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國
摘要:二戰(zhàn)后,日本教師繼續(xù)教育進行了系列政策改革,呈現出以提供保障為前提,以資格證書制度為依托,以實際指導能力為核心,以規(guī)范化運行為目標,以強化激勵機制為杠桿,以提高信息化水平為新的關注點等特征。
關鍵詞:日本;教師繼續(xù)教育;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G724文獻標識碼:A
日本教師素以過硬的綜合能力、極度的敬業(yè)精神和突出的社會地位被世界所公認。這與日本政府對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二戰(zhàn)后,為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日本對教師繼續(xù)教育政策進行了系列調整。本研究以二戰(zhàn)以來日本教師教育政策法規(guī)變遷為主線,著力解析日本教師繼續(xù)教育法規(guī)政策之特征,以期為我國教師繼續(xù)教育改革提借鑒。
一、以提供保障為前提
(一)研修機會保障
日本《教育公務員特例法》第19條明確指出:“教育公務員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必須不斷致力于研究和修養(yǎng)。教育公務員的任命權者,必須努力為教育公務員的進修提供設施,制定獎勵進修的方法和進修計劃,并付諸實施?!钡?0條規(guī)定:“教育公務員必須享有進修的機會;教員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經過所屬單位領導同意后,可以離開學校參加進修;教育公務員根據任命權者的規(guī)定,可以在職參加進修?!比毡尽秶夜珓諉T法》第73條第1款、《地方公務員法》第39條第1款均對教師獲得研修權利作了相應規(guī)定。
(二)研修經費保障
日本對教師研修進行了巨大投資,文部省對地方研修財政措施以及教師定員措施進行決策并給予國庫補助。根據《教育公務員特例法》中“教育公務員的任命權者,必須努力為教育公務員的進修提供設施”的規(guī)定,日本都道府縣和指定都市的教育委員會全部設置了教育中心,其費用均由國庫補助。為了保證教師在職研修工作的順利開展,文部省還逐年增加在職教師的培訓預算,專門撥款支付教師在職研修費用。
(三)管理體制保障
日本政府以法律形式對教師研修管理體制做了規(guī)定,《文部省設置法》(1949年5月)規(guī)定,日本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的最高領導機構為文部省。文部省負責宏觀上的管理指導、聯絡及援助教師研修,具體工作主要由文部省普通教育局下屬幼兒園教育課(科)、小學教育課(科)、初中教育課(科)、高中教育課(科)、職業(yè)教育課(科)、特殊教育課(科)以及地方課(科)主管。基于文部省下屬各課(科)的明確分工,這在客觀上保證了日本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質量。
二、以資格證制度為依托
教師資格證制度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一種法定職業(yè)許可制度,規(guī)定了教師職業(yè)必備的基本條件、證書授予機構和程序、證書種類和級別等內容。1949年5月31日,日本公布了《教育職員許可法》,并于同年9月1日生效。該法目的是“為了保持和提高教職員的素質”,該法明確規(guī)定“教職員必須是擁有根據本法規(guī)定授予的各種相應合格證者”,“許可證有普通資格證、特別資格證及臨時資格證”三種;“教職員持有相當資格證為二級資格證者,必須為取得相當于一級資格證而努力?!?/p>
在日本,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應聘者必須參加由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舉辦的嚴格招聘考試,合格者方可獲得相應教師資格。新錄用的教師需要經過一年的試用期,考核合格者才能成為正式教師,在職教師必須修得規(guī)定學分并經過各級行政組織的考試,及格后才能發(fā)給相應級別的證書。此外,1991年的《教育職員許可法》修訂法還明確規(guī)定:“對于欲獲取小學、初中、高中或幼兒園教師專修資格證或一種資格證或小學、初中、幼兒園二種證書資格證者,必須在大學或文部大臣指定的教員培養(yǎng)機關,履修文部省令設定學科的學分?!贝朔ㄟ€規(guī)定了最低在職年限及最低學分數;并對證書升格作了說明,工齡可以轉換成必要的學分,但也需要履修一定的學分。在職年限與遞減學分數的對應關系如表1。
