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艷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變態(tài)魔女
——從邊緣性人格障礙角度分析《一號書迷》
戴先艷*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集無情、歹毒、自以為是、變化無常、捉摸不定等多種人格障礙特質于一體,正如《一號書迷》的女主角為達到目的,使用的手段無所不及,極盡慘絕人寰之能事。變態(tài)者的癲狂讓讀者在心悸、恐怖的同時也引起反省、探尋變態(tài)背后深層的社會因素。
一號書迷;邊緣性人格障礙;殘忍
作為美國當代恐怖小說家中的翹首,斯蒂芬·金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最負盛名的美國小說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上斯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他的作品的發(fā)行量驚人,只有《圣經(jīng)》可與之相比;不僅如此,他的小說是好萊塢的搶手貨,很多作品被改編成電視電影后都大受歡迎。但是對斯蒂芬·金的作品的價值向來存有一絲非議,有的作家對其不屑一顧。多年不懈的努力使得他最終受到專業(yè)的認可,于2003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一號書迷》講述的是遭遇車禍的暢銷書作家保羅被他的瘋狂書迷安妮救回家后,被當成獵物囚禁在她獨立的房子里,她用各種方法,如控制止痛藥、用斧頭砍腿、電刀鋸掉大拇指等等顛狂變態(tài)的手段逼迫他為她一個人寫她想要的小說。《時代周刊》、《衛(wèi)報》等主流媒體對作者的寫作技巧及駕馭能力贊譽有加。根據(jù)此小說改編的電影《危情十日》甫一推出便大獲成功,女主角因此成為當年金球獎、奧斯卡雙料影后。盡管斯蒂芬·金聲名赫赫,國內學術界對他的小說關注度并不高。本文將從邊緣性人格障礙這個角度來分析這部作品。
美國精神病學會將人格障礙定義為“關于內在經(jīng)歷和行為的某種持久模式,開始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長時期內是穩(wěn)定的”。[1]換而言之,“人格障礙是一種明顯偏離了相應文化常規(guī)模式的、持久的、慢性的、穩(wěn)定的和不適應感知、思維、情感或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可嚴重損害一個人在社交或職業(yè)場合的功能,造成顯著的痛苦?!保?]而邊緣性人格障礙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中的重要的分支,因為還伴有自戀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等癥狀,所以邊緣性人格障礙是最難診斷的一種。
“具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個體具有不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混亂的自我形象、變化不定的心境或情緒的沖動。該種人通常有人際關系緊張、抑郁或物質濫用的既往病史。此病是最難診斷的一種,女患者是男患者的二倍?!保?]《一號書迷》中的女主角安妮獨居在孤僻的房子里,最近的鄰居也離她家好幾公里,也都不喜歡她,平時彼此鮮有往來。她生活中的伙伴就是自己家里的“六只下蛋雞,兩頭牛,還有米澤莉(她給豬取的名字,米澤莉是她最喜歡的作家、也就是男主角保羅筆下系列小說中的女主人公)?!保?]在情緒低落失控的時候,她就只會沉浸在自己狂亂的情緒中,外出自我調節(jié)。數(shù)天的外出,沒有人幫忙,只有任家畜嗷叫挨餓。每遇不順自己意時,就會不由自主陷入一種瘋狂失控的狀態(tài)。當她知道保羅的新作不是她喜歡的類型而驟然升起怒氣咒罵時,她的臉“不由地扭曲”,不可控制地將手頭的東西摔向保羅。在意識到失態(tài)后,她的“臉又變得呆滯無神”,“大腦似乎一片空白,進入一種虛無空間”。[4]她因此拒絕給深受病痛折磨的保羅提供止痛藥,甚至逼迫他就著充滿洗衣液、肥皂味道的污水吞下止痛片,用種種她認為溫和的、讓保羅自己做選擇的軟脅迫方式使其親手燒掉自己花費兩年的轉型之作的唯一手稿?!