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偉 高曉林
(1.湖北經(jīng)濟學院 會計學院,湖北 武漢430205;2.西安財經(jīng)學院 會計學院,陜西 西安710100)
從1980至2009年,由中國會計學會主辦并創(chuàng)刊的《會計研究》已走過整整30個春秋。30年來作為中國會計研究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和風向標,它究竟推出了哪些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在研究領域、研究主體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征以及變化趨勢如何?另外,它與美國會計學會主辦的AccountingReview在刊文特征上有何異同?本文試圖通過對其創(chuàng)刊30年來逐篇論文分項目的統(tǒng)計和分析,以及與AccountingReview近5年來刊文特征的比較,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我國30年來會計理論研究的特征變化,并能找到它與美國會計理論研究特征上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有益于提升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水平的建議。
為呈現(xiàn)我國會計理論研究30年之全貌,我們收集了《會計研究》從1980~2009年共266期上所刊載的4 225個信息點,并將其作為研究的原始信息庫①。為保證研究樣本的相關性和代表性,我們依據(jù)以下四個原則對上述原始信息點進行篩選。
由于信息公告、簡訊、新年獻詞、社論、書評以及編譯文稿等信息點與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是毫無關聯(lián)的,故應將其刪除。由于會議紀要、會議綜述、讀者來信、論文摘編、人物介紹、會計詩歌以及回憶錄等信息點與我國會計理論研究關聯(lián)度不大,故應將其刪除。
鑒于對領導講話的非學術性,以及不足兩個版面的短論對專業(yè)問題論述的全面性和深入性等方面考慮,僅從會計理論研究的學術視角上看,它們的代表性不強,故應將這兩個方面的信息點刪除。
由于一些論文未標明本研究所需的信息,致使我們的分類項目研究無法進行,故應將涉及所有統(tǒng)計項目有殘缺的信息點刪除。
經(jīng)過上述篩選,共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點1 438個,最終得到與我國會計理論研究高度相關的論文2 787篇。
為從宏觀上把握30年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總體情況,分別從樣本總體各年數(shù)量分布情況和各分類項目結構情況等兩個方面,對《會計研究》的刊文進行總體性研究。
研究期間樣本總體各年數(shù)量分布情況詳見表1。
表1 研究樣本各年數(shù)量分布情況表
由表1可清楚看出,根據(jù)各年刊文數(shù)量的多少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0~1985年,該階段年刊文數(shù)量均值為40篇;第二個階段是1986~1994年,該階段年刊文數(shù)量均值為60篇;第三個階段是1995~2009年,該階段年刊文數(shù)量均值為134篇。
各年刊文數(shù)量為什么會如此分布呢?兩次改版是其主要原因。首次改版是1982年,即《會計研究》從1982年開始由季刊改為雙月刊。這次改版導致了第二階段刊文絕對數(shù)量均值的明顯上升。但我們同時也注意到,在1982~1985年間各年的刊文均值數(shù)量(為40篇)并沒有比改版前各年刊文均值(約為40篇)有明顯增加。1982~1985年《會計研究》改版后,信息點絕對數(shù)量增加不少,但其中增加的信息點很多又因未標明作者單位而被剔除,因此,1982~1985年間的刊文均值數(shù)量并沒有比改版前有明顯增加。但隨著刊文信息的逐漸完備,從1986年開始無作者單位信息的刊文明顯減少;第二次改版是1995年,即從1995年開始至今《會計研究》改為月刊,此次改版是出現(xiàn)上述第三階段特征的直接原因。
為詳細研究期間樣本的特征,本文按研究領域、單位性質、聯(lián)合署名以及研究方法等四個不同標志分別對研究樣本進行分類,各分類項目的結構分布情況詳見表2②。
表2 研究期間研究項目總體分布情況表
由表2可知,在研究領域項目中“會計”占的比例最大,高達49%,“審計”占的比例最低,僅為5%?!柏敼堋本拥诙?,“成管”排第三位。其主要原因有三:(1)會計領域研究的基礎性。由于會計領域的研究是在會計理論研究結構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即成管、財管與審計等三個領域的研究往往都依賴于或相關于會計領域的研究。(2)會計領域研究的廣泛性。(3)審計領域研究成果發(fā)表的多渠道性。審計領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專門的、專業(yè)性更強的發(fā)表通道——《審計研究》,因此,其在《會計研究》上刊文的比例一直處于最低位;在單位性質項目中“高研”的比例最大,達80%。“政府”的比例為14%居第二位,“實務”占的比例最低,僅為6%。此結論表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是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主力軍;在聯(lián)合署名項目中“獨撰”的比例最高,達58%。“兩人”的比例居第二位,“其它”的比例最低,僅為12%。此結論表明,我國從事會計理論研究的主體大多還是“單獨”作戰(zhàn),“聯(lián)盟”氛圍還有待培養(yǎng);在研究方法項目中“實證”的比例還遠低于“規(guī)范”的比例,它表明我國會計理論研究主要還是“規(guī)范”研究,“實證”研究的應用空間還有待拓展。
