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銘
【摘 要】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讀中感悟、讀中陶冶;它能起到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的特殊功效;還能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訓練語感、規(guī)范語言,從而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朗讀 興趣 功力 模仿 幫扶
縱觀現(xiàn)在小學生的朗讀現(xiàn)狀,一方面老師在全力抓朗讀,但大部分學生還是沒有完全掌握朗讀的訣竅,做不到聲情并茂,甚至有部分學生朗讀起來,停頓都不恰當,平淡乏味,缺乏興趣。而有些老師的指導方法相對單一,機械式、沒有針對性地灌入等問題依舊明顯存在。因此,把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作為一項教學任務和課題研究是當務之急。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們的朗讀能力,讓朗讀不再如平淡無奇的白開水,給它加點味道呢?
一、播下愛的種子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身的熱愛是學習最大的內(nèi)驅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要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讀”占鰲頭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會逐步加深?!痹谶M行教學時,讓學生自然地在課堂當中體會到朗讀帶來的樂趣,明白朗讀的重要性。在朗讀為主的基礎上結合說寫,讓學生朗讀以后結合一定形式的說一說或是寫一寫,可以促進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2.以情動情
都說“親其師,信其道”。對于朗讀也是如此。只有學生感受到了朗讀的美,才會愛上朗讀,才能讀好。所以引學生入門就特別關鍵了。因此,在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自身優(yōu)美的范讀或是帶領學生欣賞錄音,感受優(yōu)美動聽的朗讀,從而引導學生愛上朗讀。
3.表揚的力量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很多時候老師一個簡單的微笑加點頭,一句簡單的表揚和鼓勵,都可以讓孩子信心大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朗讀效果。新課程也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勵性評價”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點。班里有一個孩子因為是溫州人,從小沒有怎么接觸過普通話,開始的時候朗讀能力比較差,結結巴巴,還會念錯許多字。但是他很認真努力,憋紅了小臉念。有一次當他努力朗讀完,我放下語文書為他鼓起掌來,下面的其他小朋友也跟著為他鼓掌,同時還獎勵了他獎券。面對這些,他露出了微笑,臉紅著坐下了。在之后的課堂中,他對朗讀越來越自信了,進步越來越大。其他平時膽小的孩子也受到了感染,對朗讀充滿了熱情。這就是“激勵性評價”帶來的力量。
4.爭先恐后
平時經(jīng)常開展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趣味盎然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誦讀能力。孩子們在為比賽精心準備的過程中,得到了朗讀訓練的機會,同時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朗讀才華的舞臺,從而提高了綜合朗讀能力。
同時,對于朗讀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比如同桌互相讀一讀,開小火車讀,小組競賽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合作讀等。老師也要精心設計好自己的點評語言,激發(fā)激勵學生更好地朗讀。
二、練好朗讀基本功
1.音準是基石
所謂“音準”指的是用普通話清楚響亮又無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的朗讀,能讀出輕聲和兒化韻。有些孩子因為各種原因,發(fā)音含糊不清,每到朗讀課文就會引起同學的笑聲,有些孩子讀不準輕聲,特別是像“烏黑的”、 “漸漸地”、 “說得好”中的“的、地、得”,還有詞尾的“子”、 “呢”等,還有些孩子朗讀拖音嚴重,或是像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一樣,聽起來很不舒服,這些都是要注意糾正的。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對孩子進行重點引導,課后對發(fā)音不準的孩子有針對性高效地輔導,多練習多糾正。
2.語感是支柱
語感是一種經(jīng)驗色彩很濃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其中牽涉到學習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心理經(jīng)驗、情感經(jīng)驗,包含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lián)想能力等諸多因素。新課標要求朗讀要做到語音正確,語調要有輕重快慢,感情要豐富多彩,隨文歡而歡,隨文悲而悲。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地讀,加深理解和感悟,自然而然就能夠找到語感,讀出優(yōu)美的語句。
