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觀滄?!泛汀肚邎@春·雪》都描繪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二者雖寫作于不同的時代,卻有相似的創(chuàng)作背景;二者雖抒發(fā)相同的萬丈豪情,卻用了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
【關(guān)鍵詞】《觀滄?!?《沁園春·雪》 比較閱讀
《觀滄?!泛汀肚邎@春·雪》分別被收入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和九年級(下)。這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雖然相距一千多年,但都具有豪放風格,都是通過對祖國山河壯麗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沖天豪氣。不過在藝術(shù)手法上它們又有各自的特點。
這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雖然有其特定的時代性,但都是在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后,豪情萬丈,一揮而作。
《觀滄?!返淖髡卟懿?字孟德,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队^滄?!肥遣懿俚拿?是他在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tǒng)治根基,遠征烏桓時所作。
《沁園春·雪》的作者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導人;同時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在馬背上哼成”了許多嘹亮的詩篇。《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詩歌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1936年2月。當時,全黨全軍在毛澤東的正確路線指引下,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實現(xiàn)了中國革命的轉(zhuǎn)危為安。作者率領(lǐng)紅軍渡河東征,奔赴抗戰(zhàn)第一線,目睹祖國壯麗的山河,激情澎湃,從而寫下了這首豪情萬丈的壯麗詩篇。
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祖國壯麗的景色。
《觀滄海》開篇“東臨碣石,以觀滄?!?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詩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際,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引起詩人的無限遐想。緊接著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雖然是秋天,卻無蕭殺的氣氛,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曾經(jīng)登過的碣石山,目睹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他的心情也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統(tǒng)一祖國的愿望更加強烈。于是,他以滄海自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詩人宏偉的政治抱負,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沁園春·雪》開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描寫了祖國北方一片壯闊雄奇、玉砌銀妝的冰雪世界,既是登高遠眺,也融入了視覺的想象?!伴L城內(nèi)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黃河頓時失去了它波濤滾滾的氣勢。對北國壯麗的雪景的描寫,顯示了作者博大寬闊的胸懷,雄偉曠達的氣魄,熱愛華夏大地的深情。群山蜿蜒起伏,像銀蛇一樣舞動,高原上的丘陵連綿不斷,像一只只白象在奔跑。在取得了長征的決定性勝利以后,作者精神振奮,意氣風發(fā),因而在他的心目中,那些靜止的事物也變得生機勃勃,生動活躍。
這兩首詩在抒情的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前者含蓄,把感情寓于景色之中;后者直抒胸臆,把寫景、議論、抒情三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
曹操很早就有雄圖大志,認為自己是天下英雄,必將實現(xiàn)宏圖大業(yè)。他和劉備的“煮酒論英雄”就是明證。《觀滄?!氛磉_了曹操的這種“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但是,這種感情在詩中并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寓情于景。通過寫滄海及海中景物,抒發(fā)了他渴望統(tǒng)一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因此,從全詩看,似乎處處都在寫景,其實處處都洋溢著作者飽滿的激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的山河,透露出詩人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詩人要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愿望,于是借助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詩人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
毛澤東早年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他在少年時期就寫出了“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的詩句,表明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后來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他少年志向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則是他志向的超越和升華?!肚邎@春·雪》把寫景、議論和抒情三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上闋描寫了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豪情。下闋則是議論兼抒情,由江山的美麗多嬌,想到為之傾倒的歷代英雄,引出了一番議論。歷數(sh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功績,作者不是簡單地在寫他們的豐功偉績,而是在寫作者要超越他們的理想抱負。這些英雄都在歷史上建立過豐功偉績,都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統(tǒng)治者。但是,他們又都是有缺憾的,“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那些“英雄豪杰”只懂“武功”,而缺少文治韜略。最后“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則盡情歌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
《觀滄?!泛汀肚邎@春·雪》的作者都是偉大的政治家和偉大的詩人,詩歌也都通過描寫祖國壯麗的景色,來表達自己沖天的壯志豪情。但兩者抒情的方式卻又有所不同,《觀滄海》寓情于景,沒有直抒胸臆的詩句,處處是在寫景,卻又是處處都在抒情;《沁園春·雪》則是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議論、抒情。詩人把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起來。
★作者簡介:孟憲松,江蘇省連云港市花果山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