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衛(wèi)武
【摘 要】 文言文實詞選擇題的判斷是2005年后必考的一個內(nèi)容,如何準確判斷實詞意義正確與否,關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翻譯準確性,因此本文力求通過兩三種方法來準確判斷實詞的含義。
【關鍵詞】 文言文實詞選擇題判斷方法
在高三的復習中,文言文實詞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雖然歷年來高考文言文實詞絕大多數(shù)來自于課本,但由于語境的變化,加上詞語詞義本身的豐富性,我們要準確把握文言文實詞的詞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實詞的解答技巧,無疑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
1.考綱要求:掌握120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考題特點:(1)選擇題:①一題四項四詞,判斷錯誤;②所考多為充當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名詞;③考查內(nèi)容涉及一詞多義、活用、通假、古今異義、偏義復詞。(2)翻譯題:①兩題10分;②考查內(nèi)容涉及一詞多義、活用、通假、古今異義。
3.應試對策: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歸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推斷重要實詞的詞義,同時“理解并翻譯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終也要落實到實詞的推斷上,因而掌握推斷的技巧至關重要。下面結合近幾年高考相關試題和課文具體闡述一些推斷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語法分析法——利用句子語法結構來辨別分析
對實詞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對實詞所在的詞組作結構分析,根據(jù)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shù)取?/p>
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例子介紹通過句子結構的劃分來檢查所給詞義的詞性是否正確,從而作出準確判斷。
【高考】(1)2007年全國卷中的第8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送終逾制,失之輕者 失:過錯。
B.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菩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 撓:阻礙。
【分析】A項“失”在句中處于主語的位置,應該翻譯為名詞,而“過錯”也是名詞,基本可以判斷是正確的。B項“募”在謂語位置,譯為“招求”是正確的。C項“祠”在句中處于謂語的位置,應是動詞,題目所給的是動詞,基本可以判斷是正確的。根據(jù)排除法,D項是錯誤的。
(2)2008年全國卷中的第8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
C.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杜:制止。
【分析】A項,先從語法結構來分析就可以知道主語是“部使者”,“檄”是謂語,因為后面還有剛(廖剛),所以“檄”應當為動詞,而答案所給的卻是名詞,因此基本可以判斷是錯誤的。B項,剛遣長子遲喻賊,喻:開導。先從語法結構來分析就可以知道“喻”應做“長子遲”的謂語,因為后面還有“賊”,再把“開導”代入分析又可以判斷B項正確。C的“稽”、D“杜”兩項均可用此方法判斷是正確的。
第二種方法:代入分析法——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結合上下文推斷詞義
把所給的詞義代入(放回)原文句中去理解,看句子的意思是否通暢,以此推斷出詞義的解釋是否正確。
【高考】(1)2003年全國卷第11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諷帝大征四方奇技 諷:勸告。
B.咸私哂其矯飾焉 哂:譏笑。
C.恐為身禍,每遇人盡禮 遇:優(yōu)待。
D.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 務:致力。
【分析】A項把“諷”的釋義“勸告”放回原句去理解,文意貫通,基本可以判斷為正確。B、D項同理判斷正確。C項把“遇”的釋義“優(yōu)待”放回原句去理解,可以發(fā)現(xiàn)“優(yōu)待人”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要求,基本可以判斷為錯誤。
(2)2006年全國卷第8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遠與恢素善善:友好。
B.遠本倜儻,尚輕俠 尚:崇尚。
C.視貧細如子弟 視:愛撫。
D.士類益以此多之 多:稱贊。
【分析】A項B項D項把各解釋代入原文中,文意貫通,基本可以判斷為正確。C項把“視”的釋義“愛撫”放回原句去理解,可以發(fā)現(xiàn)“愛撫”“貧細”(貧民)文意不貫通,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要求,基本可以判斷為錯誤?!皭蹞帷笔遣荒軒зe語的。
第三種方法:邏輯推理法