3.停頓是鑲石
朗讀過程中不注意停頓,讀的累,聽的人也累,毫無美感。一篇課文中,標點符號是重要組成部分,它表示句子的不同長短和不同語氣之間的停頓,因此在朗讀時要根據(jù)標點讀出相應的停頓。同時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詞句之間的結構、文章的含義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除了朗讀句子時根據(jù)標點符號進行停頓,自然段與自然段之間也要有停頓。讀完一個自然段,稍作停頓,再換下一個自然段。朗讀古詩時也要注意停頓,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標好停頓符,朗讀時讓學生感受古詩中的停頓和韻味,也更有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白居易的《池上》就是采用“小娃/撐小艇”(2/3)這樣的停頓,讀學生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饒有韻味。讀課題《登/鸛雀樓》時,在登的后面停頓一下,明確它表示一個動詞,是“登上”的意思,這樣使學生既讀好了課題,又明確了題意。
4.感情是靈魂
央視最近很受歡迎的節(jié)目《朗讀者》,讀到情深處,催人淚下,讓人悲其所悲,喜其所喜。這就是朗讀的最大成功,也是朗讀的靈魂。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就是要“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碑斎唬龅矫雷x,首先是要理解文中做表達的內(nèi)容和感情,理解是朗讀的基礎,也是朗讀的目的。如果朗讀的正確、流利、速度也合適、停頓也正確,但讀完后卻對內(nèi)容一知半解,那就等同于白讀了。所以老師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應該基于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與他自身的思維進行碰撞,進而化情感于朗讀中。
三、親身示范
前面在播撒愛的種子,培養(yǎng)朗讀興趣也提到過。作為小學生,特別低段孩子,由于自身學習基礎較薄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領悟能力還較差,所以更加迫切需要老師的指導。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范讀。同時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學習能力強一點的孩子,通過幾次老師范讀,就能很好地把握好停頓語速,朗讀能力就慢慢地增強了。
在教學時,老師良好的范讀,也可以帶領學生更有效得融入課文的情境中,激發(fā)起情感上的共鳴,感受主人公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激發(fā)朗讀的欲望。正如葉圣陶 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做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尤其低段老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要做好范讀,引導學生仔細聽,聽老師是怎么樣把語音讀準,把重音、停頓讀好,把重點句子讀好。在執(zhí)教新教材二上第三單元第七課《媽媽睡了》這一課的閱讀時,課前的預習卡中反映:班里有20個學生都記錄了第四自然段的第三句特別難讀。在初讀時我就把這句找出來,分成“烏黑的頭發(fā)”和“微微滲出汗珠的額頭”兩個短語,示范引導學生讀準讀好,然后再把這兩個短語放到句子中一起讀,這樣的分步分解,就更有針對性地攻破重難點。
四、章中見真情
要讓學生讀出感情,那首先必須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在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化感情于朗讀中,基于此,我們該如何做呢?
1.“流”中出情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要想讀出感情,首先要讀正確讀流利,連最基本的讀通順都做不到又何談美感,何談感情呢?所以識字生字,讀準拼音,讀通課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每次課前都布置孩子圈出生字詞,課文至少讀三遍以上,保證孩子在課堂上學習朗讀一篇課文時不是陌生的。這樣當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初讀和精讀課文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解”中出情
有感情朗讀,特別是能正確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低段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里所說的“理解”,不僅僅是讀懂文章詞句間表面的意思,更要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與作者的思想形成火花碰撞。特別要注意有些孩子朗讀時沒有理解性的自由隨意。在不合適的地方要么聲音很輕,軟綿綿,要么聲音太響,喊出來,非常的刺耳。這樣沒有目的性沒有理解性的忽高忽低,或是矯揉造作地泛泛而讀,都讓我們感受不到真正的朗讀美。比如在學習一下課文《夜色》時,我把題目《夜色》做為串起整堂課的文眼,第一次齊讀揭題。學完一個自然段,在感悟了小作者對夜色的害怕恐懼后帶著感受和理解再讀課題《夜色》,學生讀出了對夜色的害怕。學完第二小節(jié),小作者已經(jīng)變得勇敢不再害怕夜色,這個時候帶著這種心情和感受再讀課題,讀得親切柔美,讀出了對夜色的喜愛。三次朗讀,三種感受,讀出了美,也理解了文意。