所謂特別資格證書,就是任命權者對具有各種社會經驗和資格的人實施教育職員檢定,對合格者頒發(fā)的教育資格證書。特別資格證書在建立之初,對其有效期限(3-10年)以及教授學科都曾有過限制,但隨著1988年《教職員許可法》的修改,其教授學科擴大到小學所有學科,有效期也延長至5-10年。2000年許可法又進一步修改。新法規(guī)定,特別資格證書持有者只要學夠規(guī)定的學分,就可以取得普通資格證書(包括專修許可證)。特別資格證書的設立和實施,有效地吸引了社會優(yōu)秀人才加入到教師行列,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2002年,中教審根據文部科學大臣的政策咨詢,提交了審議報告——“今后教師資格證制度的應有狀態(tài)”,從綜合性教師資格證制度、教師資格證更新制度、特別資格證運用等方面對教師資格證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議,也成為近年來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主要政策依據。
三、以實際指導能力為核心
日本教師“研修”是指“研究和修養(yǎng)之意”;用其來定位教師繼續(xù)教育,其實質就是使教師在繼續(xù)教育中學以致用,在學到更多的教學知識與技能,更好地適應學科教學需要的同時,還注重提高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形成人格魅力,提高內在價值。1966年的《擴充與完善后期中等教育的咨詢報告*明確表示,教師研修不僅要提高有關學科的教學能力,更需要提高教師作為中小學生人的形成的指導者的素質。1971年的《關于今后學校綜合擴充和整頓的基本施策》指出,教師必須具備對教育宗旨和人的成長與發(fā)展的深刻理解;對學科內容有專門的知識;對取得教育效果有實踐指導能力。1988年公布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及地方教育行政法的部分修正法》也明確提出了建立初任者研修制度,并將其定位于為培養(yǎng)新任用教師的實際指導能力、使命感以及開闊視野為主要目的的研修。
為了培養(yǎng)能夠適應時代急劇變化的具有實際指導能力的教師,自上世紀90年代,日本政府就十分重視教師的實踐能力、專業(yè)發(fā)展以及“說明責任”。2005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發(fā)表了《關于教師培養(yǎng)和資格證制度改革的中間報告》。報告將教師養(yǎng)成和資格證制度改革作為整體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確定了新的改革方向:一是大學的教職課程要使學生切實具備作為教師的必要資質能力;二是教師資格證要切實保證教師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都具有相應的資質能力。審議會還提出了實現學?!罢f明責任”的具體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確立學校評價體系和實施新的以實際指導能力評價為核心的教師評價體系。中教審指出,以往的研究生院制度只加強了教師在個別領域上的學術性知識和能力,卻忽視了教師在學?,F場中的實踐和應用能力,而后者正是教師專業(yè)性的集中體現,為此有必要創(chuàng)建專門的教師研究生院制度,培養(yǎng)高度專業(yè)性的教師。2006年7月,中教審在《關于今后教師培養(yǎng)、資格制度改革目標》的咨詢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創(chuàng)設以教師培養(yǎng)為特定目的的“專職研究生院”——
“教職研究生院”的設想,旨在通過綜合性學習的實施和選擇科目的擴充,提高教師超越現有學科框架的教學指導能力。該設想受到了相關大學和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國立兵庫教育學院很早就公布了相關課程等信息;在京都地區(qū),由京都大學、京都府立大學、立命館大學、同志社大學等15所大學也聯合設置了“教職大學院”。在如此多的大學聯合設置師范研究生院,在日本尚屬首次。
四、以研修制度化和體系化為目標
基于日本政府對教師在職研修的重視和繼續(xù)教育制度的完善和擴充,日本現已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制度。其主要包括下述幾種。
(一)研究生院研修制度
根據1971年中央教育審議會報告,日本分別創(chuàng)建了兵庫、上越、鳴門3所新構想教育大學。新構想教育大學的研究生院將招生指標的三分之二留給在職教師。其他教育大學的研究生院則將三分之一名額留給在職教師。1988年12月公布的《教育職員許可法》修正法規(guī)定,欲取得專修證書者必須修完研究生院的碩士課程,這使得碩士學歷教育在教師資格制度中有了保障。1998年10月24日,日本教育職員養(yǎng)成審議會在《關于積極活用碩士課程的師資培養(yǎng),推進現職教師的再教育》的第二次咨詢報告中,建議設置不滿兩年也可取得碩士學位的課程。預計到2010年,日本中小學具有碩士學位和專修資格證的教師將占教師總數的20%;到2020年,具有碩士學位和專修許可證的中小學教師將占教師總數的45%。
(二)教師檢定制度
