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一篇作文。(40分)
2023年5月23日12時30分許,13名珠峰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繼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世界屋脊又一次見證了中國人不懈探索和篤定前行的堅韌。
雖身不能至,但看似遙遠的珠峰,其實離我們并不遠——每個人的生活中,一樣有著高高低低的“珠峰”需要翻越。平凡如你我,一樣可以“登頂”。
請以“每個人,都要攀登自己的那座珠峰”為題,寫一篇作文,可以敘述經(jīng)歷,抒發(fā)情感,發(fā)表議論。
要求:①根據(jù)材料選擇一個角度,提煉主題;②書寫端正規(guī)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寫作導引
該作文題,表述清晰,沒在審題上為難考生,既接地氣,又有格局。
首先,貼近生活。命題者注重考生的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回歸到生活和學習本身??蓪懙臇|西很多,給考生提供了較為充裕的話題空間。
其次,思考生活。生活中哪些屬于“珠峰”?“自己的珠峰”又是什么?攀登“珠峰”需要哪些條件?結(jié)合生活體驗,對這些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觀點。
最后,指導生活。本題看似寫個人生活,其實也指向社會、國家,大大拓寬了生活的外延。在更廣闊的生活經(jīng)緯網(wǎng)中啟示并引領考生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體現(xiàn)當代中學生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以此形成自己的方法論,以便更好地指導生活。
那么,如何將作文寫得出彩呢?考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思考:
1.把握核心詞。從審題立意上來看,應切分字詞,將作文題目分解成獨字獨詞后再辨析,明確關鍵詞,從而挖掘出核心詞的深層含義:“珠峰”本義是極高的山,可引申為遠大的理想、目標或是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其中困境既可指客觀存在的困難,也可指主觀認知帶來的痛苦、迷茫等等;“攀登”是指抓住或握住某物向上爬,比喻不畏艱險,積極進取。這就意味著在攀登過程中需要勇氣、毅力、堅強、奮斗等品格,這也就是文章的中心。
2.洞悉核心詞之間的關聯(lián)。要洞悉核心詞之間的關聯(lián),需把握核心詞的修飾語。“攀登”和“珠峰”之間,命題者用了“自己的”作為修飾語,為考生構建真實的寫作情境,啟示并引領考生展開聯(lián)想,思考獨屬于自己的、真實的生命歷程和體驗。還有“每個人”,這就意味著要從“一個人”到“所有人”,故而在文章的結(jié)尾便需要由點到面加以升華。
3.整合信息,以便選材和構思。生活不會因為你是少年,就對你笑臉相迎。成長的道路,有風雨,有泥濘……可我們依然堅持朝著自己的理想目標前進,去“攀登”心中的“珠峰”。待歲月回首,我們方才領悟:有時候重要的不是登頂?shù)哪且豢?,而是“攀登”的過程。因此,如果選擇寫記敘文,可以先明確自己的“珠峰”是什么,再詳寫自己如何歷經(jīng)艱險,最終征服這座“珠峰”的過程;然后展開聯(lián)想,由自己寫到他人,升華文章中心。如果選擇寫議論文,可以圍繞為什么要“攀登”“珠峰”和怎樣“攀登”“珠峰”來進行論證,從而得出結(jié)論。
佳作展示
每個人,都要攀登自己的那座珠峰
◎何淳璐
年少無知的時候,是勇氣泛濫的年代。因為我們無知,所以我們無畏。
——題記
考砸了。
風在旋轉(zhuǎn),卷過那片陰影。那片樹葉斑駁,光怎么也透不進。
“少年,無知。”我那天聽到風在嗤笑。
我被拘在一片陰影里,慢慢走,像是要停下來,止步不前。
難道珠峰真的不可攀嗎?
“別停!”有光向我奔來。
我轉(zhuǎn)頭,印象里總是隨著那道聲音而觸上指尖的那絲暖意并沒有來,她不像往常那般牽著我的手帶我走。
我隨著那道身影走出這條路,奔向那個山腳,那座我從未登上山巔的山。
我懵懂地去看她,她讓我繼續(xù)走。
我邁開腿。有飛鳥歸林,劃破天空,云霧懸在天邊,那片拘著我的陰影沒散。但是我看到,山的另一面有光,無數(shù)人在追逐。
或許是有光照在山上,才有影子;或許是為了那份耀眼的夢想,才有失敗。
我努力地跑在山上。汗在額頭如雨下,白色T恤濕答答地粘在身上,被汗浸濕的衣服比當初更白。
我的心里有一株向陽而生的翠雀花,它生于珠峰,在風雪里驕傲地綻放。是什么讓它綻放?是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是心中有份驕傲?都不是,那是在五千多米海拔上扎根的一份堅韌,是心頭的堅韌的養(yǎng)料。
我的運動鞋沾上了新土。曾經(jīng)有人告訴我因為水流沖刷,山腰的土比山腳的土薄,我當時想,留在山腰的土,何其堅韌。我才發(fā)覺,自己已到山腰……
我在靠自己的力量一點點往上登。
當我為了登上那座山而努力時,當有人為了那份至高無上的榮譽而拼搏時,當少年英雄為了四海安定而奮戰(zhàn)時,當每一個人攀登自己的珠峰時,我和他們的人生便如貧瘠的土地上盛放的那朵獨一無二的珠峰翠雀花。
良久,我停下了腳步,她笑著對我說:“第一次自己上山,笑一下?!?/p>
我笑了,我腳下是山巔啊,我可以“一覽眾山小”,也不必畏懼“浮云遮望眼”。眼前的挫折是什么呢?我登上了腳下的山,但我也知道,在迷茫里走出來,怎么不算是登上珠峰呢?
