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運轉
在歷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和個性發(fā)展。教師應錘煉和掌握運用情感性語言的技巧,使歷史教學中的情感目標得以實現(xiàn)。古人說:“感人心者,莫乎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運用什么語言,才能激起學生對歷史的感情,滋潤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呢?
一、利用導入語言創(chuàng)設情感色彩
現(xiàn)在歷史教材結構跳躍性大,上課之初,學生對教材不但有空間距離,也有情感上的距離。一席飽含感情的導入語言,能讓學生倍感親切,消除教材、感情上的距離感,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到即將實施的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學《土地改革》一課時,我設計的導入語言是:舊中國農民頭上三把刀:租重、稅重、利息高。占農村百分之九十的貧農、雇農、中農,卻很少有土地。他們終年辛勞,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一些破產(chǎn)農民賣兒賣女來抵債度日。是什么原因造成舊中國農民如此貧窮呢?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新課——土地改革。這樣借助情感性語言給學生強烈的刺激,從而實現(xiàn)學生在注意力方面、情感方面、思維方面的優(yōu)化組合,既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又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
二、課堂中師生對話的情感交流和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師生交流對話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沒有交流,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怎樣展現(xiàn)自己的語言魅力和情感呢?我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改變自己語言的單向性、純邏輯性,使自己的課堂語言具有雙向性、民主性、真誠性和幽默感。
語言的雙向性和民主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的表達,應該把學生當成民主平等的一方,要充分尊重學生,改變那種高高在上的教學方法,不要用“要怎樣做”、“必須做”和“不要怎樣”等強制性語言去表達教學目標。教師要理解新課程的內涵,語言要平等謙和,并善于和學生交朋友,從學生那里學到有益的知識。這樣,采用活動性教學方式,寓教于樂,使教師的語言具有雙向性和民主性,學生發(fā)言踴躍,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觀點新穎,成為了課堂上最美的一道風景線??鬃釉唬骸敖虒W相長也”,我也在學生身上領會到創(chuàng)造的激情,把一堂普通的歷史課演繹成精彩動人的教育故事。課堂語言的真誠性和幽默感,要做到師者說真話,坦露真情,言必行,行必果,不弄虛作假,絕無欺瞞之語。幽默是智慧的顯現(xiàn),語言幽默具有機智、詼諧等特點。語言真誠體現(xiàn)了教師內心世界的寬廣,體現(xiàn)了教師的人格魅力,它能拉近師生的距離,促進師生間的思想感情交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又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用樸實幽默的語言講述教材中的感人故事,再現(xiàn)真實的歷史,給學生以巨大的震撼,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事件鏈接時情感語言的特色與作用
事件鏈接語言要形象、生動、靈活、自然。新課程的歷史課本內容跳躍性大,事件和事件聯(lián)系不緊密,學生容易產(chǎn)生與教材內容不相干的感覺。例如,在講授《偉大的歷史轉折》一課時,第一部分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其意義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第二部分的內容是民主和法制建設。兩者之間似乎沒有聯(lián)系,但是如果分析上一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就可以知道,中國建國以后,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十年內亂踐踏了民主和法制,造成大批冤假錯案,人們法制觀念淡薄,社會急需法律約束人們的行為,所以健全民主和法制就順理成章了。自然、生動的語言使之鏈接順暢,化靜為動,第二部分內容就呼之欲出了。教師生動的語言,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為下一部分內容的講解注入活力,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四、平等尊重是情感教育的基石
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歷史課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有良好的作用。在如今價值多元化的社會里,教師肩負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光榮使命。怎樣引導學生呢?教師的情感性語言無疑是對學生實施引導的有力武器。如在講解《鋼鐵長城》一課時,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現(xiàn)代化國防取得的偉大成就,了解我國海軍、空軍、戰(zhàn)略導彈部隊等兵種的建設,從思想上樹立“無國防不立”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wèi)人民政權做出自己貢獻的觀念。在課堂中教師的語言有時要慷慨激昂、鏗鏘有力,給人以強烈的感召力;有時如絲絲細雨,漸漸地滋潤學生的心田;有時深沉凝重,能喚起學生的思考;有時抑揚頓挫、活潑生動,給學生以美的快樂。教師的語言,對學生而言,是培養(yǎng)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優(yōu)良媒體。
總之,新課程改革給了教師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無論教材、教法有多大的改變,教師都要積極應對,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努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為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