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捧
摘要:現(xiàn)在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給孩子過多、過細的照顧保護,造成幼兒依賴性強,自覺性和獨立性差。幼兒應付挫折能力普遍較差。幼兒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從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為前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通過專門的實踐鍛煉而獲得的。
關鍵詞:應付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的含義;挫折教育的誤區(qū);挫折教育的方法
幼兒的挫折教育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例如:一次,班上有個小朋友拓拓在去班里的臺階上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后哭鬧了一小時。我安慰了很長時間無濟于事。還有一次,班里的三個小朋友為一個玩具哭鬧不止,誰也不肯讓步。
……
這就可以看出,現(xiàn)在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給孩子過多、過細的照顧保護,造成幼兒依賴性強,自覺性和獨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長在教育觀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幼兒應付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所有這些都是造成幼兒應付挫折能力普遍較差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讓孩子全面成長,挫折教育應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挫折教育由來已久,中國有,國外也有。挫折教育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點。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jù)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啟發(fā)和促進孩子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使他們養(yǎng)成樂于嘗試、勇于克服困難、敢于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孩子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幼兒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從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為前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通過專門的實踐鍛煉而獲得的。
暫不說國外的挫折教育如何,中國古代的挫折教育是以打、罵、責、罰為主的,談不上人性化的教育?!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詩句,應該算是古代“挫折教育”的寫照吧。既然挫折教育自古有之,為何現(xiàn)在還要提呢?這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與國外相比,在某些方面還有一些差距,如心理承受方面等。而較好的心理素質要從幼兒時期抓起,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提倡素質教育、嘗試教育、愉快教育的同時,也該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內容。
在這之前首先我們要認清挫折教育的誤區(qū),一些自認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長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批評、罰站、與孩子對著干、讓孩子服輸?shù)?。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為家庭溺愛造成的,所以只要讓他們吃點苦就能解決問題。其實不然,這種強行措施不僅很難生效,往往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教育,決不是苛刻的批評、大聲的謾罵和嚴厲的責打就能實現(xiàn)的。
在幼兒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隨機利用現(xiàn)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有的孩子不會系鞋帶,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老師幫忙。但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我只幫他們系一次,并讓他們看著我是怎樣系的。第二次讓他們自己動手,如果的確有困難就再指導一下。幼兒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完成的過程后,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感,同時也鍛煉了自理能力。成人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如:讓幼兒到黑暗的地方取東西等。但是,在創(chuàng)設和利用困難情境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
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設置的情境要能引起幼兒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強,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同時,幼兒一次面臨的難題不能太多,否則,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其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從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去面對新的困難。
3.對陷入嚴重挫折情境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產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應,在必要時可幫助孩子一步步實現(xiàn)目標。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能對幼兒提出過高要求,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進行培養(yǎng),否則,幼兒在壓力面前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經?;\罩在這種挫折感中,會損害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總之,在幼兒發(fā)展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確引導,使幼兒能正視并戰(zhàn)勝挫折。實施挫折教育會讓我們的素質教育開出更美的花朵,會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堅強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文摘周報》. 2003年.
2.張世富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