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惠云 熊 琴 徐唐發(fā)
摘要教師的專業(yè)學習是個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作為參與教師培訓的一員,作者主要從江西省外語培訓中心中學英語教師培訓情況出發(fā),分析了其培訓的特點和具體實施方式,同是指出其不足之處,并對教師培訓提出個人的一些見解, 以期促進江西省中學英語教師培訓。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師 教師培訓 不足之處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teachers is a sustainable process. Basing on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author(a member of the training team)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operation of the program..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some weaknesses and put up some sugges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for teachers, weakness
當前師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師專業(yè)化問題。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化水準的教師成為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目標。盡管我國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專業(yè)化標準的要求,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教師專業(yè)化尚有不少的差距,必須改革和發(fā)展教師教育,推進我國教師專業(yè)化進程。自1990年始,江西省教育廳委托江西省外語培訓中心與愛德基金會聯(lián)合舉辦中學英語教師脫產培訓班,跨度為半年或一年,培訓對象由各設區(qū)市教育行政部門按分配名額擇優(yōu)選拔,要求是長期從事中學英語教學或研究、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或教研員;外語培訓中心在培訓中要建立受訓教師檔案,建立跟蹤反饋、評價服務機制。同時,配備了班主任,制定相應規(guī)章制度,保證學員的出勤率和學習效率。舉辦這個中學英語師培訓項目,目的就在于提高中學英語教師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教學能力,強化英語教學中文化背景意識,并且向他們介紹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以期大面積提高江西省中學英語師資的質量。
作為外語培訓機構的一員,目睹并參與了其中很多期的培訓,看到了很多可喜的進步,但同時也看到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教學的改革,我們的培訓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本人主要從江西省中學英語教育普遍情況著手,介紹本中心培訓課程的具體實施情況,同時對于不足之處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
江西省中學英語教師中大專學歷不到總數的一半,本科學歷只占14%,其余的為中專學歷。而且這些教師中部分為非英語專業(yè)轉崗教師。其次,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師資特別貧乏。他們雖然大部分擁有一定教學實踐經驗,但是除了承擔繁重的英語教學任務外,極少有英語語言實踐和交流的機會。他們幾乎沒有與母語為英語者交談過。此外,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后,英語綜合能力方面簡化現象十分嚴重,如連貫性的流利表達簡化成為單一的課堂單句和詞語表達,詞匯量僅限于書本詞匯表,英語思維也被一些固定的詞、句子、句型所禁錮,而近年來,在新中學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生活化、趣味化,時代化的材料,以實踐性教學為主,這對于聽說能力已經逐步退化的中學教師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一些中學英語教師仍然堅持課堂講授和強化練習,忽視教育的素質培養(yǎng)功效; 注重以分數為標準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大多數的教師迫切需要提高交際能力,綜合語言能力以及理論素養(yǎng)。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師脫產培訓班的口語強化是整個培訓中的重中之重,強化口語教育的內容設計主要就是以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為目的。由南京愛德基金會派來的外教授課的時間占了絕大部分,約70%每天都安排了課程。他們使用的教材中有些是基金會的培訓教材,同時外教再根據每期學員的實際情況和中方教師的建議,自選一些教材,并為學生提供其他相關的材料,社會上大量有關書籍、報刊、文章等都可為課堂所用,在課堂上他們也非常偏好掛圖,單詞卡,學員作品等,教學內容新,時代感強,學員也有興趣。通過對外教課程的觀摩,我們發(fā)現他們教學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是以會用,能交際為教學目的,從不過分關注學員的語音和語法小錯誤。