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漢金
美育,又叫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過文學藝術美、社會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其實,在所有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離不開美育。以下談談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在語音教學中,是以發(fā)音準確、拼讀合理作為美的標準。教師要激情引路,分清哪個是正確的、美的;哪個是錯誤的,丑的。從而使學生掌握美的發(fā)音標準,去練習、體會,整個教學過程本身就是美育手段。
字詞教學的審美標準是“四會”,即會讀、會寫、會說、會用。達到這個審美境界,對閱讀和寫作文章是大有裨益的。誰都知道,寫錯別字是可笑的、不美的,這說明人的心里會有個審美標準,我們就是抓住這個契機,進行審美教育,樹立起美的目標,檢驗學生的字詞掌握水平。教材上所配有的圖畫,就很明顯地是運用了美育手段——以美的形象喚起學生的美感,使所學的知識形象地印在記憶中。
在寫字教學中,審美教育更趨鮮明。漢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是形音意的結(jié)合體,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它以“六書”為基礎構(gòu)建形態(tài),形成方塊形和線條,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難怪有人說“書畫同源”。因此,寫字應具有書法藝術美,每一個筆勢,都追求美感。譬如,“橫如千里陣云”、“豎如千年枯藤”、“點如高舉墮石”、“捺如崩浪奔雪”等等,漢字的一筆一畫都顯示出藝術美?,F(xiàn)在的中小學生普遍寫不出漂亮的漢字來,基本原因就是在寫字教學中忽略了審美教育。我們雖不能要求過高,但起碼要講求寫字的姿勢、運筆、間架結(jié)構(gòu)、筆順規(guī)則、行款布局等,體現(xiàn)出漢字的形體美、動勢美來。
在閱讀教學中,美育因素隨處可見。我們不論范讀、領讀、誦讀、默讀,還是講析課文,都應該使學生沉浸在文本所創(chuàng)設的審美意境里,受到美的感染和激發(fā)。試想,以聲情并茂的聲音朗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怎能不使聽者流淚?以慷慨激昂的語調(diào)朗讀《雷電頌》,怎能不使聽者生發(fā)出悲壯的情懷?以歡快的語調(diào)朗讀《春》,怎能不使聽者聯(lián)想出春天的美麗?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時刻注意發(fā)掘文本的陰柔美、悲壯美、崇高美等方面的內(nèi)涵,去讀、去講、去感染學生,讓他們“扼腕嘆息、神思妙想”。
在作文教學中,更需要美育。語文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作文又是語文教學中的“三大板塊”(基礎知識、閱讀、寫作)之一。作文既是德育、智育的陣地,同時也是增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教學過程。古人提出的“文以載道”我并不反對,但我覺得還應該提倡“文以載美”。古今中外的許多名家名篇,都是以“美”見長的。
有些自然景物,似乎看不出怎么美來,體現(xiàn)不出美的韻味,但只要細心觀察,并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新的體驗。大河奔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奮進之意;山巒起伏,曲折延綿,有超越奔騰、沖破險阻之勢。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譬如,大海的壯闊,瀑布的飛動,星空的靜謐,皓月的朗明,蒼松的遒勁,竹枝的高潔,山巖的峻峭,都傳遞出一定的信息,根據(jù)個人的體驗,會從中尋找出所要表達的意蘊。悟到這些,一定會給感受者以美的刺激,如果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就是審美操作活動了,一方面接受了這種審美教育,一方面在表現(xiàn)審美創(chuàng)造力,從而受到審美鍛煉。作文教學的最終任務也不外乎這一點。作為教師就要相機誘發(fā),注意“美”的滲透,這樣使學生在美的氛圍里,情緒高漲地學習,生動活潑地揮筆,自然會事半功倍。對美一無所知的人,再美的山水風光,都會感到枯燥無味,無感可發(fā),所以,只有學生在看到美的情況下,描繪美的語言才會對他產(chǎn)生美的感染作用。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善于啟發(fā)學生注意觀察,細心體會,真正感受社會生活美。
在觀察社會生活中,審美教育尤為重要。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從環(huán)境、居室,到日用品、服飾等等;從個人言談表情、行為心理,到人際關系、從社會生活組織、文化背景,到風俗習慣等等,都可以成為美的載體。魯迅的《故鄉(xiā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篇章無不是觀察自然與人生的結(jié)果,它告訴我們“美與崇高其實就存在于自然與人生之中”(車爾尼雪夫斯基語)。
語文教師本身也需要施以美育。教師的語言,需要流暢的表達、適宜的語調(diào)、豐富的語匯、形象的修辭等等;教學基本功應以其獨特的再現(xiàn)能力,起到感染作用,給予學生難以名狀的美的享受;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讓學生從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教師情感的傳遞,達到塑造審美心靈、培養(yǎng)審美情操、接受新知的目的;哪怕是教師的一手好字,從板書字形到內(nèi)容設計,都可以反映出美感作用,甚至教師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風度、言辭服飾等,無不在學生中間打上美的印記,對學生的陶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