在把所給的詞義代入(放回)原文句中去理解,看句子的意思是否通暢,以此推斷出詞義的解釋是否正確之后,有時還需依靠上下文語境脈絡和邏輯,以已知信息猜測、推求所給的答案是否準確。
【高考】(1)2004年全國卷第11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廣為少傅,數(shù)月,徙為太傅。 徙:調(diào)職。
B.廣兄子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宮,受迎謁應對。 謁:進見。
D.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 竊:暗中。
【分析】可把各解釋代入原文中,文意貫通,解釋準確即為正確判斷。A項把“徙”釋為“調(diào)職”,根據(jù)上下文意,“少傅”、“太傅”應為官職,故可推斷A正確。C項把“謁”釋為“進見”,主語為“(疏)受”,后面的“迎謁應對”都是主語發(fā)出的動作,故可以判斷正確。D項把“竊”釋為“暗中”,根據(jù)上下文意和平時的“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中的“竊(私下)”類比,推斷D正確。B項把“敏”釋為“敏感”,根據(jù)上下文意的連貫性的推理就可以發(fā)現(xiàn),“好禮恭謹,敏而有辭”是對“疏受”的稱贊,而“敏感”是中性偏貶義的詞語,再加上《論語》中的“敏而好學”類比,故而可以判斷是錯誤的。
(2)2007年全國卷第8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夫送終逾制,失之輕者 失:過錯。
B.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 撓:阻礙。
【分析】在把各個義項放入原句后,均沒有明顯的錯誤,但我們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D項的前文均顧厲色曰:“蓋忠臣執(zhí)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睉撌氢枘婊噬系脑?怎么會是不阻礙呢,可見不符合上下文的邏輯,可判斷是錯誤。
第四,多種方法配合判斷
當然這幾種方法有時單獨使用就可以直接來判斷實詞的正誤,但更多的時候是幾種方法同時結合來使用,而不是決然分開的。
1.語法分析法和代入分析法的結合使用
【高考】(1)2005年全國卷第8題A項:多辯,常以談笑諷諫 辯:辯駁。先從語法結構來分析就可以知道“辯”應做“多”的賓語,再把“辯駁”代入分析又可以判斷“辯駁”是不能做賓語的故A錯;(2)2008年全國卷第8題A項: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先從語法結構來分析就可以知道“檄”應做“部使者”的謂語,因為后面還有剛(廖剛),再把“文告”代入分析又可以判斷“文告”是不能做謂語的故A錯。B項: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先從語法結構來分析就可以知道“喻”應做“長子遲”的謂語,因為后面還有“賊”,再把“開導”代入分析又可以判斷B項正確。C的“稽”、D“杜”兩項均可用此方法判斷是正確的。
2.代入分析和邏輯推理法的結合使用
【高考】(1)2001年全國卷第14題:A.燕使樂毅伐破齊,盡降齊城——燕國派樂毅攻破齊國,使齊國的城邑全都投降。
【分析】“降”把“投降”代入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既然已打敗人家了,干嗎還要投降別人,更何況向城池投降呢,于理不通,可見原文翻譯是正確的。
(2)2004年全國卷第11題:B.廣兄子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敏:敏感。把“敏”的義項“敏感”代入分析,并根據(jù)上下文意的連貫性的推理就可以發(fā)現(xiàn),“好禮恭謹,敏而有辭”是對“疏受”的稱贊,而“敏感”是中性偏貶義的詞語,再加上《論語》中的“敏(聰明)而好學”類比,故而可以判斷是錯誤的。
(3)2007年全國卷第8題D項: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撓:阻礙。把“阻撓”放回原句去分析,詞性沒問題,但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D項的前文“均顧厲色曰:“蓋忠臣執(zhí)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睉撌氢枘婊噬系脑?怎么會是不阻礙呢,可見不符合上下文的邏輯,可判斷是錯誤。
3.語法分析法和邏輯推理法的結合使用
【高考】(1)2000年全國卷中的第11題:C.自放驢,取樵炊爨 樵:打柴。題目中給的詞義是樵→打柴?!伴浴弊智坝袆釉~“取”,后又有動詞“爨”,上下聯(lián)系推理,“樵”應是名詞,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
(2)2008年全國卷中的第8題:A.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先從語法結構來分析就可以知道主語是“部使者”,“檄”是謂語,因為后面還有剛(廖剛),按此推理“檄”應當為動詞,而答案所給的卻是名詞,因此基本可以判斷是錯誤的。
文言文實詞的推斷方法還有很多種,在此只是略舉一二罷了。
文言實詞可以從以上不同的角度去把握。但是,真正要做到準確理解,大量的積累是關鍵中的關鍵。我們要緊扣課本,牢固掌握課本上的文言詞語。這些文言詞語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等。雖然平時沒有直接考課本上的原題,但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要想考出好成績,一定要牢固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