為動態(tài)反映30年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特征的變化趨勢,下面分別從研究領域、作者單位性質、聯(lián)合署名以及研究方法等四個方面對《會計研究》30年來的刊文進行分類研究。
為揭示我國會計理論研究在不同時期研究重心的變化,依據(jù)前述標準將其分為會計、財管、審計和成管等四個研究領域。為使不同年份不同領域刊文數(shù)據(jù)之間具有可比性,我們采用了項目比例辦法對絕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轉化③。研究期間各研究領域的刊文分布情況詳見表3。
表3 研究領域變化情況表
由表3可清晰看出,研究期間“會計”和“成管”領域的研究總體呈逐漸下滑趨勢。而“財管”和“審計”領域的研究總體則呈逐漸上升趨勢。研究環(huán)境的變化是研究領域出現(xiàn)上述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1990年以前,我國會計理論研究主要是要解決會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問題,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并降低成本等問題。因此,在此期間,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會計”和“成管”兩個領域,而“財管”和“審計”的研究則相對薄弱。但在1990年之后,隨著滬深交易所的掛牌成立,有關上市公司的各種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的不斷推出,使得研究數(shù)據(jù)的獲得變得更為方便。20世紀90年代我國注冊會計師考試以及執(zhí)業(yè)逐步制度化。這些基礎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是導致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財管”和“審計”研究呈上升趨勢的主要原因。
為全面了解并摸清從事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主體情況,我們按作者單位性質將研究樣本分為高研、政府和實務三個類別。研究期間作者單位性質分布情況詳見表4。
表4 作者單位性質變化情況表
由表4可清楚看出,研究期間“高研”部門的研究者在整個會計理論研究者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漸上升趨勢,而“政府”和“實務”兩部門研究者的比例均呈不斷下降趨勢。此結論表明,“高研”中從事會計理論研究的隊伍不斷擴大,而“政府”和“實務”兩部門則相反。在“高研”部門,其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專業(yè)教學和理論研究。另外,職稱晉升也與其專業(yè)領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高水平的專業(yè)研究成果緊密掛鉤。而“政府”和“實務”部門工作者的理論研究成果對其自身來說,并非是“非有不可”,主要是“錦上添花”。因此,工作性質和考評機制是出現(xiàn)上述趨勢的主要原因。
隨著外部研究環(huán)境的變化,尤其是研究手段的“實證”化,往往就會使每位在知識結構方面難免存有一定局限性的研究單體,在從事大型綜合性研究方面顯得力不從心④。對于這種大型綜合性研究通常需要由研究團隊的合作來完成。為全面分析我國會計理論研究主體的合作情況,按照作者署名情況將研究樣本分為獨撰、兩人和其它三大類別。研究樣本的聯(lián)合署名情況分布詳見表5。
表5 聯(lián)合署名情況變化表
由表5可清楚看出,研究期間“獨撰”的比例呈逐漸下降趨勢,而“兩人“和”其它”兩類的比例則均呈逐漸上升趨勢。此結論表明,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團隊”越來越多,“合作氛圍”也越來越好。不過,目前的合作大都還只限于師徒間的合作,尤其是在校學生(碩士、博士)和導師的合作,合作的范圍對象還比較狹窄。近些年來碩博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研究資助項目的增多以及博士生或碩士生參與導師研究項目的廣泛性,可能是合作成果比例逐漸增長的主要原因。另外,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報告表述的日益數(shù)字化,定量研究的基礎環(huán)境逐漸完善,而進行大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處理的專業(yè)研究在客觀上就需要有多人合作才能有效完成,這也是導致近年來合作成果比例逐漸增長的又一重要原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說明利“器”在善“事”過程中的重要性。由于其它學科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會計理論研究中不斷借鑒并被廣泛運用,使得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斷變化,這一趨勢在國外尤為明顯。我國會計理論研究工作者是否做到與時俱進了呢?為全面了解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變化趨勢,根據(jù)研究方法的差異將樣本分為實證和規(guī)范兩大類。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樣本分布情況詳見表6。
