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朵
摘 要:從哈佛大學的幸福課引出當代中國大學幸福教育的缺乏,并對幸福的內(nèi)涵,幸福教育與積極心理學,以及幸福教育的意義和實施措施進行探討,倡導教育回歸人性,鼓勵大學生實現(xiàn)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幸福教育;積極心理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7-0225-02
哈佛大學目前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shù)超過了王牌課《經(jīng)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在一周兩次的“幸福課”上,他沒有大講特講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中國目前除了浙大外,只有為數(shù)極少的學校開有幸福課。
一、“幸福”教育的內(nèi)涵
(一)幸福的定義
古往今來,幸福實際上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幸福源自于一種心靈的感知,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幸福是一種讓人安心而又安寧的心靈寄托,幸福是一種讓人主動努力追求的精神信仰。幸福與財富無關,幸福也與成功不成正比。幸福是主觀的,不是任何他物他人可以給予的。對于幸福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感知幸福的能力是可以被培訓的。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二)幸福教育與積極心理學
人是否能夠獲得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能夠敏銳感到幸福之所在,在這種意義上,幸福是一種能力[1]。幸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在回歸人性的過程中實現(xiàn)幸福。從這個角度來講,幸福能力在幸福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幸福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現(xiàn)幸福、體驗幸福和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
在心理學的領域,研究“幸?!钡膶iT學科稱為“積極心理學”,是一門與消極心理學相對應的近十幾年發(fā)展起來的學科。通俗地講,積極心理學就是一門讓人擺正心態(tài),感受到更多幸福的課程。積極心理學是上世紀末首先在美國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發(fā)起者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賽里格曼。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xiàn)象(包括我們常說的許多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并以此來激發(fā)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zhì)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qū)儆谧约旱男腋1税?。因此,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心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diào)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于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fā)展,更要幫助那些處于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zhì)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積極心理學目前已經(jīng)有了測量幸福的復雜技術,對于影響幸福的種種因素,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jù),并能在相關工作中獲得應用。如怎樣增進生活幸福的可能性,怎樣把來自挫折的情感痛苦導入正軌,都是能夠促進個人進步的實踐技能[2]。
從高校大學生角度來看,大學的幸福教育應該是引導大學生群體去思考什么帶給他們快樂?什么帶給他們意義?讓學生明白幸福應該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任何一點的缺失,都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
二、“幸?!苯逃囊饬x
(一)幸福教育關注個體的自然生命,讓個體領悟到永恒的幸福
2004年南京曾做過一次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是2 500名大學生。結果顯示,有5.85%的學生有過自殺計劃,自殺未遂者達到1.71%。在非致命性自殺行為中,低年級學生有自殺意念的達18.16%,二三年級學生接近24%,大四學生則升高為37.93%[3]。調(diào)查表明,學生們的“幸福指數(shù)”不高,而且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幸福感越少,“幸福指數(shù)”越低。
筆者認為,沒有生命的世界無疑是一個殘缺的世界,世界正是有了人的生命才賦有意義,才絢爛多姿。關注人的自然生命是追求幸福、實現(xiàn)人性的前提,也是幸福教育的基礎。人類進入本世紀后,不再以知識擁有的多少來評價一個人的優(yōu)劣,人們越來越看重的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高度綜合化的素質(zhì)。生命教育缺乏固然是實,更重要的是缺乏“幸福教育”。越是缺乏幸福感,越?jīng)]有幸福環(huán)境,對生命就越缺乏應有的珍惜和尊重。中國的大學生,在當前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里,需要教師站在他們的需要上,研究和他們有關的幸福問題,或者指出一個方向,提供一個參考,將前人的幸福觀講授給他們,讓他們獲取幸福的方法,形成對幸福的獨特的認知。
(二)發(fā)掘教育的真正使命:豐富個體的精神生命,使個體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使命不應是將自己變成一把神圣的掃把來打掃世界和人們的心靈,而應是對精神的守望、援助和發(fā)展”[4]。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投入的是包括知識在內(nèi)又是知識無法比擬的精神,以精神整合知識,精神與生命一起作為人的整體,建立在心理和生理的基礎上而統(tǒng)攝它們。此外,教育能夠不斷創(chuàng)造受教育者的新的精神,精神的不斷豐富意味著個體生命走向充實和完整,而豐富的精神最終將為人生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
