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良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必須扎實地進行素質教育,通過各種手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大膽更新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關鍵詞】 語文、素質、教育、教學、人才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teaching of Chinese
Huang Jialia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ra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to people's quality, Chinese must carry o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sturdily, pass various means as basic discipline, change the already existing teaching mod
【Key words】Chinese, quality, education, teaching, talent
時代的發(fā)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語言文字是接收、傳遞各種信息的工具,是思維過程、思維成果的載體,在各種素質中,語文素質最為重要。這就為當今的語文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單純的應試教育手段培養(yǎng)出的人才,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需要。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
1.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ァ洞蟾佟訪魅分賦: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教育;逐步加深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操。
ビ鏤難Э剖且幻湃酥學科,語文教材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教材中選入了不少童話、寓言、成語故事、歷史故事,大都以形象簡潔的語言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教材中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反映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課文,如:《桂林山水》、《日月潭》等。都是情文并茂,很有感染力。
ピ誚步獯死囁撾氖,要設身處地得讓學生從中領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如:講《大海的歌》,老師一上臺,精神抖擻,并充滿激情地演講,然后打開配有輕快音樂的課文朗誦錄相。這樣,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迅速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中去,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已經移位到了大海邊。盡情地沐浴海風的吹拂。
2.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ァ笆謚以魚,莫如授之以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使他們在學習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獲益非淺。學生應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語文教學大綱又明確的規(guī)定,說話方面要養(yǎng)成“語言清晰,意思明白,條理清楚,態(tài)度自然、有禮貌”的習慣,寫作方面要養(yǎng)成“不寫錯字、書寫規(guī)范、工整”的習慣等等。
ナ紫冉淌σ堅持正確的引導,規(guī)范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我從教三十年來,堅持讓他們準備三本一書,“三本”指課堂筆記本、閱讀筆記本、日記本?!耙粫敝浮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叭疽粫钡膽脮箤W生養(yǎng)成勤于筆記、摘錄、堅持寫日記,樂于查字典的好習慣。如一上語文課,先教學生怎樣做筆記。習慣成自然,上語文課做筆記就成了習以為常的事了。這樣,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自由,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注意時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課堂上,教師要努力用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使他們陶醉于美好的藝術境界,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課下,針對學生薄弱環(huán)節(jié)耐心細致地個別輔導,使他們體驗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新感覺。師生之情和諧融洽,學生學語文興趣才能日漸濃厚,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就逐漸養(yǎng)成了。
3.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
ヒ桓鋈說撓鏤哪芰,主要是指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就要精心設計聽、說、讀、寫訓練?;谶@樣的認識,我在指導教學《養(yǎng)兔日記》一課時,設計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首先從解題入手,引導學生注意它與別課的題材不同,使他們從開始接觸課文,注意"日記"的特殊表達方式。教學第一則日記我采用自學的方法,著重訓練學生讀的能力。指名逐節(jié)朗讀課文,說說自已讀懂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教學第二則日記,我要求學生不看書,認真聽課文錄音,主要訓練學生聽力,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再讀讀課文,然后要求學生口頭歸納。在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既有讀的訓練,又有寫的訓練,還特意安排了較多的聽和說的訓練,力圖使學生的各種語言能力得到全面的、均衡的發(fā)展。
4.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思維能力
ビ鏤乃嘉能力是在語言感受能力基礎上的發(fā)展與提高,既有形象思維,也有理性思維。語言功夫不過關,寫不出好文章。語言表達能力不錯,但不善于思考問題,同樣寫不出好文章。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為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引導學生對富有特色文章的語言、章法、風格進行分析研究,使學生從感性、理性兩方面都能獲得美的感受,優(yōu)秀作品是作者思維能力的展示,體現(xiàn)了作者的立意、構思、謀篇布局等方面獨具匠心,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選擇特色明顯的作品進行分析,分析遣詞造句,分析段與段的銜接,分析前后呼應等等。雖然不能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文學家,但通過分析能夠使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養(yǎng)成文氣暢通、思路明了、脈落清晰等良好習慣。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創(chuàng)新、講解提問法、討論法、辯證法、自讀指導法,各種方法交互使用不一而足,時時注意保護學生的參與意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學生會做的事,決不做簡單復雜的無效勞動,學生能做的事,絕不越俎代皰事倍功半,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去體驗、去感受、去實踐、去創(chuàng)新,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テ窘櫨鏤慕灘,培養(yǎng)想象能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利用插圖,引導想象。小學語文《鋤禾》一課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鋤草的農民,在烈日下擦著汗,抬頭望著太陽。在授此課時可以啟發(fā)學生設身處地的想象這個農民當時又渴又累的情景,從而使低年級學生在理解這首古詩時,能夠通過想象理解課文,此外還可以用場面記敘,景物描寫,關鍵詞語和標點,基礎訓練題等途徑,引導學生想象,都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セ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農村,由于農民本身的文化素質不是很高,在引導孩子的時候更忽視了學前熏陶。所以學生一旦走進課堂,進入課本里的角色,好多東西對他們來講都是陌生的,這和父母教給他們的遠遠不一樣。只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才能使之獲得感性認識,從而把自己的思維融化進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如某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開會時,天上突然烏云密布,學生都鬧著回家,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難得的“素材”,就引導學生觀察面前天上的變化,人們的動作、神情,被雨淋濕又是一種什么感受,雨后,人們又在做些什么。通過這一素材,以后再遇到有關雨的描述時,他們就覺得比較容易了。
プ苤,語文教學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素質,需要大膽更新教學觀念,不斷鉆研教學藝術,認真研究學生特點,站在社會和時代的高度,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な嶄迦掌: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