胺瓷鐣腿烁裾系K患者完全沒有內疚感,做了壞事不感到后悔或者痛苦,沒有同情心。一有欲望便迫不及待得到滿足,不能延遲?!保?]根據(jù)克雷克利的觀點,心理變態(tài)者只是有最淺層的情緒,他們缺乏愛,缺乏同情。[1]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無法表現(xiàn)出忠誠和責任感,易怒、沖動且具攻擊性,漠視真理”。[1]為了讓保羅按照她的意愿寫小說,安妮使出的手段日漸殘暴:以止痛藥為要挾、逼迫他喝污水、讓他挨餓、用斧頭砍斷腳踝、電鋸鋸掉大拇指等等。這些手段一個比一個殘忍、血腥,讓臥病在床深受病痛折磨、失去人身自由的男主角保羅備受身體、心靈上的折磨,而這一切只是為了滿足她的私欲。在安妮看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保羅自作自受、不肯乖乖就范,她只是被迫使用這些方法讓他步入正軌。當年輕的警察聽到保羅打碎玻璃的聲音、發(fā)現(xiàn)他的存在不幸被安妮殘忍地殺害時,她就警告保羅“是你殺了他!你把煙灰缸砸到窗外,你就殺了那個可憐的孩子?!保?]在威逼之下重新進行米澤莉系列小說寫作的保羅通過對安妮的了解,清醒地認識到,寫作越臨近結局,他離死神也越來越近。
對于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說,他們容易“情緒大起大落,有時非常焦慮或陷入深沉的抑郁,但僅維持幾個小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憤怒,易與別人打架或者大嚷,發(fā)泄怒氣?!保?]這種情緒的變化在安妮身上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每當事態(tài)沒有按照她的想法發(fā)展,她情緒便會出現(xiàn)大幅波動:暴飲暴食、大聲叫罵、摔東西或者自虐打自己耳光等等。有時她也會表現(xiàn)出驚人的沉默,而恐怖的是她的臉部表情常常不與情緒相一致。她有靈魂出竅、陷入自我深思的習慣,仿佛身體只是不稱職的軀殼,并不能和內心的變化相配套。她情緒失常的時間不一而足,有時稍縱即逝,有時卻持續(xù)數(shù)日。而情緒的瞬間轉換也讓人倍覺惶恐不安,一旦達到她的預期要求,她馬上就會體貼備至,慈愛有加,仿佛那些失控的事情根本就沒發(fā)生過一樣。反之則讓保羅擔驚受怕,不知道她會有什么更加恐怖的行為。
“人格障礙通常不影響一般生活,或至少可以使生活過得去?!保?]安妮年輕的時候,生活還是很體面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以優(yōu)等成績從護士學校畢業(yè)時,她前程遠大、躊躇滿志。家鄉(xiāng)的報紙還特意刊登了她穿戴護士服的照片,看上去“令人吃驚的漂亮”。雖然為了安全需要得不停地轉換醫(yī)院,但有一技傍身的她也不用擔心自己失業(yè),并且也曾經(jīng)做個護士長?!罢系K并不是持續(xù)地以同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而是與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有關。在特有的、使矛盾緊張激化的狀態(tài)下,行為擾亂的程度可增強,反之則可減弱。這取決于不同的生活狀況。部分人格障礙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保?]短暫的婚姻,曾經(jīng)有過的幸福生活,使她暫時不再殺人。但是婚姻破裂后,她重操舊業(yè)并變本加厲,最終東窗事發(fā)。
“克雷克利在他的《心智健全的面具》中表示,心理病態(tài)者與正常人(包括“正常的”罪犯)之間的不同,不僅僅在于他們的行為,還有他們的情緒、動機和思維過程”。[1]在保羅將書稿燒掉后,她“哼著歌曲”[4],體貼地將止痛藥塞入保羅嘴里。她無視保羅的哀求,一邊帶著茫然又溫柔的神情安慰他,一邊冷靜地揮起斧頭。手起斧落,腳踝易處。事畢,看著滿是血跡的床單,她一臉的“驚愕的神情”[4],漫無目的地四處張望,“聲音突然之間變得像受到驚嚇似的”[4],而這遠不是她的瘋狂終結。當保羅抱怨從雜貨店淘來的舊打字機失靈的字母鍵時,她罵罵咧咧地拿出電刀,對保羅的懇求充耳不聞,“刀刃飛快地來回鋸著大拇指”,對飛濺的血肉“視而不見”[4]。而次日,她又像沒有發(fā)生什么事情似地興奮地給他準備生日蛋糕。