著名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盵5]專家認為,一個比較完善的學校教育體系應該教給學生三方面的知識:關于自然的知識、關于社會的知識和關于自己的知識。前兩項在現(xiàn)行的學校課程里都得到了落實,唯獨第三項知識很少體現(xiàn)[6]。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從課程目標上反映出來的僅僅是關注知識性的目標,教師只看到學生缺乏知識、能力和經(jīng)驗的一面,而看不到他們潛在的能力、內(nèi)在的積極性和發(fā)展的可能性,忽視了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狀態(tài)。幸福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這種現(xiàn)狀,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命為核心,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為使命,讓教育真正觸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成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以求得精神生命的升華與超越,達到善與靈魂永恒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教育才能真正地回歸人性。
國外教育專家認為,教育不僅是“知識加速器”,更是“人格、快樂、幸福加速器”,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劍橋大學的尼克貝里斯博士對那些擁有“怒放的生命”的人(即便身處逆境)進行了研究,在過去十年間他專門致力于探尋“精彩生活”之道,尋找通向“健康、有益且與人為善的生活”的路徑。他設計的幸福課將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關照自己的身心健康,怎樣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以及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他認為,幸福課還會讓學生學習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利?!拔蚁M麄円蕴m斯·阿姆斯特朗為榜樣(美國自行車運動員,在戰(zhàn)勝癌癥后勇奪環(huán)法自行車賽冠軍),他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和憤怒情緒,全都轉化為了積極的力量?!薄懊c財富經(jīng)常被青少年視為標準,但這些并不是幸福之所在?!薄皠虼髮W對幸福和積極心理學的重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積極心理學在哈佛大學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因此可以說,知識界的人都認識到我們在這方面是需要學習的?!盵7]
三、幸福教育的實施策略
把艱深的積極心理學學術成果簡約化、實用化,教學生懂得自我?guī)椭?,這是廣大輔導員隊伍在對學生進行幸福輔導時應注意的問題。筆者從幸福教育的學生的主題班會實踐中歸納以下幾點:主要內(nèi)容是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正確實現(xiàn)理想的方法,從而增強個體的幸福能力,以提升個體的幸福層次。
第一,舉辦“得到與失去”對比感的班會,幫助學生明白什么對自己是重要的東西,同時積極思考如何去克服消極情緒,從而建立起良性的情緒系統(tǒng),懂得自我排解,懂得放棄,懂得珍惜。
第二,建議學生用幸福賬本記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換言之,記錄每天幸福的事情和難過的事情,如果幸福的比難過的多,那么這一天屬于幸福的一天,反之則是不幸福的一天,以月為單位,進行討論,如果幸福的天數(shù)比不幸福的天數(shù)多,那么屬于一個月有幸福盈余,對幸福進行總結,對消極情緒予以疏解。
第三,以互助、自助為機制進行心理輔導。保守的教育觀念總是把學生看做教育的對象,心理輔導則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同齡伙伴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間容易理解和溝通,可以心與心地進行交流。“給自己以前有過不愉快的朋友寫一封信,向他表達你的歉意和寬容?!痹凇氨却蠛:吞炜者€要遼闊”這樣一課中,建議學生們“心動不如行動”。
第四,感恩教育。督促學生學會感恩,如在中秋節(jié)向遠方的親人發(fā)一條短信道一句“中秋快樂”。要教育學生在生活中,不能把他們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這些事實上都是回味無窮的禮物。讓學生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把它們都記錄下來。學會感恩,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正面積極的情緒。
四、結束語
在幸福教育實施的初始階段,并不能指望“幸福課”一步到位。幸福教育可能開始會稍顯機械,甚至乏味,但這些只是起點。能提出關于幸福的問題,了解得到幸福的方法,總比對幸福不聞不問甚至排斥要好。所以肩負大學生群體教育重任的輔導員,有必要啟發(fā)大學生尋找適合他們自己的幸福,培育更適合社會需要的幸福者,這比什么都關鍵。
參考文獻:
[1]趙汀陽.論可能生活: 修訂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fā)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4).
[3]任俊,葉浩生.積極心理學——實現(xiàn)心理學價值回歸的新視野[N].光明日報合刊,2004.
[4]程紅艷.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8).
[5]鄭文樾.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張文質(zhì).教育的十字路口[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7]龐文,韓陽.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3).
[責任編輯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