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鵬
摘要:任何言語活動都是一定情境的產(chǎn)物,而作文作為言語活動的由內化而外化的過程,更是離不開情境的。
關鍵詞:創(chuàng)設 體驗 魅力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在這個“境”中,有學生看的見、摸得著的實體形象,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的愉悅;同時又展示了學生學習的智力背景,鼓勵學生自主求知。它有感性認識的基礎,又有促使學生理性認識的橋梁;它調動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也有著學生生理感官與心理需求的快樂和滿足。它激發(fā)學生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動學生認真學習,順利開展認知活動。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在遺囑中講:“藝術就是感情?!钡聡逃业谒苟嗷菡J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备星槭墙虒W藝術生命中流動的血液,沒有貫注感情的教學就如同紙花一樣,是藝術的贗品,是虛偽的,沒有生命力的?!案腥诵恼?,莫先乎情。”教學首先要求教師的感情投入,具備一定程度的審美觀念、情趣和能力。誠如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所言:“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同樣,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別人引起哭的反應?!薄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審美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材中文質兼美,詩情畫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詩歌、引人入勝的小說,其字里行間汩汩流淌著作者情感的清泉。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激起學生情感審美的內心體驗,使其深有同感,產(chǎn)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鳴,才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而這無疑要求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美學修養(yǎng),從課文內容出發(fā),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搭起學生和教材、學生和作者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傳之以情,以情激情,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完成對教材的審美移情過程,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對教材文本的獨特情感體驗,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如何才能發(fā)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激活課堂,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呢?
在閱讀教學方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導入情境,渲染氣氛
現(xiàn)代教育學和心理學認為,教師對學生不僅具有主導作用,而且還有情感的感染作用。新課的導語設計起著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乃至情感的作用。那充滿激情的帶有特定情境預設的導語極易把學生引入將要學習的文本情境,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在執(zhí)教《黃河頌》一課時,我激情滿懷地作了如下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黃河、到過黃河嗎?從古至今,漫長的黃河沿岸留下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足跡,還有那帶不走的千古吟詠和絕唱。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到的《黃河頌》,詩人更是獨具匠心地把時代和歷史的背景與黃河內在的精神底蘊緊密結合起來了,面對黃河,詩人唱出了抗戰(zhàn)烽火連天時期的時代最強音: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你孕育了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你哺育了無數(shù)像你一樣的炎黃子孫;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你代表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困苦危難之際,水深火熱之時,是你的一聲怒吼,喚起了華夏兒女抗爭的不屈信念;是你的磅礴氣勢,延阻了日寇妄想迅速入侵的鐵蹄。是你,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是你,讓我們?yōu)樽约荷頌檠S子孫而驕傲自豪。”如此富有激情的語言渲染,極具感染力,很快就把學生的感情凝聚到詩人贊頌黃河這一熱烈而深沉的特定情境中,為課堂教學做好了感情上的蓄勢和鋪墊。
二、演繹情境,體會真情
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和學生的生活,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新課標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較緊密,又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和表演性,針對這樣的課文,我便及時轉換角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三、借助圖畫,再現(xiàn)情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揭示了詩與畫的關系。其實這兩句名言同樣揭示了文與畫的關系。作者寫作時總是有“境”的,無論是“為文造境”還是“為情造境”。
四、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所以音樂是渲染情景、創(chuàng)造氛圍的最佳手段之一。音樂與語文的相通之處都是反映社會生活、表情達意。如果能把音樂語言和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綜合調動起來,會收到激發(fā)情感的效果。如教《木蘭詩》可放古典音樂《十面埋伏》;教學《黃河頌》可以播放《黃河大合唱》,學生的情感自然和作品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了;教學《愚公移山》時,可讓學生傾聽江濤演唱的《愚公移山》讓學生從鏗鏘有力地演唱中體會“愚公精神”。
五、調動多種手段達到更佳的效果
在教學中,只有當學生的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體驗時,才會使學生領悟難以言傳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善于調動電影、繪畫、音樂、舞蹈、朗誦等藝術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自然和諧、有利于身心開放的“心理場”,以情激情,以情傳情,以情動人,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產(chǎn)生愉悅的審美體驗。我在教學《沁園春·雪》時,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借助聲、光、影等手段,將詞句融入課件之中,使學生對詞句中的英雄豪情領悟得更深、更透,讓教材提供的審美客體成為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輝映的動態(tài)世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通往深層的生命結構的審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完美學生的人格構建,完成從教學關系向審美關系的轉化和升華,達到教學的理想境界。
(河北省滿城縣賢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