學習過程中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翻轉課堂模式下,小學生在課前需要觀看古詩詞教學視頻并回答相應的導學問題,在學?;虬嗉壍钠脚_上進行課前的交流討論,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自主收集與所學古詩詞相關的內容。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討詩詞,自主誦讀以感受詩詞的音樂美、意境美、形象美、語言美、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從而增強審美認知力和感知力。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和深入體驗古詩詞的平臺,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認知力。
第二,微課資源更具豐富性。微課(Mini Course)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興教學資源,為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陳玉坤教授指出,教學微視頻依據(jù)課程標準,將知識內容劃分為若干小模塊,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圖、文、聲、像等元素,為學生打造便于學習的資源。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實際學情,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制作能夠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的古詩詞課前學習微課視頻。古詩詞的教學內容獨具特色,從語音到詞匯,從詩詞語言到意象,再到意境和風格,都凸顯了詩詞的獨特魅力。因此,設計翻轉課堂中的古詩詞微課,就是要在深入文本分析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短小精悍的微課內容,可以圍繞朗讀技巧、意象解讀、“知人論世”等方式制作專門的微課,讓小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習古詩詞的精髓,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學習。
第三,教學活動凸顯出翻轉性特點。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翻轉課堂模式中的教學形式更為開放和靈活。語文教師在課前進行的詩詞對話、發(fā)布微課與導學單的做法,有效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課前自學能力。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的課前備課、課中授課、課后批課的形式,基于翻轉課堂的古詩詞教學形式為課前授課、課中批課、課后改課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提升語用能力。
二、基于“主問題”的小學古詩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依據(jù)
(一)理論依據(jù)
1.核心素養(yǎng)理論
核心素養(yǎng)強調語文教學要增強學生的內在修養(yǎng),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小學語文課程應充分展現(xiàn)語文的獨特魅力,讓學生浸潤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從而培養(yǎng)他們熱愛中華文明、積極投身社會進步事業(yè)的崇高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課程標準的重中之重,這包括提升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習過程成為他們審美探究和個性均衡發(fā)展的途徑。
2.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的各種認知能力正在逐步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日趨成熟。雖然小學生在辯證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還未實現(xiàn)質的飛躍,但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在穩(wěn)步增長。特別是在認知活動中,小學生的自覺性相較于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他們的認知結構正在不斷完善。
鑒于上述特點,對于古詩詞的教學,語文教師在義務教育階段應當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單純直觀性的詩詞內容可能不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他們更傾向于學習與想象、引申相結合的知識。因此,只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通常是知識的傳遞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接收者。然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師生角色的定位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首先,教師的角色從知識傳遞者轉變?yōu)橐龑д?。他們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輔助者和指導者。教師需要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他們需要在課前準備好相關的教學資源,并在課堂上解答學生的疑問。
其次,學生的角色也從被動接收者轉變?yōu)橹鲃訁⑴c者。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他們需要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交流。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需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并主動尋求進步和提高。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翻轉課堂模式下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我們可以繪制一個簡單的關系圖。(圖1)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以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和需求。
(三)Robert Talbert 的翻轉課堂結構模式的啟示
Robert Talbert是美國富蘭克林學院數(shù)學與計算科學專業(yè)的資深教育者,他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深入探索并總結出了翻轉課堂的系統(tǒng)結構模式。這一模式不僅為翻轉課堂在學術界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撐,更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了顯著的效果。(圖2)
Robert Talbert 的翻轉課堂系統(tǒng)結構模式包含兩個核心階段,一是課前準備階段,二是課中互動階段。在課前準備階段,學生借助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完成課前習題來鞏固所學內容。進入課中互動階段,教師首先通過少量測試來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然后重點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實現(xiàn)對知識的內化和理解。最后,教師會進行總結性反饋,概括課程要點,同時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以便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方案。
(四)課堂活動“主問題”策略的啟示
在此模式下,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根據(jù)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和古詩詞的特點,設計核心問題,這些問題應涵蓋詩詞的主題、情感、意象、語言藝術等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自主學習中的發(fā)現(xiàn),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傾聽他人的想法,展開深入交流。
三、基于“主問題”的小學古詩詞翻轉課堂教學策略
(一)教學策略的模型展示
為了構建適用于古詩詞學習的教學模式,本研究在對相關理論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Robert Talbert 翻轉課堂模式”的核心架構與“主問題”教學法,創(chuàng)新性地重構了古詩詞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這一新模式以教學目標為指引,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根據(jù)學習目標的差異,設計了相應的具體“問題”。教師通過布置和引導“問題”來帶領和評估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則通過完成這些“問題”進行自主學習、深入研究和復習鞏固。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主問題”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確保了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教學策略的運行機制
1.課前:問題驅動下的自主學習
課前問題驅動旨在通過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和交互工具,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探究,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主問題”驅動下的古詩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基礎型問題”,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利用自主學習任務單或網(wǎng)絡教學技術工具,在正式授課之前將問題發(fā)送給學生。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將問題分為封閉性、開放性和探究性三大類。
課前問題的發(fā)布可以利用社交通信工具或網(wǎng)絡教學平臺兩種有效途徑進行。一旦學生接收到學習任務清單和電子化學習資料包,他們便可以依據(jù)這些材料自學書本知識。教師除了提供基礎知識的學習資料外,還可以推薦一些專門的古詩詞學習網(wǎng)站或軟件,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的相關內容在網(wǎng)上搜索相應的視頻和文字資料,豐富學習體驗。
2.課中: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組織合作探究
課前,學生已經完成了基本知識的前置學習,這為課堂時間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礎,使得教師能夠專注于引導學生實現(xiàn)高階學習目標。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教師會利用課前學習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分析學習數(shù)據(jù)反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配出三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拋錨式、協(xié)商式和展示式。
網(wǎng)絡教學工具的使用對于提高課堂效果和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具有顯著作用。以“雨課堂”這一網(wǎng)絡學習平臺為例,學生在課前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接收“雨課件”及相關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則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微課助學、問題釋疑等多種方式引導教學。
3.課后:學習效果的拓展和延伸
課后,為了助力小學生反思并拓展其學習成果,教師可以設計專項和可變式兩種驅動性問題。專項式學習問題旨在幫助學生自我評估學習效果,對于掌握不夠扎實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回溯自學材料,進一步深化理解和記憶。而可變式學習問題則通過教師提出與主題緊密相關的拓展性問題,實現(xiàn)跨學科的整合,使學習內容更具實際性,小學生在面對新挑戰(zhàn)時,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本文聚焦于古詩詞學習的獨特性,深入剖析了古詩詞教學當前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結合“Robert Talbert 翻轉結構”與“主問題教學法”,本文構建了問題驅動模式下的古詩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旨在更有效地解決古詩詞教學中的難題。該模式將為義務教育階段古詩詞學習提供更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和特點的方法與策略。我們期望通過這種模式,讓更多的學生在古詩詞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提升各項能力。同時,我們也期望通過這種模式,培養(yǎng)出具有堅韌性格和高尚情操的人才,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薛文竹、張麗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路徑探析——以古詩詞教學為例》,《語文建設》2018年第26期。
[2] 朱武英、褚玥《指向教學品質的文言文課堂建構》,《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年第8期。
[3] 薛法根《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涵解讀與實踐建構》,《人民教育》2022年第Z2期。
(謝蕓蕓,女,漢族,湖北宜昌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