因此,學員課堂參與性非常高,表達的欲望也很強,課堂氣氛自由熱烈。同時,外教備課的出發(fā)點更多是以學員為中心,激發(fā)學員興趣,每堂課都有些新的東西,教師更善于引導學員自覺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學員的許多學習活動都是以團隊形式來完成的,每一個人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除了課堂授課外,外教還根據需要帶領學員進行課外參觀講解,利用下午或晚上的時間開設英語角和影視英語欣賞或視聽英語新聞輔導,豐富了教學活動。正是由于很多教學上的中外差異,學員的興致越來越濃,他們感覺不僅綜合交際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啟發(fā)。
長期以來,英語教師的崗前培訓及繼續(xù)教育都把重點放在了英語的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訓練上。培訓主要通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目的在于為教師們提供更多的接受語
言知識的機會。時至今日,在國內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仍然缺乏有效結合。一方面,教學任務的繁重使得教師無暇顧及理論學習,更直接的原因是大多數教師對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的認識仍有許多誤區(qū)。他們不重視對理論的學習和研究,認為理論空洞乏味,很難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他們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通過經驗,同行相互學習借鑒,直覺或通過閱讀《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中的教案范例而得來的。對他們來說,引進的一些語言教學的重要著作由于理論深度和語言障礙等原因,閱讀起來仍然十分困難。但實際是,任何一個稱職的教師都應該有能力不斷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換言之,就是要為具體的教學活動找到理論依據。理論可以幫助他們完成從直覺教學到反思式教學的轉變。因此,針對實際,我們培訓曾選用了《英語教學藝術探討》、《中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研究》、《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等教材。授課方式由中外兩方同時進行。外教重點放在教學法上,更多地介紹英美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組織師生討論平時教學中的問題,以教學研討會的形式進行;同時中方教師結合國內教學理論與實踐,利用學員說課,教師參與討論的方式,大家就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交流、探討。由于學員全部為具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我們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優(yōu)勢,在講授理論時不僅請學習者從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提供實例,而且還請他們討論從理論中得到的啟示以及其在今后的教學中的運用。這樣一來,把理論實踐化,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學中去。
中學生往往是從英語教師那里獲得英語信息的,在這一過程中,極容易形成一種固定型的發(fā)音和表達習慣,有時到了成年這種語言習慣都難以更改。因此,準確的拼讀和辨音能力是一個英語教師必備的素質。而這正是很多國內中學英語教師的一大弱項。從參加培訓的學員可以看出,他們的英語單詞的發(fā)音和語調,尤其是一些常見單詞的發(fā)音都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對于一些基本的語音知識,如音節(jié),重音,模棱兩可。其原因主要在于我省師資力量的薄弱和缺乏,教師的整體水平偏低,代代相傳,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培訓中,學員一方面可以通過外教教學糾正發(fā)音,改善語調,另外,還安排了語音語調課程,由中方教師對學員的語音語調進行群體和單個輔導,盡量彌補他們的缺陷,同時特別強調學員在課堂課外有意識地去注意自己的發(fā)音。
在為期一年的中學英語教師培訓中,還開設了聽力教學,中學英語課件制作(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主要通過上機操作培養(yǎng)學員制作課件、設置網頁、搜集資料等應用能力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介紹等課程。同時,教研及教育教學實踐有機地貫穿整個學習階段,培訓結束后,要求學員以論文的形式總結心得體會,并不定期地收集培訓后學員的授課情況的反饋。我們了解到他們普遍感覺口語能力的提高和綜合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深切感受到"環(huán)境造人"的重要性。同時回校后授課的信心大增,在教學方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此外重要的是他們從外教和中方教師身上看到了一種敬業(yè)精神。但欣喜之余,我們也應該從多年來的培訓過程和效果中看到一些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如下:
1. 外教。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師培訓是以外教授課為主,因此外教的整體素質至關重要。從總體來看,學員還是更希望英語發(fā)音純正的外教授課,這樣能讓他們感受到真正的語言環(huán)境,接觸到純正的語言文化。由南京愛德基金會選拔出來的外教大多來自英美國家,發(fā)音純正,而且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對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有一定的掌握,經過一段時間磨合,能夠較好地結合學員的特點,因材施教;但也有一些來自英美國家外的教師發(fā)音讓學員接受有些困難,要花較長時間去適應,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整個教學進程。據學員反饋,有些外教缺乏授課經驗,對一些話題的擴展,深入做得不到位,甚至有些照本宣科,這樣一年下來,學員手頭上的教材,外教的影印資料非常多,但實際上真正使用得當的沒有多少,造成資源的浪費。而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開辦的英語角,影視欣賞也有時因為外教引導不足而導致學員逐漸喪失興趣。
2. 教學實踐觀摩。通過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公開課學習觀摩等形式,使學員在演練課堂教學技能中豐富自身經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我們的培訓雖然很注重教師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學員參與討論也比較多,但是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到一些重點學校去觀摩公開課,特別是想聆聽新課程的講解,我們也是盡可能地想辦法聯(lián)系聽課的機會,但實際上由于大多數學校都怕這樣會影響教學進程和教師的正常教學,都不樂意其他學校的教師組織來聽課。(除由省市教研室安排的教學交流活動外)。因此,還有望于省教育廳,培訓機構和各中學加強溝通和理解,可輪流指定教學交流的學校,或可組織省市內中學優(yōu)秀英語教師擔任導師,與學員共同參與學習。
3.學員的自主性。雖然我們培訓的形式多樣,其中不乏講座,研討,師生互動交流。但總體來說,仍然沿襲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培訓模式,與課改中所提倡的“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性學習”等教學觀念產生沖突。沒有給教師提供足夠的參與、體驗和實踐的機會,即使培訓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策略和技巧,教師也不會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自覺地運用,我們應該多讓學員自己上示范課,通過所掌握的策略創(chuàng)造出有效的教學方法,然后教師點評、討論,以便提高。
4.新課程標準的培訓。目前新課程改革已進入推廣實踐階段。對于城市中學教師來說,通過接受教研室,各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參與“示范課”的演示教學活動、進行多媒體課件設計比賽、參與語言學與教育學的專題學習等,能夠更好地適應新課標。但是我們的學員很多是來自縣級,鄉(xiāng)級中學,對新課標知之甚少,而參與新課標培訓的大多是學校主管教學的人員,如校長,再由他們對自己的教師進行培訓。即便如此,很多受訓老師反映培訓的內容過于籠統(tǒng),流于形式,難以把握實質。他們對于如何應對新課標改革還存在很多疑惑。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在今后的培訓中加大新課標的培訓,首先要讓教師了解《新課標》的理念,然后再進一步挖掘與培養(yǎng)教師應對新課改的能力。方法還是要加強交流,到重點學校參與培訓與學習,也可以邀請優(yōu)秀的教師進行授課,互相聽課、評課,使學員們掌握新課標的實質和課堂活動技巧。
5. 學員的后續(xù)學習。每期培訓結束后通過學員的反饋我們了解到,他們通過培訓有了很大的收獲和很多的感受,在最初返校后的實際教學中,能夠很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效果也很明顯;但是,一些掌握的文化,歷史知識,甚至新詞匯,聽說能力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慢慢消退了,這自然是一大遺憾。作為專業(yè)培訓機構,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后繼支持和發(fā)展,組織學員和培訓教師,學員之間加強訓后交流,可以通過建立網絡信息平臺,使他們不受時空、地點的束縛,互相學習,促進發(fā)展。還可以依照實際情況對學員進行循環(huán)輪訓,使老學員有再受訓的機會。
中學英語教師培訓是個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作為師資培訓的主要基地,我們應該不斷地結合當前教學發(fā)展趨勢,調整辦學思路,創(chuàng)造良好的培訓環(huán)境, 檢驗培訓效果,采取切實可行的培訓方式, 努力穩(wěn)步提高我省的中學英語教師師資水平。
參考書目:
1. Elliott, J. 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 Philadelphia: OpenUniversity Press.
2. 范東生,歐宗義,張慶民。對暑期英語教師培訓項目的評估及思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3. 王春景。骨干英語教師培訓的一項有效措施。山東教育,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