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孜
補(bǔ)鈣是困擾我們一生的問題,我們接觸了各種補(bǔ)鈣產(chǎn)品,但是,把這些東西吃下去,我們就能萬事大吉,再也不缺鈣了嗎?事實未必如此。
鈣的吸收與攝取之間有一定差距。嬰幼兒的吸收率是80%,青少年的吸收率是60%,但是,到了成人,就不那么樂觀了。成人的鈣質(zhì)吸收率是20~40%,中老年之后還要再降低5~10%。也就是說,如果一天吃下1000毫克的鈣片或相等含量的食物,身體大概只能吸收200~400毫克。
作為成人的我們該怎么辦?當(dāng)吸收率降低時,就要以量取勝,多吃點以增加吸收量,專家這么建議。
牛奶或乳制品,的確是鈣質(zhì)最好的來源,一杯240毫升牛奶就含有270毫克的鈣,所以,每天喝2~3杯的牛奶,幾乎就能獲得一天所需,而且牛奶有適量的維生素D、鎂與磷能幫助鈣的吸收,這也是為什么營養(yǎng)學(xué)家這么推薦的原因。
但是中國人喝牛奶與吃乳制品的習(xí)慣并不普遍。
因此,在中國人不嗜牛奶或有乳糖過敏的情況下,換個吃法或選擇其它高鈣食物,未嘗不是一種變通??纯次覀兊慕ㄗh。
1.善用乳制品入菜
用低脂奶粉取代面粉,用牛奶取代水,都是掌廚者可做的變化。而烹煮過的牛奶,也可減緩過敏者對乳糖的不適。
例如,紅燒牛肉時,可加入鮮奶增加香味。為白菜調(diào)味時,也可以加入牛奶或乳酪。蒸蛋時可用牛奶取代白水,增加滑嫩的口感。偶爾吃比薩或意大利面時,也別忘了灑上適量的乳酪粉,增加鈣質(zhì)的吸收。
2.多利用醋酸
許多人都知道,在熬煮骨頭湯時,可加入一些醋或檸檬,以加速鈣質(zhì)的排出。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加醋的熬煮方式,其實還是很難釋出骨頭中鈣質(zhì)的,但如果先泡過較強(qiáng)的醋酸(就是市面上所賣的醋),效果也許會比較好。
把洗凈或水煮蛋所剝下來的蛋殼,泡在一個小酒杯的醋里,經(jīng)過幾分鐘,蛋殼就會慢慢溶解,甚至連一點殘渣都沒有,這樣就可獲得1800毫克的鈣。如果想再增加它的含鈣量,可再放入新的蛋殼溶解。
這樣高鈣的醋酸可做成許多熟悉的菜肴。例如,吃餃子時愛喝的酸辣湯,也可以用來清蒸魚,那酸味與甜度絕不輸給泰式檸檬蒸魚。這樣做,全家人都愛吃,會在不知不覺中,吃進(jìn)很多很多的鈣。
3.多吃小魚與海藻食物
專家建議,把金鉤蝦、小魚干、或魚罐頭中的沙丁魚,整個吃下去,營養(yǎng)與鈣質(zhì)盡在其中。
也可以煮煮發(fā)菜豆腐羹或紫菜蛋花湯,這些都是中國人熟悉的湯水。如果是外食,只想吃碗簡單的湯面,也別放棄吃到鈣的機(jī)會,像小魚干拌豆干、海帶絲,或涼拌海帶芽,都是極佳的海中食物。
4.吃零食也能補(bǔ)充鈣
吃零食也能補(bǔ)充鈣。如用杏仁小魚干取代洋芋片,用芝麻海苔或開心果,取代巧克力或可樂。
把杏仁和小魚干放在一起吃。因為小魚干和杏仁都含有豐富的鈣,能加倍補(bǔ)充。惟一要注意的是它的鈉含量,適量地吃,免得吃進(jìn)太多的鹽。
豆類和種籽也有豐富的鈣質(zhì),像黃豆、芝麻、蓮子、紅棗、黑棗、葡萄干和枸杞子,都能有效提供鈣質(zhì)。
所以,如果有空就喝碗紅棗蓮子湯或紅豆湯,如果實在很忙,就把葡萄干或開心果帶在身旁解饞,傳統(tǒng)市場賣的烘烤黑豆,也是很好的零食。
5.別忘記維生素D
鈣質(zhì)需要維生素D,才能被小腸吸收,經(jīng)由血液運送到骨頭。它最佳的來源是富含脂肪的魚類,像鰻魚和鮭魚,其次是蛋黃與牛奶。在蔬果方面則是香菇。煮香菇前,可先在太陽底下曝曬1~2個小時,就能產(chǎn)生很多的維生素D。
當(dāng)然,更快的方法是曬曬太陽。一周3次,每次曬10~15分鐘,就能獲得所需要的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