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舉鴻
隨著中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已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使學生躍出教科書框架,學活書本,已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所謂創(chuàng)新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增長開拓新領域的思維能力,亦即在人們的思維領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識的獨創(chuàng)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過人們的學習和實踐而不斷培養(yǎng)和發(fā)展起來的。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呢?
SEFC新教材圖文并茂,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圖都是靜態(tài)的,其內涵具有一定的內隱性。如果教師能設法讓靜態(tài)的插圖“動起來”,即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或幻燈片顯示,那么課堂會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筆者采取合作互動的方法,即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和動腦,進行表演,從而發(fā)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fā)、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絡。
在合作制圖中,筆者鼓勵學生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制作并組合插圖部件,充分發(fā)揮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1)制作靈活。插圖的再創(chuàng)既要忠實于教材的原有設計,又不能受其束縛,內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刪,要以服務于教材為宗旨。2)美育教育。畫面之間比例要求協調,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3)廣泛參與。讓學生參與插圖再創(chuàng)造既能減輕教師負擔,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按教師指令擺放小拼圖到指令位置,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聽說練習,有益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如教到SB(2B)Unit 18 Lesson 70“We’ve lost our dad”,讓學生在預習文章之后,分別勾畫出4個人物(即Dad、Tina、Max、a railway officer)、一列火車,以及此火車在一小站分軌運行的畫面。根據上述幾幅畫,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對文章進行介紹,教師就畫面進行問答,自然地引入新課,使文章內容清楚明了地顯現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眾所周知,只有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有質的飛躍,學生學習英語也是如此。學生要把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學好,奠定知識基礎,因為基礎知識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可能和基礎,即“知識提供的是思維的原始材料”。在英語教學中,應立足于雙基教學和訓練,力求做到學生學有發(fā)展,學得活,學得透。1)要求學生在練習應用中學知識,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2)把掌握知識的重點放在思考力上,根據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特點,通過各種渠道把知識結構鋪墊成學生思維的方式,通過提問、啟發(fā)和點撥,引導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訓練思維方法,用思維方法指導知識學習。
學生要掌握好基礎知識,是與教師的指導分不開的。只有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的能力才會提高。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鞏固和自學能力的提高,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尤為重要。對此,筆者精心設置學案,對每單元的課文閱讀采取自學、共學和練習的方法。自學是指學生針對學案中的目標和要求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求他們完成猜詞義、分析長難句、歸納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發(fā)現問題。共學是指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師生在課堂上展開共同的學習研究活動,教師在關鍵處進行點撥,針對學生的疑難進行解答。在課堂整體教學上,學生畫龍,教師點睛。然后在自學和共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去練,教師精選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句型編成練習,讓學生進行必要的鞏固,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設計各種思考題,發(fā)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上,而且要利用現學的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chuàng)造,去探索。在課文教學時,盡量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加工,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
如教到SB(3A)Unit 6 Lesson 22“Dealing with waste”時,筆者在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提問:“Why is rubbish such as‘white pollution’becoming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What can be don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waste and controlling pollution?...”這樣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個個展開聯想,答案不一,眾說紛紜。
又如教到SB(3A)Unit 7 Lesson 26“Angkor Wat”時,筆者讓學生討論:“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fact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ok part in the repair work?”學生會回答:“Because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very friendly.”“Because the temple of Angkor Wat is a place of interest.”“If it is well repaired,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can go to visit it.”“Because the temple is the treasure of human beings.”等等。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造教育,教師只有千方百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用大量生動有趣的題材去刺激學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
復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用大腦思維的過程,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因此,筆者在課文教學上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學生在把握原文主題、故事發(fā)展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對原文內容和形式進行加工、整理、歸納、改寫后復述。這樣做能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能力的迅速轉化,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復述可分為3種。1)變更復述:讓學生變換人稱、時態(tài)、語態(tài)或文章體裁進行復述。2)續(xù)篇復述:根據故事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利用原有知識發(fā)揮想象,講述故事可能出現的結局。這種復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3)概括性復述:根據材料所展示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推理,總結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這是較高水平的復述,學生需要很強的歸納能力。
在上聽說課時,盡可能地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爭取說話的機會。如SB(2A)Unit 5 “Charlie Chaplin”,在學生復述完課文后,筆者組織他們就To be an actor (actress)/Not to be an actor (actress)進行辯論,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場面熱烈,充分表現了他們的語言才能和思維想象能力,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推向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