3.“技” 中出情
當然,除了讀通順,讀流利,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能真正讀出感情來并非易事,老師還需要對學生在朗讀技巧上進行有效的指導,如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等。
第一,語調。朗讀時語調的把握對于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非常大。不同的字,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語速,能表達出了人不同的情緒,如“哦”這個字,看似簡單,卻包含了諸多情緒,答應、疑問、快樂、失落……因此語調對讀好文章非常地重要。同時不同的標點符號也會體現(xiàn)出不同的語調,一般陳述句比較平淡,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調,感嘆句要用能體現(xiàn)出一定感情的語調。
第二,語速。很多時候朗讀時的語速也能體現(xiàn)出很多方面,心情的情緒起伏,快樂的時候,激動緊張的時候有時會語速加快。傷心的時候,情緒低沉的時候語速會比較慢。特別當營造某些氛圍的時候,語速也應該相應的對應。如二上《媽媽睡了》,我在教學時努力營造一種安靜溫馨柔美的氛圍,孩子愛媽媽,怕吵醒媽媽睡覺,所以相應朗讀的時候也要輕輕柔柔一點。上課一開始,讀題目《媽媽睡了》,我就引導學生因為媽媽睡著了,我們把這個“睡了”要讀得輕一點,媽媽就能睡得更香甜了。學生馬上就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好了題目。
第三,輕重音。讀課文要做到抑揚頓挫,那這個 “抑”和“揚”就是所謂的輕重音,每句話都有關鍵詞,要突出其關鍵之處,自然也就有了輕重之分了。所以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把握關鍵詞,有的地方讀得響亮,重點突出,有的地方讀得輕,感受特殊的氛圍,這樣有輕有重,文章聽來才更有味道,而不是一平到底。如二上課文《我是什么》中有一句:“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卻很暴躁”,學生朗讀時就要帶著理解把握讀好輕重音,讀“溫和”的時候要輕柔一點,讀“暴躁”的時候的要讀得響亮、有力一點。
第四,停頓。合適的停頓在朗讀中有很大的作用??梢詭椭鷵Q氣,使讀的人讀文時更輕松,聽者聽得更舒適,不會有憋氣等不適感。另外還能幫助分清文字層次的關系,幫助理解字里行間的意思,突出情感。剛開始學生的停頓還需要老師多加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正確標好停頓符,通過范讀讀好停頓。
五、“扶”出水平,不留痕跡
再好的朗讀能力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雖然我們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大膽放手給他們自由的天空,但是,關鍵的時候還是需要“扶”一把。那么又將怎樣幫學生“扶”出水平呢?
1.引導學生學會評價
比如很多老師在初讀課文時會讓幾個學生分別讀自然段,然后讓其他學生點評。讓學生聽出讀的孩子有沒有讀錯字,語速的有沒有太快或太慢,一般都能說出來。但是對于評價讀得好的同學,不能僅僅就說他好,而要引導他們說出他讀得好在哪里。比如覺得他讀得通順流利,讀出了關鍵詞,讀得有感情等等都是好的方面,那我們孩子在評價的過程中以后就可以更針對性地學習他這些好的方面。
2.老師在評價中“扶”
老師用評價無形中“扶”。執(zhí)教一下《夜色》時,在第一小節(jié)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營造了夜色可怕的氛圍,并讓學生把這種感受帶到朗讀中,比如當讀到“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亂跳”,當一個學生讀完,讀得比較好,我順勢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害怕,害怕得手心都要出汗了,誰也來這樣讀一讀,那么后面的學生也一定能夠把握這種情感基調,讀出“我”的緊張害怕。
同樣在評價朗讀的時候,有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加上動作讀一讀,可以起到更好地效果。比如一下《夜色》中,讀到“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時,可以引導學生帶上動作讀一讀。孩子們有的邊讀邊捂著眼睛,有的邊讀邊抱著腦袋,一下子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害怕,自然朗讀也更有成效了!
總而言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提高孩子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但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朗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線上的工作者尋求各種方法進行孜孜不倦地培養(yǎng)和努力,讓更多的孩子“能讀”、“會讀”、“愛讀”,讓更多更美的聲音從孩子們的口中傳出,心中傳出。為平淡的朗讀加點味道,使讀的人更入情入境,聽的人更身心愉悅!有滋有味,豈不樂哉?
參考文獻
[1]張潔,朗讀與朗讀教學辨析[J].語文學刊,2006(1)
[2]李小芳,淺談小學語文朗誦教學[J].新時代報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