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達
[摘要]傳播學應當從傳播學家的書齋、課堂里解放出來,成為造福于天下普通老百姓的有力工具。只有把傳播學解放之路的起點從“信息”、“符號”退回到人類為何需用傳播的原發(fā)點“傳播的基元”,點中普通老百姓理解傳播學的“靈犀”,傳播學才易于為廣大民眾所了解、掌握。
[關(guān)鍵詞]傳播學;信息;符號;傳播的基元
[中圖分類號]G2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09)02-0182-03
一、背景與目的
培根說:“科學的力量取決于大眾對它的了解”??茖W發(fā)展史上許多觸目驚心的史實告訴我們,一門科學能否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類社會,取決于是否爭取到大眾對本學科的充分了解和特別重視。傳播學是否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類,也取決于它是否為最廣大的社會民眾所了解、歡迎。那么,從人類傳播實踐中產(chǎn)生出來的傳播學是否被社會大眾所了解呢?
2003年暑期,我對黨政干部、工程師、企業(yè)家、大學生、商人、市民、工人、農(nóng)民、警察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有93%的調(diào)查對象不知道傳播、傳播學。在回答知道的7%的調(diào)查對象中,我進一步問:“傳播、傳播學對你有用嗎?”除1人能說出部分用處外,其余都答不上來,有一調(diào)查對象甚至反問道:“傳播、傳播學又不是鍋、鏟、水果刀,我拿它干什么?”
可見,社會大眾對傳播、傳播學還不甚了解。
那么,影響社會大眾不甚了解傳播、傳播學的原因是什么?要把傳播學從傳播學家的書齋或課堂里解放出來,成為造福于億萬老百姓的有力工具,首先應從哪里著手呢?
二、傳播的基元
這幾年考察發(fā)現(xiàn),影響社會大眾不甚了解傳播、傳播學的原因很多,這里只交待其中最重要也是首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于國內(nèi)外傳播學者在解釋傳播時,都是從“信息”、“符號”出發(fā)而不是從傳播的基元出發(fā)。
什么是傳播的基元?就是人類元初傳播之所以發(fā)生的那個根據(jù),即人類元初的傳播為什么會發(fā)生,如何發(fā)生?
人,作為社會的人,必須相互結(jié)成以生產(chǎn)關(guān)系為基礎(chǔ)的社會關(guān)系,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才可能生存,才可能發(fā)展。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其前提就是相互要交流思想感情。一個人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情、支持、幫助、配合,前提就是要讓別人了解自己的需要、愿望、想法之類的思想感情,而人的思想感情隱蔽在腦子里,看不見摸不著。如何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聰明的人類想出的辦法就是:用感覺器官可感觸得到的符號來指代或描述頭腦中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感情。如示意圖:
圖中的“傳受雙方的共識”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傳者使用什么符號來指代自己腦子中的某一思想感情,必須要與受傳者事前有個共識,否則,傳者使用了某一符號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給受傳者?!度辶滞馐贰访鑼戇^一個名叫嚴監(jiān)生的人物,臨死時腦中有個想法,但說不出話來,只好伸著兩個手指作為符號來指代他那一刻的思想。但“兩個手指”這一符號指代什么思想,在場的幾個與他對此符號沒有共識的人都不知其意,一個接著一個猜問,都沒猜中,最后還是他的夫人趙氏揩著淚說:‘“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壁w氏過去拔掉一根燈草,嚴監(jiān)生見自己的想法通過兩個手指這個符號被夫人正確解讀了,自己的愿望實現(xiàn)了,才將手放下,頭一搭,放心地離開了人世。
這件事說明兩個道理:
