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活潑潑的”課堂;課堂教學;教育生態(tài)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10-0092-02
【作者簡介】楊九俊,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南京,225007)研究員。
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江寧實小”)“活潑潑的”課堂,深度體現(xiàn)在人與知識、人與他人、人與物境、人與自我的互動關系中。
一、人與知識:深度融合,跨越邊界
從知識的深度看,在“活潑潑的”課堂,學生不是淺嘗輒止地學習知識,而是深刻領悟學科思想,深入挖掘知識本質。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步搭建起屬于他個體的知識的“房子”。這樣的過程,是學習者與知識對話、融合的過程。教育家多爾曾說:“知識是舞蹈”,乍聽似乎不好理解,但人與知識深度融合就達到了這種境界:人與知識相擁起舞,人課一體了。
從知識的寬度看,“活潑潑的”課堂關注學科知識“天然”品質中具有的跨學科特點,在學科教學中打開瞭望其他學科的窗口;以“人為”的鏈接生成新的知識形態(tài),讓學生學會用相關學科的知識解決問題,在多學科的相互作用中形成思維進階;將間接知識與兒童生活經驗融通,以真實生活情境為知識增加“鮮”度。
二、人與他人:和諧互動,共同成長
1.潤澤的氛圍
人們經常用“如沐春風”來形容課堂的幸福時光,“活潑潑的”首先在于精神的自由,舒適、愜意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基本條件。江寧實小很關注師生關系的融洽,提倡民主意識,建立平等師生關系,使所有學生包括學習困難的學生都敢于充分表現(xiàn)自己;倡導對待挫折的寬容感,允許合理的挫折和失敗,能將錯誤轉化成教育資源,肯定學生在試錯中表現(xiàn)出來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熱情。
2.適切的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關鍵,課堂的“活”主要是教學方法的適切性。從選擇方法說,要考慮目標性原則,明確我們往哪里走,再去考慮怎么走;考慮對象性原則,“目中有人”,而且這個“人”是每一個鮮活的個體;考慮對應性原則,方法與知識呈現(xiàn)特點相匹配;考慮低耗性原則,用較少的合適的投入(主要是時間)取得較優(yōu)的成效。我在江寧實小聽過多次課,老師們在方法選擇上是如琢如磨的。在方法落地時,他們又盡可能地“讓”,通過師者必要的“隱藏”,為學生提供舞臺。
3.豐盈的收獲
一是獲得的完整性?!俺删汀笔切腋8械闹匾?,在課堂情境中討論“成就”,關鍵是能不能有素質教育的視角、有完整發(fā)展的視角。江寧實小的課堂是以思維為主軸的,老師們引導學生思維進階、拾級而上,經歷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lián)結構、抽象拓展結構。如果把“經驗”首先看作動詞,這個“做中學”的思維爬坡一定是有情感融入的。只有知識與情感雙輪驅動,“主動學”才能成為現(xiàn)實。江寧實小將情緒卷入、經驗卷入、思維卷入作為學生需要經歷的三個維度,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性知識,養(yǎng)成“帶得走”的素養(yǎng)。
二是獲得的過程性。過程通向結果,也是結果的一部分。恩格斯說:“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卑凑阵w驗性課程的觀點,課程不只是制度的執(zhí)行,而是不斷改造和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從人的成長性看,也是學習獲得的重要表征?!盎顫姖姷摹闭n堂其實是讓學生過上了高品質的學科生活。
三是獲得的全體性。江寧實小老師的“活潑潑的”教是為了學生“活潑潑的”學,在“活潑潑的”課堂中,師生是相互作用、相互激蕩、相互映照的關系。我曾經用兩句話描述進入高峰體驗的課堂:“知識不僅在書本里,而且在你和我的眼神里?!必M止是“活”?這就是“幸?!绷?!何況,他們把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到學生那里,把教學個性、教學風格的要求落實到教師那里。
三、人與物境:巧妙融合,激發(fā)靈感
讓學科味彌漫在特定學習空間。對教室、專用教室、實驗室、課程基地進行設計,為場景式學習、浸潤式學習、創(chuàng)意式學習創(chuàng)造基本條件。物理環(huán)境對學生有“做”與“受”的雙重關系,“做”,即主動探究,環(huán)境是資源、是支架;“受”,即環(huán)境對學習者形成反作用,刺激、催生學習行為,二者對學習的意義都是積極的。暖認知的環(huán)境不僅包括以“師生關系”為主的人與人的關系,也包括“溫暖”的物理環(huán)境,而特定學習空間的學科味是其最基本的方面。
讓校園和社區(qū)成為開放的課堂。校園的一草一木、每一個建筑都可以成為教育資源。大自然和社區(qū)環(huán)境有可能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知識的源頭”。正式學習的開放課堂、跨學科的資源聯(lián)結、社會實踐的廣袤天地,都需要我們向四面八方“打開”。非正式學習更是以學校、住所、附近的資源為依托,創(chuàng)造“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境界。
讓虛擬學習情境融入日常學習生活。借助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設虛擬學習情境,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正在成為一種趨勢。江寧實小的老師們面對新技術的涌現(xiàn),主動接納,積極探索,正在打開人與物境互動的新天地。
四、人與自我:認知覺醒,創(chuàng)造“新我”
“活潑潑的”課堂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活動,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如是,成就是成功之母,學生會在不斷完成挑戰(zhàn)性任務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成長。
“活潑潑的”課堂能夠促進學生認知覺醒。認知覺醒是指通過打破原有的認知框架,達到更高的認知水平,從而實現(xiàn)對自我和世界的真實認知和理解的過程。“活潑潑的”課堂促進學生從關注他人怎么看轉變?yōu)橄蜃约簝炔渴澜缈?,對自己的內心深處進行反思;促進學生超越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弄清問題的本質和原因,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審視自己的信念和思維方式,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需求、價值和目標,并做出適當?shù)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