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健
摘 要:方言口音普通話的語音矯正一直是語音教學和測試的難點。提高對方言口音普通話的認識,借鑒語音獲得理論、音位學、實驗語音學、方言語音調查等的科學方法和研究成果,能夠有效提高方言口音普通話的語音矯正效果。
關鍵詞:語音教學 方言普通話 音位 音素 方言調查字表 國際音標
一、方言普通話語音矯正的難點分析
在普通話語音教學和測試中,方音的矯正是一個難點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方言語音習慣往往在嬰幼兒時期即已成形,通常早于正規(guī)的普通話語音教學。眾多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兒童的聽辨音能力發(fā)展早于發(fā)音(靳洪剛,1997)。最早作用于兒童語音意識的是撫養(yǎng)者(通常是孩子的父母)的語音。在對父母語音的聽辨過程中,兒童逐漸獲得了該語音系統(tǒng)的發(fā)音。若父母口音不同,還可能出現(xiàn)雙語音系統(tǒng)對兒童語音意識的影響。兒童語音意識的發(fā)展,猶如在一張白紙上畫畫,率先作用于兒童聽辨的語音(父母的語音)將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兒童的語音意識?!跋热霝橹鳌笔莾和缙谡Z言經歷中語音意識發(fā)展的特點。各方音的差異、方音與普通話語音的距離各不相同,其作用于兒童語音意識發(fā)展的結果也有區(qū)別。這也是各方言口音普通話(以下稱“方言普通話”)存在各種差異的主要原因。語音習慣是穩(wěn)定的,方音痕跡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受方言群體影響,在普通話語音環(huán)境下發(fā)展的個體,在非自覺意識支配下,也容易受方言語音的牽引或同化。筆者曾對自己的孩子(男,9歲)作過跟蹤調查。語音背景資料:0歲~3歲,在父母身邊,語音環(huán)境是標準的普通話(一級水平);4~6歲,在幼兒園,語音環(huán)境多為教學普通話(二級水平)、同學所持語言為吳語普通話;7~9歲,在小學低年級,語音環(huán)境為教學普通話(二級水平)、同學和親友所持語言為吳語普通話和吳語。根據觀察和分析,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能夠用標準的普通話語音朗讀字詞和說話。在幼兒園時期,家長對其語音矯正一直沒有中斷,孩子的普通話語音標準度基本能夠保持。進入小學,孩子和同學、親友的語言交流增多,家長對其語音的矯正次數減少,孩子的普通話語音標準度下降,帶有明顯的吳語成分,如舌尖后音偏前、前鼻音偏后等。
第三,對方言普通話的認識、研究、干預不夠,語音矯正的方法不夠科學。方言普通話,簡單地說,就是夾雜了方言成分(主要是語音)的普通話。以前有“藍青官話”的說法,“藍青”的意思是“不純粹”。普通話中的方言成分,在普通話的形成過程中已經存在。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同時也吸納了一部分其他方言的成分(如方言詞匯)?!捌胀ㄔ捲诜窖灾?又在方言之上”(李榮,1990)?!熬涂谡Z而言,普通話其實是各方言的最大公約數”(汪平,2006)。普通話是在不斷發(fā)展的,會繼續(xù)從方言中吸納一些成分。但是,這種吸納是有限的,是需要約定俗成或達成共識的。本文所述普通話中的方言成分,著眼于普通話形成之后的當前共時,主要是指被普通話排斥或暫不被普通話吸納的方言成分。
談到對方言普通話的認識,就不能不談對方言和普通話關系的認識。關于方言和普通話的關系,學界有不同的觀點。周有光先生為第五屆國際吳語學術研討會的題詞“普及普通話,珍惜方言”,基本能夠概括目前學界和語言文字應用領域在這一問題上達成的共識。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混淆方言和普通話、方言語音和普通話語音這兩組關系。前者主要涉及語言規(guī)劃問題,后者主要涉及音系學和語音學問題。不能因為提倡方言和普通話共存,就堅持說方言普通話。這種認識,也是對方言普通話干預不夠的一個原因。對方言普通話語音的矯正,目前多局限于施教者的語音示范和口頭描述,方法較單一。
方言普通話的語音矯正,難點在語音缺陷。包括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成系統(tǒng)性。方言語音都是成系統(tǒng)的,方言普通話語音也是成系統(tǒng)的。方言普通話音系是普通話音系和方言音系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這個混合性的音系(方言音系與普通話音系非常接近時可能會出現(xiàn)融合)中,普通話音系是主要的、明確的,方言音系是次要的、攜帶的。第二,語音效果的尖銳性。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語音錯誤屬音位錯,語音缺陷屬同一音位的變體錯(劉俐李,2001)。語音缺陷主要體現(xiàn)為音位變體的音值差。雖然音值只相差那么一點兒,但語音之間的不和諧性非常明顯,有的甚至非常刺耳。語音缺陷的音值差小于語音錯誤的音值差,兩者的關系與音樂理論上的半音與全音的關系類似。半音的音值差小于全音的音值差。半音更尖銳,更不穩(wěn)定。第三,語音缺陷的頑固性和矯正的反復性。之前已經探討了方言語音習慣的形成,以及方音意識、方音經驗和方音行為等綜合形成的穩(wěn)固的方音結構。長期“浸泡”在方音環(huán)境中,容易導致對語音缺陷(相對于普通話語音而言)甚至語音錯誤的不敏感,進而產生模糊或不正確的音類、音值判斷。與此相關,語音缺陷的矯正會根據方音經驗和方音習慣的程度深淺出現(xiàn)反復。
二、方言普通話語音矯正的方法
首先,音位分析與音素分析相結合,有助于分析出方言普通話中的方音成分。從音位角度分析語音,很容易識別語音錯誤。音位的對立是判斷語音錯誤的標準。但是,語音缺陷不造成音位的對立。它是一種音位變體。對音位變體的分析,屬于音素分析。同一音位由音近的不同音素(音位變體)聚合而成,這些音位變體在分布上呈互補關系。漢語的音位變體,從個數上來說是有限的。能夠區(qū)分音素(音位變體),便能摳出方言普通話中的方音成分。這是語音缺陷矯正的關鍵。