風笑我無知,我卻也無畏。
年少無知的時候,是勇氣泛濫的年代。
我們正當年少,所以即使上山的路長得沒有盡頭,即使我們還沒有看到翠雀花,即使驕陽沒那么耀眼,我們?nèi)匀槐寂茉诼飞稀?/p>
翻開書本,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打敗吳國;是霍去病的漠北之戰(zhàn)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是鄧稼先在疾病纏身中寫出核武器發(fā)展建議書;是每一朵于山巔盛放的翠雀花;是每一個用堅韌書寫生命的中國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用生命去充實堅韌,用堅韌書寫生命。
(本文得分:37)
【點評】
詳略得當,虛實相生,是本文的兩大亮點。作者重點描寫了攀登的過程,運用環(huán)境描寫,將個人心情與環(huán)境描寫結(jié)合在一起,如“風在嗤笑”“那片拘著我的陰影”等。以環(huán)境的特點來展示“我”考砸后內(nèi)心的失落和無助,做到了情景交融。另外,作者在記敘自己攀登一事時,展開聯(lián)想,想到了那些用“堅韌書寫生命”的中國人,也是在攀登屬于他們自己的珠峰。由自己寫到他人,虛實結(jié)合,整體邏輯清晰,不僅緊扣話題中的“每個人”,而且立意高遠,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不足及提升建議:這是一篇命題作文,題目中已有典型意象“珠峰”,但作者在行文中又加了許多新意象,如“風”“光”“土”“影子(陰影)”“翠雀花”等,這便使得全文較為松散、雜亂;另外,文章中有部分議論句和中心關聯(lián)不夠緊密,如“風笑我無知,我卻也無畏”的立意指向應為勇氣,而本文的主旨則是“堅韌”。類似的議論句易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導致關鍵信息被忽視,以至于模糊文章主旨。
針對行文中比較突出的失分問題,可以做如下修改:1.設置文章線索,挑選1~2個意象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結(jié)構更加緊湊;2.插敘他人的事例,除了放在文章的結(jié)尾,也可以將夾敘夾議的方法安排在攀登過程中,讓“堅韌”這一主旨更加鮮明;3.增加精當明確的議論句,直指文章核心。
每個人,都要攀登自己的那座珠峰
◎錢澤森
在人生的征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攀登者,珠峰代表著自己的挑戰(zhàn)和目標,有的高聳入云,有的險峻難攀。勇于攀登,不僅是對自然界的征服,更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zhàn)。只有不斷向上,我們才能領略更高處的風景,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攀登的過程是艱難的,它需要勇氣和毅力。勇氣讓我們敢于面對未知和困難,不畏懼風險和挑戰(zhàn)。毅力則讓我們在攀登的道路上不輕言放棄,即使跌倒了也能重新站起來。在攀登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惡劣的天氣、險峻的地形、身體的疲憊等。但正是這些困難,鍛煉了我們的意志,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勇于攀登,還需要我們具備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首先,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為何要攀登這座山峰,目標清晰了,動力自然就足。其次,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了解山峰的特性、準備必要的裝備、制訂合理的攀登計劃等。最后,我們要學會在攀登中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享受攀登的過程。
攀登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在攀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會迫使我們走出舒適區(qū),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不足。通過不斷地克服困難,我們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勇敢,學會了自我超越。每一次成功的攀登,都是對自我能力的一次提升,都是對自我價值的一次肯定。
勇于攀登,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都不應該輕易放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珠峰”,可能是學業(yè)上的挑戰(zhàn)、事業(yè)上的困境、人際關系的處理等。只有像攀登者一樣,勇敢地面對這些“珠峰”,我們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總之,勇于攀登是一種精神、一種態(tài)度、一種力量。它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不退縮,讓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讓我們帶著勇氣和毅力,去攀登屬于自己的“珠峰”,去體驗那些只有勇敢者才能領略到的風景,去實現(xiàn)那些只有堅持者才能達到的目標。 (本文得分:35)
【點評】
本文開篇緊扣話題,圍繞“攀登”這一話題展開探討,對攀登過程中所需要的品格思考較為全面,比如攀登需要勇氣和毅力,也需要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立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現(xiàn)實意義。另外,整體行文語言較為流暢,多使用句內(nèi)排比和對仗工整的句子,比如“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勇敢,學會了自我超越”等,增強語勢和文章的表現(xiàn)力。
不足及提升建議:作為議論文,行文推進的思路應該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但作者在論證觀點的時候先論證“怎么做”,然后到后面的“攀登的過程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勇于攀登,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卻是在論證“為什么”,順序顛倒,邏輯混亂;同時,論據(jù)多為道理論據(jù),在論據(jù)的豐富性上還有待加強。
要使文章更上一層樓,方法很簡單:1.明確論證的重點為勇于攀登所需要的品格,將勇氣和毅力分開論述,并將“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調(diào)整到勇氣和毅力之間,做到多個角度層次分明;2.豐富論據(jù),加入事實論據(jù),論據(jù)須涵蓋古今中外,以便增強論證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