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減”政策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指導下,繪本教學策略改革隨之而來。本文通過聽小小繪本,獲多彩語言;讀小小繪本,獲優(yōu)秀品質(zhì);玩小小繪本,獲美好世界這三大策略,力求探索繪本教學的有效途徑。同時,教師應關注小學生愛玩、愛聽故事等特點,設計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使得學生在生活中探索繪本,在體驗和實踐中獲得新知。
關鍵詞:繪本 核心素養(yǎng) “雙減”政策 親子閱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12
2021年暑假,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半p減政策”的初衷就是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目的是讓教育回歸本真。既然要讓教育回歸本真,除了減輕作業(yè)負擔,課堂高效更顯重要。因此,教師更新觀念和創(chuàng)新教法,緊扣“雙減”政策要求,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積極建設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而在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出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化素養(yǎng)、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情趣。今年,對筆者而言,是特別有意義的一年。初為人母,也送走了一屆學生,迎來了新一屆一年級的孩子。看著家中咿呀學語的小男孩和班上一群稚嫩活潑的學生,作為母親、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很快萌生了一個想法——如何用繪本建立密切的親子關系?如何將繪本融入班級管理和師生關系建設中?如何更好地進行語文繪本教學?恰逢寒假,在閱讀了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繪本是親子感情的紐帶》之后,產(chǎn)生了一些想法。
一、聽小小繪本,獲多彩語言
筆者第一次真正接觸繪本是在考上研究生那年的暑假,在托管班做兼職的時候,有一門課就是繪本閱讀,在旁聽中第一次閱讀了第一本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翻開繪本,感覺封面封底十分厚重,在寥寥幾頁紙上,圖畫豐富,字數(shù)卻很少,教師是怎樣教小學生這么多堂課呢?初聽雖滿心疑惑,但這疑KZN6cagmYuLv/KO743Zd1oi207HAbqcDgMbP06T7re0=惑還是在兼職結束后暫時戛然而止。第二次再聽繪本,是在圖書館看了一本名為《1000天閱讀效應》,作者推薦了一些有助于0—3歲孩子閱讀的繪本。當時,筆者的寶寶剛好百天,之前從沒想過原來年紀這么小的寶寶也可以進行親子閱讀,特別是字少圖多的繪本。此時才知道,原來閱讀習慣真的是要從“娃娃”抓起。正如松居直先生在《繪本是親子感情的臍帶》中提到,即使嬰兒還不能用語言交流,但是會用全身心來接受說給他的話,同時與說話的人交流情感。這就是與嬰兒一起翻開繪本的根本意義所在。
6歲以前,孩子就像海綿一般,水給得越多,吸收得就越多。因此,父母要多跟孩子說話。而回應性語言環(huán)境正是最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市面上有許多的故事機,看起來可以替代父母講繪本,但很多人沒有真正意識到,其實故事機播出的內(nèi)容,是單向輸出的語言,它永遠無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因此,家庭成員要多和孩子說話,才能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說什么好呢?當然就是講優(yōu)秀的繪本了,通過父母的口吻和優(yōu)秀的繪本,讓孩子感覺到語言的美好。因此,即使是年齡只有6個月的小寶寶,其實已經(jīng)可以開始進行親子繪本閱讀。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閱讀階段分為聽覺期、翻書期、圖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0—1歲的孩子處于聽覺期,以聽為主,可選擇有許多重復的擬聲詞的繪本。讀什么內(nèi)容并不重要,快樂情緒會深深影響孩子。1—2歲的孩子閱讀水平進入翻書期。這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翻書,雖然寶寶仍舊聽不懂故事的內(nèi)容,但我們可以可以把孩子抱在腿上,每天通過多感官投入與孩子一起翻書,進行語音輸入,培養(yǎng)聽書興趣。2—3歲的孩子閱讀水平進入圖片期。這一時期孩子的閱讀特點是會翻頁,會挑有趣的畫面看,會留意細節(jié),對圖片感興趣,會要求家長重復讀一個故事。這一時期,父母可以尋找兒歌、英語等朗朗上口的繪本,可以開始給孩子指認物名,豐富形容詞和口語延展,引導孩子對細節(jié)進行關注。3—4歲的孩子進入故事期。這一時期孩子的閱讀特點是可以安靜地聽父母讀繪本,理解和提問能力與之前相比大幅度提升。父母可以提問孩子,利用繪本培養(yǎng)數(shù)學邏輯能力,認知自我。另外,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發(fā)展,對于人際關系會產(chǎn)生困惑,父母還可以引入人際溝通繪本。而父母的提問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提煉性提問、經(jīng)驗性提問。4—6歲的孩子進入文字期,閱讀特點是可以聽更長的故事,可以復述故事,可以進行手工游戲,好奇心更強。因此,無論是親子閱讀還是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活動,都要緊密聯(lián)系這一特點。
總而言之,繪本不是認字說教的工具,而是用來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啟發(fā)潛在語言能力的重要載體。語言最先是從媽媽那里得到的,如松居直先生所言,繪本不屬于作者,而屬于讀繪本的人。父母和孩子一起讀繪本,這種愉悅一定會留在什么地方,經(jīng)過歲月流逝,這種愉悅自然而然會變成語言出現(xiàn),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瑰寶。
二、讀小小繪本,獲優(yōu)秀品質(zhì)
繪本不僅是親子感情的紐帶,也是師生感情的紐帶。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彭凱平教授提出,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zhì)是積極心理。繪本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有的真切,有的貼近孩子生活,如知心姐姐般,深入孩子的心靈,使其習得習慣、道理和品質(zhì)。小學階段是孩子形成正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說教往往很難深入孩子心中,而充滿故事性和畫面感的繪本卻能打開他們的心扉,因為繪本故事的主題很明確,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切感,容易引發(fā)同感。因此,將繪本閱讀用于班會課上,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決小學生在日常交往、學習生活、社會參與上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進而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