在克雷克利看來“目的性的缺乏使多數(shù)心理病態(tài)者成為一個并不成功的罪犯,不過里克肯(1995,Lykken)指出:一些心理變態(tài)者是成功的,而且沒有被抓住。成功的心理變態(tài)者有很高的智商,來自相對特權的背景,并且顯示出欺騙的能力,而且常常與心理變態(tài)相關?!保?]在脅迫保羅按照她的意愿寫作的事情上,安妮表現(xiàn)出與她失常的情緒不一致的冷靜和高智商。她知道如何利用止痛藥對患者的誘惑力,在保羅飽受疼痛折磨時,拿出止痛藥卻故意讓保羅觸摸不到,以此來逼迫保羅燒掉自己唯一的新書稿、答應重新回到系列小說的寫作上;當保羅趁安妮外出,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坐著輪椅出入房間的時候,她明察秋毫卻又不動聲色,以此來麻痹保羅,使其放松警惕;在重要的物品上,她都用自己的發(fā)絲做了記號,以這種不著痕跡的方式來監(jiān)控別人是否翻動自己的東西。而在殺人這方面她更是行家里手。在她的“回憶之路”這本剪貼簿里,保羅發(fā)現(xiàn)她用剪報這種特別的方式記錄了自己的殺人名錄。早在十一歲時,她就縱火引發(fā)了火災,導致五人死亡,其中四人是自家樓下一戶人家的父親和三個小孩。無意間造成的慘劇意外地向她開啟了一扇誘惑之門,讓她感受到自己主宰別人生殺大權的魅力。從此之后,開始踏上一條殺戮之途。她制造假象,讓人以為他父親是因為黑暗中不小心絆倒,摔下樓梯致死。五年后,用類似的手段將大學室友害死。從護士學院畢業(yè)之后,安妮找到發(fā)揮自己特長的工作,至此以后,只要在她工作的醫(yī)院,都會出現(xiàn)重病患者或者年邁的病人暴亡的事件?!芭袛嗔Σ罴安荒軓慕?jīng)歷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死卓死J為,心理變態(tài)者沒有把他們的行為和那些行為的后果聯(lián)系起來…不善于學習停止做出會導致懲罰的反應。即使因為某種行為受到了懲罰后,他們還是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這種行為,而且是以與原來相同的方式進行。”[1]雖然安妮時不時地更換醫(yī)院,但是她這種頻繁的殺戮行為卻一直都沒有被發(fā)現(xiàn),這也使得她更加有恃無恐。厚厚的“回憶之路”,顯示她的兇殘變態(tài)。當然,她的殺人模式也有稍微的變化,走火入魔的她開始將黑手伸向嬰兒。也正是嬰兒事件,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她的殺人事實,大家“知道她做了這一切,但是沒人能證明。所以,她從他們的指縫中溜掉了。”[4]盡管僥幸逃脫法律的制裁,她也并沒有因此有所收斂,雖然失去醫(yī)院的工作使她失去以前殺人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殺人的欲望像是冬眠的毒蛇蟄伏在她內心,等待隨時復蘇。她以前的殺人對象是手無寸鐵、無反抗能力的老弱婦孺,但她后來將沾滿血腥的雙手開始伸向年輕力壯的男人。將二十三歲的短暫情人殺死后,她用斧頭肢解尸體并拋尸野外。而保羅,則是她下一個目標。
根據(jù)克雷克利的觀點,“大多數(shù)心理病態(tài)者都能夠保持一個愉快的、使人信服的外表。由于不會焦慮而且缺乏罪疚感,所以他們在說謊、欺騙、偷竊時仍非常鎮(zhèn)靜?!保?]當謀殺嬰兒事件事發(fā)而被拘押時,被媒體稱為“惡龍魔女”的安妮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罪惡感,“她鎮(zhèn)靜地坐在關押她的單人牢房里”[4],讀著保羅的小說。因感到受欺騙,盛怒下她殺掉小情人。為了消除一切痕跡,在他死的時候,她給他洗了澡,清洗干凈,不留讓自己可能陷入麻煩的蛛絲馬跡,利用即將下雪之便,拋尸野外。積雪消融,尸體被沖至幾十里外的野外,一年后才偶然被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她帶著朦朧的笑,一本正經(jīng)、輕描淡寫地向保羅敘述的。同樣,她也有預謀地掩蓋她囚禁保羅的事,“也許兩年后或是五年后或七年后某個獵人會在野生保護區(qū)發(fā)現(xiàn)你那銹跡斑斑的車”[4]。在處理年輕警察的尸體和巡邏車的時候,她特別鎮(zhèn)定、當機立斷地想好對策。應對警察詢問的時候,都能從容不迫,對答如流且滴水不漏,為自己毀尸滅跡贏得時間。
