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文
情感是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現(xiàn)實的對象和現(xiàn)實是否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要求而產(chǎn)生的體驗,如喜歡、憤怒、悲傷、痛苦、憂慮等。語文教學是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的。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能充分利用教材設置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巧妙地創(chuàng)設一個又一個情境,激活學生學習的語文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來我一直有這種感受,即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體驗。
現(xiàn)行的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絕大多數(shù)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無不滲透作家深厚的個人情感,具有較高藝術性和審美價值,我們要讓學生領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大多可從情感體驗入手。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體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著、讀著,突然有學生哭了起來。我連忙叫該同學談體會。他說:“朱自清爺爺?shù)母赣H用吃力的雙手攀爬月臺為其買橘子的情景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一個下大雨的夜晚,我生病了。媽媽背我去醫(yī)院,因急著趕時間摔了一跤,膝蓋摔破了。當時鮮血直流,但媽媽忍著劇痛,把我背到醫(yī)院,安頓好后,仍一步不離地守在我的病床。當大夫初步檢查后告知她我無大恙時,她這才一瘸一拐地去包扎自己的傷口。至今,媽媽膝蓋上還留有一個大傷疤?!甭犃诉@位學生的回憶,我的眼圈濕潤了。另一位又站起來說:“我想起父親那雙粗大、厚實、長滿老繭的手……”此時的課堂,已成了強烈的心靈感應的河流。望著一雙雙紅著的眼睛,我趁熱打鐵,搬來了準備好的活動柵欄,讓幾位學生扶著兩頭,自己穿著厚棉襖親自吃力地攀爬著。此情此景學生完全被震撼了,教室里許多同學潸然淚下……就這樣,學生的生活體驗和作品情感產(chǎn)生了共振效應,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在情感體驗中得以完成。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情感是作者寫作的來源,也是我們學習文章時所必須進入的境界。在教高爾基的《海燕》一文時,我先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作背景音樂,營造一種藝術氛圍。然后用標準普通話一遍又一遍范讀課文,學生靜靜地聆聽,用心去體驗烏云的翻滾、閃電的刺眼、雷聲的轟鳴、浪花的咆哮、海燕的飛翔、海鳥的恐懼……在情感體驗中,學生領悟到雄渾、博大和壯美的背景下,海燕矯健、勇敢、戰(zhàn)斗的雄姿。文學作品的含情、教者的傳情、學生的感情匯成一曲歡快優(yōu)美的旋律,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感到的是一種樂趣,是情感的鍛造與升華。課后,我讓同學們將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和體驗畫成一幅畫,有一位畫的《飛翔》在全校繪畫比賽中榮獲了第一名。
當今的語文教學中有一個較大的弊端:教師干巴巴的講得太多太爛,而讓學生用情感去體驗的太少太少。學生不能把感情投入進去,只是機械地接受知識,自然會感到枯燥厭煩。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全新的情感體驗當中既學到知識又增強對世界、對生活、對自我的認識,何樂而不為呢?◆(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中學)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