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丁
摘要只有一切以人為本,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學生的根本利益和終身幸福上面,用心期待,才能使思想教育達到了和美的境界。本文針對以人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希望能促進以人為本的思想品德教學發(fā)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 思想品德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1 堅持以人為本,創(chuàng)設學生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學校教育,學生是主體。在辦學理念、環(huán)境布置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具有濃厚的人文性氛圍,為師生創(chuàng)設一個溫馨、和諧、快樂的校園,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感染作用,促使學生在健康向上的教育環(huán)境中實現自我教育之目的。
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教學設計應以活動課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改革教育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應經常征詢學生意見,發(fā)揚民主教學,給學生營造一個人性化教學氛圍,使學生敢說、敢為,體會到來自于教師的關心,體會到來自于同學的信任,體會到來自于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在有限的課堂小天地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2 創(chuàng)設條件,為學生提供自我教育的載體
在思想品德課實施“人本教育”探究中,我們積極創(chuàng)新,形成了“課題式”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自主發(fā)展和自我教育找到了一條新路。在組織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究,從課內到課外,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密切課內外的聯系,使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社會性發(fā)展和個性培養(yǎng)的有利因素,通過活動得以實現,在與群體的交流和合作中得到實現,不僅為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空間,而且促進了和諧、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際環(huán)境和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的形成,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找到了良好的載體。
3 調整內容,重組教材,發(fā)揮整體效應
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新教材,在編寫過程力求避免課程學科化的傾向,追求教材內容的整合。整合應依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與學生生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連續(xù)的方式展現,對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發(fā)揮積極的整體效應。重組教材的操作辦法如下。
3.1 整合
教學內容必須立足于教材。通過尋找各冊教材、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的內在聯系點和結合點,實現有機的整合,以板塊的形式呈現。
3.2 延伸
延伸首先是課題的教學以教材為基礎,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做適當的、合理的延伸,其次這種延伸還包括時間、空間的延伸,使學生盡可能全面地、整體地認識事物、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3.3 引進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學生生活豐富多彩,當中有許多未知而又生動有趣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而且有助于拓展學生認知、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視野,幫助學生形成綜合聯系地多角度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4 強化管理,保持教育評價與人本教育的一致性
學生良好的道德、人格、個性的形成決非是單方面的力量可以實現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應與學校的德育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學校的德育工作抓宏觀,協(xié)調各個學科、各個處室、各個老師參與學生的“人本教育”,建立一個有利于從上到下的有效的管理體制,使人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而思想品德課學科應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fā),立足學科,放眼多渠道,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最后形成一個能體現學生各方面素質與要求的人文性評價,存進學生的檔案袋。另外還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使學生真正能成為一個在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會是好公民。
5 激發(fā)主體性,構建以學生需要為核心的激勵機制
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多端的激勵過程。要樹立人本教育的評價理念,注重過程評價,注重自我評價,注重以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要重視教育評價的作用,堅持以表揚為主的理念,樹立“沒有失敗的學生”觀念,即使學生犯錯,也要啟發(fā)其自我覺悟,自我修正。如在思想品德課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等級評價法、學生行為摘錄法、個人內差評價法。學生可以從自己個人的現有道德水平出發(fā),依據一定的標準進行評價。可以進行橫向評價,又進行縱向評價。教師還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實際來安排思想思想品德教育,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 金秀珍.增強課堂磁性提高教學效應.教師教育研究,2005.12.
[2] 金秀珍.“人與水”研究課程設計.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