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紅
【摘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利用課本中豐富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家育。就拿課本中的詩詞來說,盡管一學年才二十首,但每首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那么,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教育學生才能如同琴師操琴一樣,觸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既有理智的增益,又有道德的熏陶,也有藝術的感染,形成一種美的感受,使學生的靈與感都能得到升華。
【關鍵詞】詩歌;方法;思想教育
Students lit the fire of the soul
--Of poetry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li jianhong
【Abstract】As a language teacher,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use the material rich textbooks for students in education thinkers. Take the books of poetry, despite only 20 school year, but each song contains a variety of feelings and profound thought, can be utilized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that case, should be what kind of methods to educate students as to操琴as musician, touched the hearts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gain not only rational, moral and nurturing, but also the art of infection, the feeling of a United States so that students a sense of spirit and can be sublimated.
【Key words】Poetry; Method; Ideological education
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有次聽某教師的新課改公開課,老師在教學《威尼斯商人》這一課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眾多人物中,你最喜歡或討厭誰?為什么?”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一學生回答:“我最喜歡夏洛克,因為他狡猾,會見風使舵?!边@為老師肯定了此生的見解,認為他的答案新穎。我聽了卻感概不已。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強調(diào)學生主觀感受,強調(diào)課堂的“活”“動”。但有的課實際只停留在教學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維,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課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一個更重要任務:“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沒有幫學生建立起真正的道德認知,沒有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利用課本中豐富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家育。就拿課本中的詩詞來說,盡管一學年才二十首,但每首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那么,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教育學生才能如同琴師操琴一樣,觸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既有理智的增益,又有道德的熏陶,也有藝術的感染,形成一種美的感受,使學生的靈與感都能得到升華。
在多年教學中,我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作法。
1.朗讀感染法
就是采用朗讀的手段讓學生領悟文章的整體風格、作者思想感情。在反復朗讀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以此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修養(yǎng)。
我們都知道詩歌和其他文體相比,其重要特點之一是抒情性,可以說感情是詩的基礎,和其他文體相比,詩更能充分顯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懷。此紙外,詩歌的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
詩歌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學習詩歌時宜多采用朗讀,通過朗讀把詩人描摹于上的靜態(tài)的情感重新喚醒,并通過聲音傳輸給聽眾,從而打動人,獲得較多的美的享受。
朗讀方式有很多種,在教學中,我除了采用常見的“范讀”“配樂朗誦”外,我還在品詩過程中經(jīng)常運用朗讀這種方法來感染學生,打動學生。
比如辛棄疾、文天祥、陸游的愛國詩,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在品析過程中,講到節(jié)骨眼上,我就要朗讀一遍,或要求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效果不錯。
2.知人讀詩法
就是挖掘詩人的人格亮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選入課本中的這些詩人都有其高尚的品德。陶淵明、杜甫、文天祥……沒有一個不是品德高尚者。他們堅持真理,主持正義,不慕榮利……我們在學習他們作品之前,如能挖掘他們身上的人格亮點,讓學生看到這些人自己的德才給中華民族的歷史增添了光輝,受到道德熏陶。
如教陶淵明《歸園田居》時,我問學生:“歸是什么意思?歸何處?詩人為什么要歸田園?”原來詩人陶淵明曾誤入官場這個“白虎堂”,當過彭澤令。但是東晉末年的官場又豈止“黑暗”二字可以概括!詩人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迷路。迷途知返,“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詩人棄官歸來,回家當農(nóng)民來了。陶這種與黑暗現(xiàn)實的“不合作態(tài)度”影響深遠。這個“農(nóng)民”作家因此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歌派,他的筆下第一次出現(xiàn)了普通勞動者的光輝形象。這樣的介紹有利于學生對詩作思想感情的把握,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勞動價值觀和“不慕榮利,貧賤不能移的道德情操的教育。
3.內(nèi)容賞析法
選入課本中的詩篇,可謂千古名篇,不朽之作。它們之所以成為不朽者是因為它們達到了至真、至善、至美。引
導學生賞析這些詩,不僅會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潛移默化中孕育一種內(nèi)在美的氣質(zhì),而且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凈化。
如品讀“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圣杜甫的博大胸懷,高潔人格仍能令我們感概不已,讀“會當凌絕頂,一 覽眾山小”。能 體會到“杜甫年輕時的豪情壯志。讀“干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能夠感受到中年時期的杜甫憂國憂民的痛苦和感傷。品評“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笨梢哉J識到成事要專心致志,立身要品格高潔等。
詩人身上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感,人生態(tài)度等,正是我們當代學生應具有的,作為老師,要善于引導他們賞析,達到良好的陶冶效果。
4.活動法
通過“話說古詩”(初一第一學期),“古代詩歌朗誦比賽”( 初一第二學期),“代詩歌知識比賽)(初二第一學期),“從古代詩歌看古代的交通” (初二第二學期)等活動形式讓學生了解詩的發(fā)展歷史,讓學生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感受漢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和偉大,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強民族
自豪感,形成愛國主義觀。
比如,在初一第一學期,我安排了一次活動——話說古詩。將學生分成四組,在課外搜集如下四方面:1、中國“詩史”上的“第一”, 比如,第一部詩歌集,第一偉大的詩人等。2、查找《全唐詩》中的詩歌總量和詩人數(shù)及你最喜歡的有名詩人幾及詩作。3、搜集詩歌史上有趣的詩和有趣的故事。4、搜集現(xiàn)在那些電影名、書名、歌曲名、地名引用哪些或由哪些詩句轉化而來,然后安排讓學生交流。我也搜集到的外國詩史上的“第一”與詩歌史上有趣的故事與學生共勉。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了解到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了解了我國第一位大詩人是屈原,他比被稱為“俄國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俄羅斯之父,詩歌的太陽”的普希金早二千年,了解了中國詩歌美好繁榮,僅唐代,整個一部《全唐詩》就有九百多卷,涉及到詩人二千二百人,詩歌近五千首,可謂高山巍峨,群星閃爍。
總之,在搜集中,在交流中,比較中,學生認識了詩的歷史價值,受到了激勵,增強了自豪感。
5.收場引詩導思法
就是在課堂“收場”時,通過引用某詩中有著哲理性的名句或贊揚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或推崇名人的治學精神,給學生樹立起學習模仿的樣板,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課文“收場”教學中。
比如在教學“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時,學生分析“橫、擁”的妙處后,我這樣收場:“在古代,沒有一個有成就的作家不在詞語 的錘煉上付出辛勤勞動的汗水,杜甫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賈島有詩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古人勤奮、嚴謹?shù)闹螌W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在講完陶淵明《歸園田居》后,我以“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落葉舞西風”贊美陶的品質(zhì)。在后來,我要求學生仿效我的做法引詩收場。
6.專題法
選入課本中的詩,其主題側重于憂國憂民,鄉(xiāng)思鄉(xiāng)愁,友情愛情等幾方面。所以每當講完一首詩后,我要求學生找到和本詩主題相同相似的詩句和詩歸總到一起。這樣既使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個歸總,又是課內(nèi)知識的延伸,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欣賞詩歌的方法,也使學生在進行求同存異的比較中,為詩人們的高尚人格所感觸。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本中豐富的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采用各種方法去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
收稿日期:200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