善于挖掘繪本中的教育因素,讓學生反思對照習慣,獨立思考。班上的部分孩子總是挑食,面對健康有益的飯菜,總是倒得多,吃得少,于是給學生找來了曾獲得格林納威獎的繪本——《挑食的弗達雷》,用弗達雷這樣一個和他們年齡相仿的挑食小女孩作為例子,比平時苦口婆心教育他們“別挑食呀,要好好吃飯”要有效得多。當發(fā)現(xiàn)午餐時間,有些孩子總愛聊天拌飯時,筆者用《不,不要邊吃邊說》中的小喇叭為例子,啟發(fā)學生思考,教學效果顯著。
善于挖掘繪本中的積極因素,化抽象道理于有形,讓學生沉浸于有趣情節(jié)中,習得良好品格。波蘭美學家羅曼·英伽登認為,文學作品是一個布滿了未定點和“空白”的圖式化綱要結構,作品的現(xiàn)實化需要讀者在閱讀中對未定點的確定和對“空白”的填充,這種填充或“具體化”需要讀者來完成。小學生年紀小,正處于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的階段,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困惑和煩惱,但他們的想象力異常豐富。為他們呈上《我為什么會煩惱》,傳授學生面對煩惱該有的態(tài)度和處理技巧;通過《你,我和同理心》《為什么要說對不起》,引導學生學會與人相處時要有一顆同理心,學會關心體諒伙伴,明白“退一步能海闊天空”的道理;通過《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勇敢做自己》收獲勇敢和擔當;通過《長大以后做什么》《我永遠也得不到貝森教師黑板上的一顆星》認識到自己的獨一無二和價值;通過《小房子變大房子》學會樂觀對待生活;通過《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感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悅和快樂;通過《說聲嗨,我們其實可以很靠近》,學會主動向別人打招呼,表示善意,提升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成功的教育不僅是“傳道受業(yè)解惑”,還需留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繪本則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個性心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橋梁。
三、玩小小繪本,獲美好世界
魯迅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福祿貝爾也認為:“游戲是人的這一階段上最純潔的精神產(chǎn)物,游戲給人以歡樂、自由、滿足,內(nèi)部和外部的平靜,同周圍世界的和平相處。”松居直先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提出,小孩子在玩的時候五感最開放,所以,為了使語言豐富,首先應該在幼兒時期好好玩。書的世界是日常生活中體驗不到的語言世界,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這兩方面保持平衡,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會真正得到提高。
繪本里蘊含著大量的秘密,孩子對圖畫的理解力比大人強得多。所以,在給孩子講繪本之前,一定要關注圖片細節(jié),不能只會念字,而是要與孩子一起感受繪本的美。當你抱著孩子,身體挨近孩子一起讀繪本時,孩子會發(fā)自內(nèi)心高興。因此,繪本閱讀非常注重親子互動和師生互動,通過問、玩、說、演,讓整個繪本活動生動活潑有趣。
日本的佐藤學教授認為,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的精力應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fā)學習行為,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fā)現(xiàn),開展與學生的互動,以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更深刻。在講述繪本時,有五個需要貫穿始終的核心技巧——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猜一猜、動一動,而動一動至關重要。因此,作為父母和教師,我們要善于挖掘繪本中蘊含的教育要素,結合孩子愛玩樂玩的天性,根據(jù)繪本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教育契合點設計親子游戲(以《好餓的小蛇》為例)。
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言,我們的語言原點,不是特定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的。頓悟?qū)W習理論也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向?qū)W生提供一定的學習場景或條件,讓學生理清和理解問題中各組成部分的內(nèi)在關系,逐步產(chǎn)生深層領悟,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激勵他們在生活中進行運用甚至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在親子閱讀中讓孩子在玩中學,在語文課堂中亦是如此。比如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習完第四單元中的《我是一只小蟲子》后,語文教師可以給孩子講述《蚯蚓的日記》《蟬的日記》等繪本,設計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在生活中找尋有趣的小蟲子,在體驗和實踐中獲得新知。
四、觀小小繪本,感濃濃文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立德樹人,以文化人,而以文化人的載體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繪本中有大量的優(yōu)秀繪本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關,在繪本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提取繪本中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元素,如《小粽子,小粽子》《餃子和湯圓》《好忙的除夕》《從前有個月餅村》《好困好困的新年》《哥哥賽龍舟》等等,讓學生能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此外,《十二個小神仙》《老鼠娶新娘》《小年獸》等一系列與中華傳統(tǒng)生肖文化有關的繪本也是學生浸潤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文本載體。
現(xiàn)代教育論研究總的趨勢是由教轉(zhuǎn)向?qū)W,以研究學生的學習作為教師教學的基礎,這是現(xiàn)代教學論的特點之一。每個孩子的特點都不一樣,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語文教師學會用心觀察,細心思考,不斷實踐,用繪本照亮孩子的童年,讓繪本震撼孩子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年。
[2] 朱雨楠《空白藝術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實踐探索》,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3] 田本娜《為師之學生觀》,《小學語文》2021年第10期。
[4] 王鵬、潘光花、高峰強《經(jīng)驗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5] 松居直《繪本是親子感情的臍帶》,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
(劉嘉穎,1993年生,女,漢族,廣東佛山南海區(q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