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新定義問題成為各地初中生考試的熱點問題.新定義問題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提出問題的能力,還能通過“數(shù)”與“形”之間的靈活轉換,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素養(yǎng).
關鍵詞:新定義問題;幾何直觀;數(shù)形結合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是新課改以來數(shù)學教育的熱點話題之一.《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多次針對“幾何直觀”提出明確要求.[1]幾何直觀是影響中小學生數(shù)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幾何直觀,是數(shù)學課程“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核心目標之一.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幾何直觀,需要依托數(shù)學課程的每個領域,不僅僅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任務.有效的培養(yǎng)工作必須落實在課程內容和課堂教學細節(jié)之中.
新定義問題是指在問題中給出初中數(shù)學中沒有學過的一些概念、新運算、新符號的定義,要求學生讀懂題意并結合已學知識進行理解,然后根據(jù)新定義進行運算、推理、遷移的一種題型.近幾年新定義題目增添了不少需要借助數(shù)形結合思想來解決的類型.本文以兩道新定義問題為例,說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用“數(shù)”突破新定義問題中“形”的困境.
1 考題教學策略分析
例1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已知點P和直線l1,l2,點P關于直線l1,l2的距離分別為d1,d2,則稱d1+d2為點P關于直線l1,l2的“和距離”,記作d.特別地,當點P在直線l1上時,d1=0;當點P在直線l2上時,d2=0.已知點A(0,3),以A為圓心的圓的半徑為1,點P是以A為圓心的圓上的動點,直接寫出點P關于x軸和直線y=3x+6的“和距離 ”d的取值范圍.
在教學時,教師給學生充足的讀題、畫圖和思考的時間.
學生在解題時,出現(xiàn)困境.通過多次畫圖和度量,大致確定出“和距離 ”d 分別取最小值和最大值時的位置(如圖1、圖2),但是無法計算出d.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數(shù)”突破“形”的困境.
如圖3所示,過點P作y軸的平行線,交直線y=3x+6于點G.
函數(shù)y=3x+6的圖象是一條與x軸正方向夾角為60°的直線.
用“數(shù)”表示“形”.
設點P(x,y),則G(x,3x+6).
PG=3x+6-y,PB=3x+6-y2,d=PB+PC=3x+6-y2+y.
所以3x+y+6=2d,即y=-3x+2d-6.
用“形”表示“數(shù)”.
因為點P(x,y)在以A為圓心的圓上,所以直線y=-3x+2d-6與圓有交點(如圖4、圖5).
過點A作AF⊥直線y=-3x+2d-6于點F.
E1(0,2d-6),E2(0,2d-6),AE1=2AF,AE2=2AF.
如圖6所示,AE1=3-(2d-6)=9-2d,AF=1.
所以9-2d=2×1,解得d=72.
如圖7所示,AE2=2d-6-3=2d-9,AF=1.
所以2d-9=2×1,解得d=112.
綜上72≤d≤112.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O的半徑為1,對于線段AB和x 軸上的點P,給出如下定義:將線段AB繞點P旋轉180°,可以得到⊙O的弦A′B′(A′,B′分別為A,B的對應點),則稱線段AB為⊙O以點P為中心的“關聯(lián)線段”.
已知點E(m,1),若直線y=x+2m 上存在點F,使得線段EF是⊙O以點P為中心的“關聯(lián)線段”,直接寫出m的取值范圍.
在教學時,教師給學生充足的讀題、畫圖和思考的時間.
學生在解題時,出現(xiàn)困境.通過審題,得出點E′(0,1),通過多次畫圖和度量發(fā)現(xiàn)難以確定滿足條件的臨界圖形.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數(shù)”突破“形”的困境.
E(m,1),因為點P在 x軸上,所以點E′在y軸上.又E′在⊙O上,所以E′(0,1),得P(m2,0).
設F(x,-x+2m),則點F關于點P(m2,0)的中心對稱點F′(m-x,x-2m).
因為x-2m=-(m-x)-m,所以點F′的軌跡在直線y=-x-m上.
又點F′在⊙O上,所以直線y=-x-m與⊙O有交點(如圖8、圖9).
過點O作OH⊥直線y=-x-m于點H.
E(0,-m),O(0,0),OG=2OH.
如圖10所示,OG=0-(-m)=m,OH=1.
所以m=2.
如圖11所示,OG=-m-0=-m,OH=1.
所以-m=2,m=-2.
綜上,-2≤m≤2.
2 教學策略反思
2.1 代數(shù)推理在解決“形”的問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定義問題借助“數(shù)”突破“形”的困境,使數(shù)形結合更順暢,更有利于初中生幾何直觀的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這兩道典型例題“形”的問題中均遇到了困境,教師引導他們通過形轉化為數(shù),進行代數(shù)推理,將數(shù)轉化為一個新的函數(shù)關系式,再將“數(shù)”轉化為新的“形”,從而突破了原先僅用“形”難以解決的困境.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素養(yǎng),不能只依賴“形”知識的培養(yǎng),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借助“數(shù)”的工具來助力幾何直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2 新的“形”實現(xiàn)了困境的突破
兩道例題最終得以突破,是通過新的“形”實現(xiàn)的.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進行形與數(shù)的靈活轉換.數(shù)學中,“數(shù)”和“形”是兩個最主要的研究對象,它們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數(shù)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shù)時難入微;數(shù)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2]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建立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二者的自由轉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華羅庚.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