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鶴,王睿
(中國醫(yī)科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1)
淺析影響我國醫(yī)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因素
(中國醫(yī)科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1)
醫(yī)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影響因素
眾所周知,用英語進行交際與交流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而口語是交際與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口語能力代表了對一門語言的感性掌握和運用程度,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目的[1]之一。然而在對一些醫(yī)學生的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醫(yī)學生能夠較為順利地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甚至借助于一定的工具,能夠閱讀其研究領域的英語資料與文獻,但是在面對外國人時,卻不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口頭交流是他們英語學習中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醫(yī)學生這種口語交際能力與英語語言基本功之間的失衡呢?又該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一失衡問題呢?如何讓這些有一定語言基礎的學習者能用英語與人交流,是一個頗受關注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影響我國醫(yī)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以下幾點需要認真考慮。
第一,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本身就是件難事。因為口頭交流是以“說”為主體,而“說”是個“互動地接收、處理并輸出信息的過程”[2]。其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要求參與者有相當?shù)募磁d發(fā)揮能力,有著較為嚴格的時間限制,即對答都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而學習者需要在這較短的時間內(nèi),不僅思考對答內(nèi)容,對答的組織方式與方法,還要想出恰當?shù)挠⒄Z詞匯與表達方式,相對應的語法規(guī)則以及合適的語音與語調(diào)。只有這樣,交流才能在平穩(wěn)的軌道上進行,否則就會造成交流與交際障礙。很多的外語學習者都認為口語表達最為困難,因為“說”是個復雜而又極具挑戰(zhàn)性的過程。在對答過程中,學習者“自覺或不自覺運用所學語種的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按一定的節(jié)奏和語調(diào)類型正確發(fā)音來口頭表達思想[3]”,“說”不僅僅是個發(fā)聲的過程,而是一個構(gòu)建意義、傳達想法并理解對方語言含義的過程。因此有人把“說”這一技能比作開車,其僅僅知道規(guī)則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多多地練習,反復實踐這些規(guī)則,人們才能讓車安全行駛;同樣,在口語學習中,掌握一定的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也只是“說”的一個前提條件,只有反復的模仿正確的表達方式,才能掌握“說”的技能。
第二,缺少真正使用英語交流的語言環(huán)境。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缺少真正的英語環(huán)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雙語”教學的理念也被倡導了多年,但“缺少真正的英語交流與交際的環(huán)境這一事實”[4]仍然沒有什么根本性的改變。學習者的英語交流機會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由于上課的班型較大,許多教師往往不敢進行全英語化教學,害怕學生因聽不懂授課內(nèi)容而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還是以漢語為主來組織課堂教學,覺得用母語授課更為方便,這一現(xiàn)象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更為突出。在大學教育階段,雖然較多地使用母語的現(xiàn)象有所減少,但是許多學生又對用英語授課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有些學生因不能立刻適應全英語授課而產(chǎn)生挫敗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更不用說大膽地用英語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了。
第三,我國的考試制度和考試體系使得師生雙方更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忽視了口語教學與學習的重要性。從日漸繁榮的英語教學產(chǎn)業(yè)上來看,我國似乎是最重視英語教學的國家之一,各種各樣的英語教學班與培訓班數(shù)不勝數(shù),從學前英語一直到大學英語考試培訓以及各種出國及專業(yè)英語培訓班,層出不窮??傮w而言,這樣的培訓班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通過某種考試,滿足學習者的應試需要,或者讓學習者學到某些知識,滿足某些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需要,而不是讓學習者獲得某些技能與能力。正是學習者以及社會公眾的功利心理,使得我們的外語教學與學習目的產(chǎn)生了偏差,分數(shù)被放在過于重要的位置,而本應該成為最終目標的能力培養(yǎng),如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我國現(xiàn)行的較為重要的考試都把重點放在學生對詞匯、語法、閱讀的理解上,而口語這種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并沒有被列為考試的內(nèi)容,其原因在于口語考試的操作難度較大。而英語的教學雙方都存在一種“急用現(xiàn)學”的功利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放松了口語方面的教學與學習。這種功利心理在醫(yī)學生中更為普遍:在訪談中,許多醫(yī)學生明確表示其有忽視英語口語學習的心理與實際行動,他們普遍認為,口語練習不僅要占用大量的學習時間,而且口語練習與交際能力的提高很少或很難在短時間顯現(xiàn)出學習效果,不如記單詞與語法規(guī)則,甚至是閱讀和寫作,學習的成果都能夠較為清楚地量化出來。更有甚者,他們主要通過閱讀英語文獻這種方式與國際上醫(yī)學動態(tài)、較為先進的醫(yī)學觀點與理念保持一致;而對于碩士和博士生而言,他們更多的是需要撰寫出自己的英語SCI論文進行學術研究與交流,達到畢業(yè)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這種寫作技能與閱讀文獻的能力也是他們?nèi)松袑氋F的財富。因而他們更重視英語的寫作技能,口語交流幾乎成為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第四,由于受到缺乏語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學生在涉外交流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正確理解和翻譯對方的語言上,而不想如何把互動進行下去,忽視了“說”的互動性。理解對方的輸出是交流的基礎,而互動是交際與交流得以正常進行的保障。這就要求參與者不僅要理解對方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想表述什么。如果等到需要說的時候才開始思考該說些什么,該怎么表達,會占用大量的時間,而且由于思考的時間有限,他們要么不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要么就是詞不達意,從而影響了交流的有效性。