其次,借助《方言調查字表》(以下簡稱《字表》)整理出發(fā)音人的方言普通話音系,便于系統(tǒng)、準確地實施方音矯正。《字表》是根據《切韻》《廣韻》一系列韻書整理出來的中古音同音字表,現(xiàn)代漢語方言的語音大體上都可以從《字表》根源上找到。方言普通話的語音矯正,同樣不能忽略對《字表》的研究和利用。本文所提倡的借助《字表》歸納發(fā)音人的語音缺陷,其做法與方言調查有所不同。方言調查是讓發(fā)音人按照母語方言的實際發(fā)音來讀(說)字。本文提倡的方法是讓發(fā)音人按照方言普通話來讀(說)字。兩者的區(qū)別在于一個是用純粹的母語方言發(fā)音,一個是用方言普通話發(fā)音?!蹲直怼氛{查出來的方言普通話音系,與普通話音系加以比較,就能清晰地反映方言普通話的方音成分。
《字表》共收3700多字(一個字有幾種讀法就算幾個字),加上字表前的各項,總字數在4000以上。這對于方言普通話的語音調查和分析來說,可能多了一些。事實上,用字表前的“聲調”“聲母”“韻母”各項進行調查基本上也可以了,差不多400字。有必要的話,再根據發(fā)音人的實際情況從后面的字表中選取一些。對官話區(qū)持方言口音的人也可以采用李榮先生設計的320個“音系基礎字”(李榮,1957)來調查。
再次,利用國際音標、實驗語音圖譜等輔助手段,提高方言普通話語音矯正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語音矯正屬于語音學范疇,但與生理學、心理學、發(fā)聲學等密切相關。如今,科技在不斷進步,人們對語音的描寫和發(fā)生闡釋更加科學、直觀、多樣。作為語音教學,應該及時吸取這些科研成果,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高語音矯正質量。目前常用的語音教學工具有:國際音標示范朗讀、實驗語音圖譜、錄音分析軟件、語音復讀機器等。根據國際音標的示范朗讀,聽辨漢語語音的音值,不失為語音教學的妙法。目前,國內主要有三套國際音標示范朗讀錄音:趙元任朗讀版、周殿福朗讀版、瞿靄堂朗讀版。運用實驗語音學的方法,研究和繪制出來的語音和發(fā)聲圖譜,是一種直觀教具。它明確地顯示了漢語語音的發(fā)音過程、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幫助方言普通話者建立正確的語音形象,有助于將復雜的語音問題簡單化。北京大學沈炯先生等研制的實驗語音圖譜,堪稱這方面的代表。錄音分析和語音復讀,有助于讓發(fā)音人了解自己的語音問題。通過與標準語音的對比,尋找聽感上、音位上乃至音素上的差距,從而客觀有效地矯正自己的方音。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語音訓練方法,對方言普通話的語音矯正也有幫助。如“夸飾法”“滑音法”“音級法”。“夸飾法”又叫夸張法,它是通過有意突出發(fā)音的部位、方法和效果,促使學習者感知和靠近正確語音形象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對正確語音不敏感者?!盎舴ā笔峭ㄟ^調整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按照發(fā)音位置的高低、前后等順序,逐個發(fā)出區(qū)別度較小的不同的音,以尋找正確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的一種語音訓練法。如:[i]>[e]>[?]>[?]>[a],[?]>[u]等。在“滑音”過程中進行比較,能夠幫助體驗和尋找正確的發(fā)音狀態(tài)?!耙艏壏ā边m用于方言普通話的調位和調值偏差。音級是一個音樂術語?!皹芬趔w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來,叫做音列”(李重光,1962)。普通話的調值采用五度標記,“代表利用嗓音的高低來辨別字的異同的音位”(趙元任,1980)。這里的“度”不同于音樂理論上的“度”。漢語聲調五度間的音值距離是均等的、相對的,沒有全音和半音的區(qū)別。掌握了五度標記法中的“度”,就可以在五度范圍內進行同字的不同音值訓練,如分別用“55”“44”“33”“22”“11”的音值來朗讀“開”字,分別用“214”“213”“212”“312”“313”“324”“325”等音值來朗讀“改”字。單字的調位和調值準了,詞語、句子的連讀變調才能準確,難度較大的方言語調矯正也會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
實施綱要[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靳洪剛.語言獲得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3]李榮.漢語方言調查手冊[Z].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4]李榮.普通話與方言[J].中國語文,1990,(5).
[5]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6]劉俐李.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的音位學思考[J].語文研究,2001,
(1).
[7]汪平.正確處理方言與普通話關系芻議[J].中國方言學報,2006,
(1).
[8]趙元任.語言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修訂本)[Z].北
京:商務印書館,1981.
(吳健 江蘇 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2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