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
角色扮演的技術廣泛應用于學校心理輔導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效。不論是在群體心理輔導方面,還是在個體心理輔導方面,許多心理輔導教師靈活地應用角色扮演技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們結合具體實例,談談角色扮演技術在學棱心理輔導中的具體應用。
我們實驗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一次學生人際關系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前的中學生在與父母的交往中,常常對父母的要求很多,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體諒自己;反之,他們對父母的辛苦卻知之甚少,很少關心父母的喜怒哀樂,體諒到父母的苦心。針對這種情況,輔導教師認為,應當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如何與父母交往,如何理解、關心父母的教育。輔導教師先將調查的結果向學生公布,并展開了“為什么我們對父母的希望多,而關心少”的討論,在此基礎上,輔導教師主要采用了心理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了“理解父母、關心父母”為主題的心理教育活動。
首先,將班級成員分成幾個小組,以“父母的煩惱”為題分別進行討論,并記錄下來所有小組成員提供的引起父母煩惱的事情。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到,不僅他們自身有各種煩惱,他們的父母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而這可能是自己平時所沒有了解和關注的。
接著,讓學生選出典型的父母的煩惱,并以此為主題,設計出一定的情節(jié),分配不同的角色,內容要以父母的煩惱為主,同時必須有親子雙方的交流。劇情的設計過程其實就是父母煩惱在學生心目中的投射過程,要求劇情中親子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父母的煩惱中所處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然后進行心理劇的演出,并評出“最理解父母表演獎”。通過心理劇的演出,不管是表演的同學,還是欣賞的同學,都加深了對父母的理解,對父母的情感有了更深的體驗。在心理劇演出結束后,輔導教師又組織學生開展了面對父母的煩惱,我們能做些什么”的討論,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收到了實際的教育效果。
角色扮演技術不僅在群體心理輔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個體心理輔導中,角色扮演技術的應用有時更能體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在一次個別心理輔導中,有一位初三的女生訴說了自己學習上的煩惱,幾個月來,她難以靜心學習,每天坐在教室中焦躁不安,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她因此感到非常苦惱。經(jīng)過交談,輔導教師了解到,她學習成績的不如意是由于自己和班主任的關系緊張造成的。她一直都是班里的好學生,受到班主任老師的器重。但是,在幾個月前的一次和同學的談話中,她給班主任起了個外號,不知怎么這件事被班主任知道了,在課堂上當著同學們的面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班主任有些話說得比較過火,她從來沒有受過這樣嚴厲的批評,覺得班主任的批評太過分了,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惡意,絲毫沒有貶低班主任的意思,感到非常委屈。從此,她覺得班主任對自己的態(tài)度有了變化,處處和她過不去,自己沒有心思學習,果在教室里簡直度日如年,成績也一天不如一天,而畢業(yè)考試卻一天天臨近了,面對自己的情況,她萬分焦急。針對她煩惱的根源在于與班主任溝通不好造成的情況,輔導教師以空椅子技術為主對其進行了心理疏導;
在輔導中,輔導教師讓她把對面的一把椅子假想成自己的班主任老師,然后,嘗試與班主任對話,把自己這些天里的煩惱和苦悶都說給班主任聽。開始的時候,她并未敢面對代表班主任的那把椅子,似乎只是在自言自語,在輔導教師的啟發(fā)下她開始抬起頭,想象著面對自己的班主任,訴說著班主任的批評給她帶來的煩惱和委屈。在她情緒逐漸平靜的時候,輔導教師要求她盡量說出自己對班主任的看法和愿望。當她說出一個觀點時,立刻要求她換到另一把椅子上扮演班主任來回答剛才提出的觀點和意見,同時要求她聽完班主任的解釋后坐回自己的椅子,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班主任的答案,并繼續(xù)提出自己的觀點。在不斷的角色變換和自我辯論中,她開始能逐步理解:班主任不是圣人,他也有批評不當和誤會自己學生的時候;另一方面,對于班主任的批評,自己也有個如何看待的問題,而班主任也不見得真的與自己過不去,最大的錯誤是自己不應該因此而懈怠了學業(yè)。在這樣認識的基礎上,輔導教師和她一起制定了解決問題的計劃,由她主動找班主任作一次交流,彼此坦誠地交換各自的看法。一星期后,在回訪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她和班主任已經(jīng)進行了談心,說出了自己的苦惱和委屈,班主任也向她對自己的批評不當做了道歉。而且,她還了解到,班主任是由于幾個月前家庭出了一些變故,因此不自覺地將不良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不是有意為難自己,自己過去對班主任的想法完全是一種誤會。化解開心中的情結后,她又開始全身心地投入緊張的復習中了。
在學校心理輔導中,為了有效地運用角色扮演技術,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角色扮演技術必須和其他的心理輔導技術結合進行,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實施心理輔導的過程中,孤立地應用角色扮演技術來進行心理教育是不多見的,它必須和其他的心理輔導技術結合起來,靈活加以運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親子關系輔導的案例中,輔導教師把調查、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技術融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理解父母、關心父母的教育,就獲得了根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在進行某一方面的心理輔導時,只是單純地應用角色扮演技術,學生可能只是感到這種形式的新穎和有趣,耙心理輔導活動當做了一場文藝匯報演出,從而削弱了角色扮演技術的心理輔導功能。因此,在心理輔導中,必須把角色扮演技術和其他心理輔導技術結合起來,讓角色扮演成為學生對他人心理狀態(tài)認識、體驗的手段,從而促進學生對所表演的角色心理的認識和理解,這才能達到心理輔導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實效。
二是運用角色扮演技術時必須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效應。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時,有的教師運用角色扮演技術,讓一個學生扮演不愛學習的人,而另一個學生扮演愛學習的人,對其進行勸導。一般而言,扮演不愛學習的學生不管是否真的對學習有無興趣,他都要在心理劇的演出中找到一些學習無用的理由,而這些理由的闡述對他關于學習的看法是有一定的強化作用的。因此,對扮演不愛學習的學生來說,這種演出有可能對其產(chǎn)生一定的副作用,換句話說,正是由于對學習無用的理由的不斷強調,使他可能加強了學習無用的信念,背離了心理輔導的初衷,對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教師一定要注意使心理劇的正確勸導占上風,不能讓反面的立論產(chǎn)生負面影響,這祥,才能把握教育的正確方向,使角色扮演技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并非所有的心理輔導活動都適合于角色扮演技術的應用。每一種心理輔導技術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它自身的使用范圍,角色扮演技術也是一樣。一般而言,根據(jù)心理輔導的內容,角色扮演技術更適合于情緒情感、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等人格方面的心理輔導,而對生活休閑、職業(yè)選擇等方面的心理輔導的作用有限。因為,角色扮演技術應用的重要特點在于能很好地使學生對他人、對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有個深刻的覺察、體驗和比較,并在此基礎上對自身、對周圍的人和物能更好地理解,進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剖造性地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而這也正是人格發(fā)展的目的所在。反觀生活休閑、職業(yè)選擇等心理輔導內容,更多的是從生活所需的知識而不是對生活的情感體驗的角度來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所以應用角色扮演技術所收到的效果不一定理想。因而,在實施心理輔導前,首先要確定所輔導的目的和內容應用角色扮演技術是否得當,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來達到這一目的,在此基礎上展開的心理輔導才會更有針對性,收效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