1任何人,要讓別人知道自己頭腦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感情,必須用別人感覺器官感觸得到的符號來指代和描述。聰明的人類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不僅創(chuàng)造了成千上萬能為聽覺器官感知的口頭語言符號來指代復雜的思想感情,還創(chuàng)造了成千上萬能為視覺器官感觸的文字符號、聾啞手勢符號來指代復雜的思想感情,甚至還創(chuàng)造了成千上萬能為觸覺器官感知的盲文符號來指代復雜的思想感情。
2傳者要讓受傳者明白他使用的符號指代他頭腦中的什么思想感情,事先要在什么符號指代什么思想感情上,與受傳者達成共識。每個人自幼學習本民族語言的過程也就是與本民族達成這種共識的過程。我們學習外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與使用這一外語的民族達成這種共識的過程。
這兩個道理就是元初傳播發(fā)生的根據(jù),就是人類元初傳播為什么發(fā)生,如何發(fā)生的基元。通過測試還發(fā)現(xiàn),這基元,還是廣大民眾甚至文盲、半文肓的民眾理解什么是傳播,理解為什么人類要生存就離不開傳播的“靈犀”。
三、懸糊的理論及其闡釋
傳播就是人們使用感覺器官可感觸得到的與別人已有共識的符號,相互間傳達、交流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感情的活動。這樣的解釋比起流行的解釋來,之所以讓人很容易明白,是由于這個“傳播”不是懸空的,而是與人們傳播實踐活動血肉相連,是從人們的傳播實際出發(fā)、從人類之所以產(chǎn)生傳播的原發(fā)點出發(fā)的。這個原發(fā)點就是。傳播是人們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由于思想感情隱蔽在腦子里,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才生出用可感知的“符號”、“信息”來指代它的需要。交流隱蔽的思想感情是根,是因,是出發(fā)點,“符號”、“信息”是“根”上生出來的“芽”,“因”上結(jié)出的“果”,是從出發(fā)點上路后的第一個站點而不是始發(fā)站?!皞鞑ァ钡牧餍薪忉屩宰屓撕浚驮谟诩炔还堋胺枴?、“信息”是“根”還是“芽”,更不問這“符號”、“信息”是“因”還是“果”,便輕率地以“符號”、“信息”為傳播的基點、始發(fā)點來解釋傳播。結(jié)果,人們聽了這種解釋后還是不明白生成傳播之因:為什么會發(fā)生傳播;不明白傳播的根:傳播是如何發(fā)生的;不明白“傳播”、“符號”、“信息”與人類實際生活有什么關(guān)系,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起什么作用。而且,撇開“交流隱蔽的思想感情”這個根,把“符號”、“信息”作為解釋傳播的基點、立足點、出發(fā)點,不僅增加了說明傳播含義的困難,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難,特別是增加了廣大民眾理解傳播含義的困難。
例如,被我國傳播學界推崇為“傳播學集大成者”、“傳播學宗師”的威爾伯·施拉姆,在其《傳播學概論》一書的第一章的“傳播的含義”這一節(jié)里,先從communication的多種含義談起,引言竟花了15.4%的篇幅。接著再拿61.5%的篇幅說“傳播是社會得以形成的工具”。之后才涉及這一節(jié)的主題,說,傳播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來到一起,試圖共享某種信息”。至于哪些東西帶有信息?除了“言詞”之外,施氏列舉了“一個手勢”、“一個接吻”等一大堆“都攜帶著信息”的事物。他為了要讀者注意傳播關(guān)系“不是一種簡單的關(guān)系”,競用了16.4%的篇幅。在引用了金斯利·戴維斯的話后說:在傳播關(guān)系中,人們總是帶著“第三只耳朵”傾聽的。接著就強調(diào),無論傳播關(guān)系“順當”與“不順當”,
都會起“作用”:“使我們能夠在頭腦中構(gòu)成印象觀察我們的環(huán)境和指導我們的行為”。由于施氏在這里把傳播的含義立足在“共享信息”上而不是立足在“交流隱蔽的思想感情”上,腳不著人們現(xiàn)實傳播的實地,懸空,決定了他說不清楚“傳播的含義”,只好東拉西扯,越說越讓人糊涂??墒情L期以來,這段毫無條理,邏輯不連貫的關(guān)于“傳播含義”的論述卻被奉為經(jīng)典。面對這樣的論述,隨著傳播學中國化的深入開展,已到了該說老實話的時候了。
立足于“信息”來說明傳播的含義是懸空之舉,糊涂之果,那么,立足于“符號”呢?