日本政府從1980年前后開始了教師任用制度的改革。1999年在對教師培養(yǎng)、錄用和研修一體化改革的口號下,強調在取得普通證書后,還要經過嚴格的選考錄用環(huán)節(jié)才能登上講臺。2002年通過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修改法,強化了對教學能力低和違規(guī)違法教師的人事管理,嚴格資格證的罰沒制度。2005年,以“創(chuàng)造新時代義務教育”為契機,加大關注“指導力不足教師”問題;文部科學省明確要求,所有都道府縣和指定都市教育委員會都要對“指導力不足教師”進行妥善處理,以鞏固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
(三)教育休假制度
2000年通過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修正法建立了“研究生院修學休假制度”,使更多的在職教師有機會接受碩士水平的教育。該法明確規(guī)定:“小學等學校的教諭、養(yǎng)護教諭或者講師,一種資格證書或者特別資格證書的持有者,在得到任命者的同意后,可以以取得專修資格證書為目的,休假3年以內,到研究生院學習”,“正在享受研究生院修學休假的教諭、養(yǎng)護教諭或者講師,具有國家公務員或者地方公務員的身份,但可以不從事本職工作”。
教師資格證更新制度。2005年,中央教育審議會發(fā)表的《關于教師培養(yǎng)和資格證制度改革的中間報告》提出更新教師資格證制度。2006年,中央教育審議會《關于今后教師培養(yǎng)、資格制度改革目標》的報告再次明確了“教師資格更新制度”,報告認為資格證的有效期可定為10年,教師只有在有效期內學習、完成“資格更新講習”,才能更新資格證。更新的條件是在教師資格證的有效期限內接受20-30課時的資格更新講座。
五、以強化回報和獎勵為杠桿
日本政府通過制定各種政策法規(guī)鼓勵教師進一步提高專業(yè)能力和責任意識。1972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報告指出,作為一種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師待遇的措施,有必要設立一種制度,對那些在研究生院研修過、并被認定為具有高深專業(yè)性的人,從職稱和工資上給予優(yōu)惠,因而,提案將小學教師的工資按校長、教頭、主任、教諭、助教諭分為五段工資體系。也就是說,如果想晉升工資,就必須取得高一級證書或者從事管理工作。1986年,《審議經過概要(之三)》提出,為提高職業(yè)能力開發(fā)的自覺積極性,應當縮短勞動時間(增加休假時間),實行帶薪教育訓練休假制度、優(yōu)秀教師研究進修假期制度、“教育投資減稅制度”和“獎學金制度”等。2002年日本教育改革國民會議提出的“建立教師努力能夠得到回報的評價體制”的建議、2003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確定的新的人事考核制度,以及2006年教育再生會議提出的“對公立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在工資、晉升、津貼方面予以優(yōu)待等教師回報與獎勵機制”,均為教師積極參與繼續(xù)教育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
六、以提高信息化水平為新的關注點
面對世界教育信息化潮流,日本政府不斷調整教育政策,以使日本教育適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需要。1990年,文部省指出,要為所有學校配備多媒體硬件和軟件,訓練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支持先進技術的應用計劃。1993年日本開始全面實施新教學大綱,根據修改后的中小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和初中開始實施信息教育;決定在教師培訓階段設立“信息設備操作”的實用課程,并把它列入培訓學分制的計算機考核范疇。1998年,文部省提出《關于在教育有關職員研修中推進活用衛(wèi)星通信》報告,要求靈活運用衛(wèi)星通信技術,充實國家和各都道府縣的教師研修活動,中央和各地方之間要建立完善的衛(wèi)星通信教育情報網絡系統(tǒng),并與大學建立網絡聯接,要求在制度上對學校教師接受計算機教育給予確實的保證。作為教師信息教育研修和信息教育課程的必要輔助,1999年9月日本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人才支援中心”。該中心的職責是,把具有計算機使用經驗但已失業(yè)的中高年齡人員、計算機知識豐富但未就業(yè)的畢業(yè)生,轉化為教師信息教育研修的輔助人才。依據計劃,日本各都道府縣將培養(yǎng)出計算機指導人員3000人,然后通過他們培訓各學校使用計算機的骨干和所有教師。
責任編輯匡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