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璽
2010年1月,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等單位聯合舉行了紀念蕭乾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蕭乾先生夫人、著名翻譯家文潔若向上海魯迅紀念館贈送了三卷本《尤利西斯》和蕭乾先生的一些遺物。此書是蕭乾先生在八十高齡前后和文潔若先生共譯的。先由文先生直譯,后由蕭先生在此基礎上潤色意譯。兩人付出了巨大辛勞,終于成就了這本文學“天書”的最佳譯本。為此,朱镕基致信祝賀并高度贊揚。那么蕭乾先生是什么時候接觸這本書,又是什么時候動念翻譯此書的呢?
1940年6月3日,時在英國的蕭乾給胡適寄了自己的《籬下》和兩期《P.E.N.News》(《國際筆會通訊》),同時給胡適寫了封信。這是蕭乾首次給胡適寫信,也是首次直接交往。信是這樣寫的:“我不知道應怎樣介紹自己。我只六年前在海甸燕大禮堂上看見過您,但您一定看不到我。1937年我在珞珈山通伯先生家避難,您訪陳先生辭行時,我不巧剛過江。但我讀書上最好的老師今甫先生(指楊振聲——引者),寫作上最好的老師從文先生,恰巧都是您的‘門生’。所以論輩數,我是稱不起您弟子的。但和這一代千萬青年一樣,我也是您手創(chuàng)的文學革命的產兒。乾是去秋大屠殺序幕揭后來的歐洲,現在東方學院混事。半年來,在此間筆會和漢學界遇到了不少您的舊友,如Mr.Arthur Waley。他們見著中國人,第一句幾乎總是打聽您的近狀,也許是出于禮貌,也許是關切。但他們都相信您的地位是今日中美邦交最好的保障。此間工作已談不到,心境尤不容易寫作。近與一愛爾蘭青年合讀James·Joyce《Ulysses》[詹姆士·喬伊斯(愛爾蘭)《尤利西斯》],這本小說如有人譯出,對我國創(chuàng)作技巧勢必有大影響,惜不是一件輕易的工作。滿心想懇求您在讀書作文上的指教,但目前這欲望是近于‘不識時務’了,只好盼望回北平那一天。請恕我寫這草率的‘隨便’的信。我不是寫給以一代學術大師主持中美邦交的胡大使,是寫給五千年來文體的解放者,新文藝的創(chuàng)基人,適之先生?!?/p>
這里對此信稍加說明?!澳L陳先生辭行”是指胡適1937年9月8日接受國民政府派遣赴美進行抗戰(zhàn)宣傳,經過武漢時,于12日午飯后去陳垣與凌叔華家拜訪并將大兒子胡祖望托他們代為照顧。而此時蕭乾正帶著“小葉子”王樹藏從北平逃難到武漢幫楊振聲編中小學教科書,就租住在珞珈山下?!叭デ锎笸罋ⅰ笔侵?939年8月31日希特勒進攻波蘭歐戰(zhàn)爆發(fā)。恰此時蕭乾前往英國倫敦東方學院任教。通過這封信,我們可以看出蕭乾對胡適的尊敬,胡適在英國文化界的影響,最主要的是交代了蕭乾先生什么時候接觸這本書和動念準備翻譯這本書,以及對翻譯這本書可能會給中國現代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什么作用的認識。這應該是此信的重心所在。蕭乾先生為什么會把這個想法告訴胡適。因為胡適1918年就提出,翻譯西方古典文學要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并建議以五年為一個周期,選譯一百部長中篇小說,五百篇短篇小說,三百部戲劇和五百位散文家的作品,同時親自實施這一計劃,組織翻譯出版《中英文化叢書》。蕭乾先生對胡適這一做法給予高度贊同。在英國期間的有關介紹中國新文藝運動的著作中,蕭乾先生不僅對胡適的這些做法專門介紹,而且給予高度評價:“與以前的翻譯不同,這次是選擇那些不光有熱情,還要精通中英兩種語言的出色學者來翻譯。幾乎每本譯著都有長篇序言,書后附有詳細的集注?!蓖瑫r對胡適扶持起來的這種翻譯趨勢進行了預測提出了期望:“翻譯完維多利亞時代和喬治時代的古典名著,我們的翻譯家自然會抓住機會移植當代英國文學最美的鮮花”,“要想深入細致地了解英國,就得讀還在世的當代英國作家的著作”(《苦難時代的蝕刻》)。也許正是此書的價值與對“趨勢”的判斷激勵著他。而我們從現在蕭、文二先生的《尤利西斯》的譯本,也可以隱約看到胡適做法的影響,全書共自擬自釋了6000多條注解以幫助讀者更好理解作品。
這里順帶說一下胡、蕭二人的交往。對蕭乾此信,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資料表明胡適回了信。這不是胡適的風格,但可能由于忙于戰(zhàn)時對美外交,以及此時宋子文、高宗武等人到來需要照顧接待,外加蔡元培先生去世國內一群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推舉他繼任中研院院長引起的風波,胡適無暇無心回信而耽擱下了。1939年底,胡適在演講中即帶著對國聯的失望提出了未來“聯合國”的觀念,“未來的聯合國必須是一個‘強制執(zhí)行維持和平的聯盟’”,1945年聯合國正式成立時,胡適自然成了國民政府派出的代表之一。蕭乾作為記者以及《大公報》胡政之的隨員采訪了成立大會。胡適與《大公報》關系一直很好,長期為其寫星期論文,在會議期間兩人肯定有所接觸。遺憾的是胡適當年日記整一年缺失,而蕭乾先生由于新中國成立后政治原因避諱“胡適”,在有關文章中也幾乎不提這段歷史,為這段交往留下了空檔。胡適回國擔任北大校長后,蕭乾先生此時在上海,空間的錯位以及胡適此時為應付日益復雜的各種局勢忙得疲于奔命,兩人也沒有什么來往,但當《新路》準備創(chuàng)刊時,胡適還是在日記中留下了一筆當時的動議與人事安排:“(1948年1月24日)吳景超來談。他說,錢昌照拿出錢來,請他們辦一個刊物。要吳半農主編,景超任社會,劉大中任經濟,錢端升任政治,蕭乾任文藝?!眳蔷俺皇莵碚髑笠庖?,二是來請胡適給予支持。蕭乾由于楊剛的反對沒有參加,但為該刊寫了稿,為此新中國成立后成了一個始終擺脫不了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