最后,學習者自身的性格特點、焦慮心理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力不足等因素使得他們往往由于害怕出錯而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嚴重地影響了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養(yǎng)成與發(fā)揮。
人們普遍認為性格是影響外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性格影響個體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內(nèi)容”[5]。而我國的學生由于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內(nèi)向性格的比例遠遠高于西方國家[6]。因而在英語學習上,他們更傾向于掌握單詞、語法規(guī)則以及閱讀等替代學習方法,而不愿意用英語進行交際與交流,他們總是覺得重復地使用有限的單詞與表達方式進行交流不僅別扭,而且不能充分表達出他們想要傳達的思想與豐富的內(nèi)涵。這使得他們在開始階段不屑于張嘴說,后來就慢慢地形成了不張嘴說的習慣,對于一些年齡稍大、有著一定基礎的學習者而言,這一點更為突出。
學習者的焦慮心理也是影響其口頭交際能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人們一般認為焦慮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險刺激而引起的一種強烈、持久的消極情感[7]。已有研究表明,適當焦慮會促進外語學習,而過度焦慮會阻礙外語學習[8]。因為過度的焦慮會使學習者產(chǎn)生一種退縮的心理,甚至會出現(xiàn)拒絕接受新的學習任務的現(xiàn)象。在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我們的醫(yī)學生往往是過度焦慮,其具體表現(xiàn)為:不敢張嘴;由于擔心出錯而羞于張嘴;張嘴之前已滿臉泛紅,不知道自己該講些什么,因此拒絕張嘴。長期下去,他們就浪費了大量的本該用來練習口語的時間與機會,從而使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遠遠低于其英語基本功。
跨文化理解是在“對目標語文化的逐漸適應”[8]的基礎上理解目標語文化,并同時保留母語的語言特性??缥幕斫饬Φ娜笔沟脤W習者在涉外的交際中只關注語言的表達形式而忽略了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用個最簡單的例子說明一下,我們都知道“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這句英語,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幾乎聽不到這種問話,其原因在于這句話不符合西方文化的禮貌要求,也就是說在英語國家中,只有警察在審問犯人時才會不禮貌地說“What’s yourname”。在交流時如果想要知道對方的名字,一般都會客氣地問:“May I know your name”或“your name,please”。對于有著相當?shù)恼Z言基礎的學生而言,這方面的缺失使其更容易在交際中失利,因為他們可能在用語上冒犯對方,自己卻毫不知情。
針對上述影響我國醫(yī)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因素,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上應注重以下幾點,以提高醫(yī)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首先,組織相對豐富多樣的口語教學活動,以激起學習者交流與表達自我的渴望。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組織討論某些受學生關注的問題,扮演戲劇中某個角色,或者是一些更有娛樂性的活動如猜猜看等,這通常都會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并且為其提供了表達自我的機會,從而扭轉(zhuǎn)了口語課僅有少數(shù)學生參與的被動局面。
其次,提高課堂上的英語使用率以及教師用語的質(zhì)量。由于我國缺少真實的使用英語的語境,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他們最為重要的語言輸入就是教師的課堂用語,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授課,并且要提升教師用語的質(zhì)量,為學生的學習與模仿提供較好的范例。同時在課堂互動上,教師應適當增加特殊疑問句的使用率,以避免學生簡單地用“YES”或“NO”來回答,增加學生口語輸出量。
再次,在適當?shù)臅r機糾正錯誤,以適當?shù)姆绞綖閷W生提供反饋信息,以降低學生的焦慮度。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糾錯與反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口頭表達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不打斷學生的表達,以確保學生表達的連貫性與完整性,同時對于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教師一定要做出總結(jié),予以糾正;同時要把那些較好的表達方式與方法提煉出來,供大家互相學習使用。同時對于那些個體性的錯誤可以私下提供某些反饋意見,讓參與者既感受到了關注,又避免當眾出丑,從而大大地降低了其口頭表達時的焦慮度。
最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力。提升跨文化理解力不是要求學生放棄本土文化,遵循外國文化,而是要求學生在交流與交際過程中能夠了解到有關的外國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差異,并尊重這些文化差異,避免交流中發(fā)生語言冒犯的現(xiàn)象,從而使交流順暢地進行下去。
[1]范金梅.口語教學與外語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初探[J].讀與寫雜志,2009,6(1):18~23.
[2]Florez,M.Improving adult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speaking skills[EB].National Center for ESL Literacy Education.ERIC Digest.Retrieved June,10,2001,from http://www.cal.org/ncle/digests/speak.htm.
[3]劉馳.影響外語口語教學的心理分析及解決途徑[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3,3:82~84.
[4]劉明鶴,喬麗嬌.內(nèi)外向性格對外語學習績效的影響[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6:30~32.
[5]McCaulley M.H,Natter F.Psycological(Myers-Briggs)Type Difference in Education[M].Gainesville FL:Center for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Type,1980.
[6]Eysenck S·B·G,Chan J.A comparative Study of Personality in Adults and Children:Hong Kong vs.England[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82,3:153~160.
[7]聶大海.外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的理論基礎[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6:71~73.
[8]岳蓉,李琪.文化適應在口語教學中的作用[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1,1:33~35.
G420
A
1671-1246(2010)24-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