例如,美國學者B·貝雷爾森說:“所謂傳播,即通過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主要媒介……所進行的符號的傳遞?!睂τ谄胀ㄗx者,看了這個定義不但不會明白什么是傳播,反而更糊涂:什么是符號?為什么要傳遞符號?與我們的生活、生存、發(fā)展有什么關(guān)系?我們離不離得開傳播?等等,也是懸空之舉,糊涂之果。順便指出一點,B·貝雷爾森在這里犯了“循環(huán)定義”的邏輯錯誤:他在定義項里使用了包含被定義項的概念。
可喜的是,國內(nèi)有學者近乎腳踏實地地指出:“傳播是一個符號化和符號解讀過程。符號化即人們在進行傳播之際,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意義)轉(zhuǎn)換成語言、音聲、文字或其它形式的符號;而符號解讀指的是信息接受者對傳來的符號加以闡釋、理解其意義的活動?!闭f這一解釋“近乎腳踏實地”是鑒于:一方面指出“傳播是一個符號化和符號解讀過程”是非常正確的,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兩個不足。不足之一是沒有用“隱蔽的思想感情”而用“意義”,這就突不出“隱蔽性”、“不可感觸性”,也未突出“符號”的可感觸性。人類之所以需要傳播是因思想感情的隱蔽性,才產(chǎn)生了使用可感觸的符號來指代、描述的傳播行為。思想感情的隱蔽性與可感觸的符號的使用,是我們解釋傳播時不可忽略的兩個特性。忽略了這兩個特性,我們就說不明白為什么需要借助符號來傳播,廣大民眾也難于明白人類為什么要傳播,如何傳播的道理;不足之二是只說“信息接受者對傳來的符號加以闡釋、理解其意義”,沒有交待受傳者是“按傳受雙方對什么符號指代什么思想感情達成的共識”來理解“傳來的符號”的意義的。因為,缺了“傳受雙方對什么符號指代什么思想感情達成的共識”,受傳者是不可能理解“傳來的符號”的“意義”的。
不僅離開傳播的基元我們說不明白傳播為何發(fā)生、如何發(fā)生的道理,而且,離開了傳播的基元,符號學家也說不明白符號為何發(fā)生的道理。請看被稱為符號學之父的皮爾斯的符號理論:
皮爾斯是這樣解釋他的符號模式的:“符號對某一個人而言,在某種情況或條件下,代表著某種事物。它向某人表達,也就是在該人心中創(chuàng)造一個相同的符號,或者是一個更精致的符號。該人所創(chuàng)造的這個符號稱之為原先符號的‘解釋義。這個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即指涉物?!?/p>
請看,這個模式及其解釋由于沒有從傳播的基元出發(fā),沒有說清楚也不可能說清楚人類為什么要用符號?人類拿符號來干什么?人類是怎么使用符號來相互傳達、交流自己頭腦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感情的?仍然是懸空之舉,糊涂之果。
三、小結(jié)
上面我們把從傳播的基元出發(fā)解釋“傳播”與從信息、符號出發(fā)來解釋“傳播”進行了比較。通過比較,我們看到:
1從傳播的基元出發(fā)來解釋“傳播”,點中了億萬民眾理解“傳播”的“靈犀”,使他們一下子明白了“傳播”是怎么回事以及“傳播”與他們的血肉關(guān)系,因而容易引發(fā)他們關(guān)注、重視、學習、掌握傳播學知識,這就容易把傳播學解放出來成為造福于億萬老百姓的有力工具。
2現(xiàn)在流行于傳播學著作中的那種做法,基于或立足于“信息”、“符號”來解釋“傳播”,那就把“傳播”懸空起來,不著實地,脫離民眾的傳播實踐,很難把“傳播”的機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受眾也越來越糊涂,不利于把傳播學解放出來普及到民眾中去。
3要把傳播學解放出來,成為造福于億萬民眾的有力工具,首先就必須從傳播的基元出發(fā)來解釋“傳播”,而不應從信息、符號出發(fā)來解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