“精神分析學家主張,人格障礙之成因,可追溯至童年期的創(chuàng)傷。這些創(chuàng)傷可能是性或軀體上的侵犯或者失去雙親的庇護,加上處于暴力、吸毒環(huán)境??傊渌睦碚系K一樣,其成因非常復雜,既有遺傳成因,又與后天環(huán)境有關,有生理方面,也有社會方面?!保?]安妮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尤其是“汽車沒有剎車,有時是毒氣,有時是電擊”[4]的帶有驚悚、懸疑情節(jié)的故事片,自己常常“一個禮拜都在想著下一集的故事梗概,特別是在枯燥的課堂上,或者樓下的太太在照顧四個淘氣包的時候。那時我很討厭那四個小壞蛋?!保?]當電影情節(jié)不是如她所想的那樣發(fā)展的時候,她不顧一切地在電影院大喊大叫。而十一歲時的神不知鬼不覺的縱火殺人案,使她感受到一種主宰的快意。在安妮自以為是的世界里,“所有的人被分為三種:吵吵鬧鬧的家伙,可憐的家伙,還有她自己。”[4]而這些弱勢者都是她殺戮的對象,她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她所做的,只是幫他們了結痛苦罷了。一直以來的僥幸無疑讓她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越走越遠。
斯蒂芬·金在《一號書迷》中所描寫的邊緣性人格患者這種不可琢磨、似笑非笑的呆滯空洞眼神,一觸即發(fā)的憤怒,深藏不露的心機,為達目的的不擇手段,殘忍暴虐的秉性,讓讀者對保羅身體、精神上所受的折磨感同身受,這一切都很好地烘托小說的恐怖、驚悚氣氛。即算保羅后來歷盡苦難逃脫魔爪,安妮還陰魂不散,時時縈繞在他的腦海。“在他夢中和白日夢里,一遍又一遍地不安生地從墓地里出來”,[4]像白色鬼怪一樣,能從某個地方突然站出來,讓他不得安生。在恐怖小說中,心理病態(tài)者扭曲的心理、癲狂的行為在制造恐怖氣氛方面起著推波助瀾、不可取代的作用。人心是最不可琢磨的,很多病態(tài)心理的產生是社會環(huán)境、生存壓力等多種原因所致。深入病態(tài)者的心理軌跡,用一種人文情懷探尋病態(tài)背后深層的社會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斯蒂芬·金及其他作家的作品。
[1]勞倫·B.阿洛伊,約翰·H.雷斯金德,瑪格麗特·J.瑪諾斯變.態(tài)心理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2]錢銘怡.變態(tài)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徐少華.新編人格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4]斯蒂芬·金.一號書迷[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5.
Abstract: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grates the qualities such as brutality,vaciousness,ego,fantasticality,which demonstrates perfectly by the heroine of misery as she does everything cruel for her own purpose no matter how malicious it is.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sane adds to the terror of the novel as well as evoking the readers to probe into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
Key words:the Nove“Misery”;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cruelty
Abnormal Witches——Analysis the Novel“Misery”from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DAI Xian-yan
I106
A
1009-5152(2010)03-0052-04
2010-05-18
戴先艷(1979-),男,廣西師大外國語學院2008級英美文學方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