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峻曉
憑著對新聞事業(yè)的熱愛,在條件艱苦的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采訪,不到兩年的時間共在《新消息報》發(fā)表稿件291篇,其中1/3是長篇報道。在遭遇車禍、傷情剛有好轉(zhuǎn)時,她就在病床上艱難地寫作。她叫何玉玲,是寧夏日報社所屬子報《新消息報》派駐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的記者。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lǐng)導小組作出決定,號召全區(qū)新聞出版工作者向何玉玲學習。
有一種精神叫頑強
1999年,何玉玲被《新消息報》聘任。2002年,她作為報社外派記者,在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開展工作。
阿拉善盟的土地面積比寧夏大出5倍多,地廣人稀。何玉玲經(jīng)常凌晨5點左右起床趕車采訪,晚上到處找網(wǎng)吧寫稿。
2002年冬天,何玉玲去賀蘭山區(qū)采訪。天寒地凍,出租車司機開始不樂意去,經(jīng)不住何玉玲的軟磨硬泡,終于同意了。不巧住在賀蘭山腳下的采訪對象上山去了。又冷又餓的何玉玲硬是在白雪皚皚的賀蘭山里找到了采訪對象。
有一種愛叫舍棄
何玉玲熱愛新聞事業(yè),也深愛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但為了新聞事業(yè),她時?!吧釛墶焙⒆雍驼煞?。
何玉玲回憶說:“在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父母帶著孩子來看我。還有幾次是孩子單獨來看我?!?/p>
2003年7月10日,何玉玲破例帶上兒子偉偉從銀川返回駐地,途中,賀蘭山洪水把公路沖斷了!何玉玲連想都沒想,從包里摸出數(shù)碼相機就跳下車去。面對來勢兇猛的山洪,何玉玲忘記了危險,拍個不停?!澳桥?,看你的孩子,多險呀!”一聲高喊引得何玉玲回頭一看,只見撲打過來的山洪已經(jīng)打濕了偉偉的褲腿。母愛讓何玉玲剎那間生出一股“神力”,她一把抱起偉偉,三跑兩縱逃出山洪的魔掌,跳到了公路上。
回到阿拉善左旗,何玉玲放下孩子,整理照片、寫說明、傳稿子。忙完這些,夜已深了,而熟睡中偉偉的兩條褲腿還濕著。
有一種信念叫理想
2003年9月18日,何玉玲赴阿拉善右旗,采訪國家為改善阿拉善盟交通狀況而投資興建的“額雙線”建設(shè)。
9月21日,采訪返回途中,何玉玲乘坐的越野車與一輛大卡車相撞。與何玉玲一起采訪的阿拉善盟電臺女記者殉職,何玉玲身受重傷。報社領(lǐng)導去醫(yī)院看她,她流著淚說:“我感到很遺憾。我采訪的‘額雙線的新聞沒法寫了?!?/p>
車禍后10多天,何玉玲的雙手勉強可以活動了。她讓家人把便攜式電腦拿出來,她要寫作。不能采訪,新聞就沒法寫了。于是,她寫下了萬余字的《我的大漠之旅》。靠著不屈不撓的敬業(yè)精神,躺在病床上的何玉玲給《新消息報》寫下了10余篇、累計上萬字的稿件。
目前,何玉玲仍未完全康復,她期待著早日回到采訪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