表6 研究方法情況變化表
由表6可清晰看出,研究期間“規(guī)范”的比例呈逐漸下降趨勢,而“實證”的比例則呈逐漸上升趨勢。此結論表明,我國會計理論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實證研究方法正在日益得到重視。研究方法發(fā)生如此深刻變化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但主要還是客觀原因??陀^原因主要有二:(1)定量研究的基礎環(huán)境逐漸完善。如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并逐漸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日益全面和規(guī)范,以及各種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開發(fā)和運作的迅速展開等。(2)實證研究的人才隊伍日益壯大。近些年來,隨著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日益頻繁,國外研究方法對國內學者(尤其是中青年學者)影響的不斷擴大。另外,歸國留學人員也是從事實證研究的一支重要主力軍;主觀原因是,研究者正逐漸感悟到單純規(guī)范研究的困惑和乏力,并認識到“數(shù)據(jù)”說話的確鑿和有力,這些也直接促使了他們在研究方法選擇上的變化。
為揭示國內外在會計理論研究特征上的差異,尤其是與美國會計理論研究特征上的近期差異,我們分別選取了2005~2009年連續(xù)5年《會計研究》和AccountingReview上的刊文并進行分類比較研究。經(jīng)過篩選共得到AccountingReview的有效研究樣本246篇,《會計研究》上有效研究樣本727篇⑤。為使研究項目在數(shù)據(jù)上具有可比性,我們仍對其采取了項目比例的辦法進行處理。兩者在研究領域以及研究方法等四個方面的情況詳見表7。
表7 《會計研究》和Accounting Review刊文項目比較表
由表7可知,兩者在研究領域的內部構成排序和構成比例高度一致。“財管”位居第一,比例占40%左右。“會計”位居第二,比例占31%左右?!俺晒堋蔽痪拥谌壤?5%左右?!皩徲嫛蔽痪拥谒?,比例占14%左右。另外,兩者在單位性質的內部構成排序上也高度一致?!案哐小蔽痪拥谝?,“政府”位居第二,“實務”位居第三。但兩者在單位性質的內部構成比例上有些差異。美國“高研”比例高達99%,“政府和實務”部門的研究者卻寥寥無幾。而我國“高研”的比例比美國要低,但也高達92%,“政府”部門研究者的比例卻比美國高,另外,我國還有一些“實務”部門研究者。此結論表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財管”領域的研究已成為近5年來會計理論研究最重要的領域,從事會計理論研究的主體仍是高等院校的工作者。
同時,由表7還可以看出,兩者在聯(lián)合署名和研究方法項目上還存有不小差異。在聯(lián)合署名方面,美國“獨撰”和兩人合作的比例均低于我國,而在“其它”項目比例上卻明顯高于我國,高出近21%。在研究方法方面兩者的差異也非常明顯,美國“實證”研究的比例高達99%,“規(guī)范”研究微乎其微。而我國研究仍以“規(guī)范”研究為主,“實證”研究為輔。出現(xiàn)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實證”研究的環(huán)境還不像美國那么完善。反過來,“實證”研究為輔的地位又是導致我國“其它”項目比例明顯偏低的主要原因。
根據(jù)前述對《會計研究》刊文樣本總體分析、分類項目分析以及與AccountingReview近5年(2005~2009年)刊文分項目的比較分析,得到以下幾點結論與啟示。
無論是對國內研究主體單位性質的總體分析(見表2)和變化趨勢分析(見表4),還是對國外研究主體單位性質的總體分析(見表7),研究結論均表明,從事會計理論研究的主體高度集聚于高校及其設立的研究機構,相比國內,美國的集聚度更高(占99%)。鑒于高校及其研究機構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是搞好教學和專業(yè)理論研究工作,比較而言,他們更擅長于邏輯性較強的純理論性研究,而對會計學科來說,它不僅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而且還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為此,要全面提高會計理論對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進一步促進會計理論研究的繁榮發(fā)展,研究主體隊伍中不僅要有專業(yè)理論研究工作者,而且還需要有從事會計實務活動的實踐工作者,故會計理論的研究主體仍需進一步分散化。
國內研究主體署名情況總體分析(見表2)以及變化趨勢分析(見表5)的研究結果表明,“單獨作戰(zhàn)”的情況還比較嚴重(占58%),不過從長期變化趨勢上來看,“獨撰”的比例在不斷減小,“兩人和其它”的比例在不斷增大,即團隊合作的氛圍在不斷形成。與美國在這個項目上的同期比較研究(見表7)結果表明,美國的團隊合作意識更強。另外,國內的合作團隊多為“師徒團隊”,由于師徒在知識結構,甚至思維方式等方面難免會有很大的相似性,這種天然的局限性可能會對研究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合作團隊的合作對象范圍可進一步擴大至其它專業(yè)和學科領域,相信在不同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合作必將會帶來創(chuàng)新性更強的“大”成果。
國內研究方法總體分析(見表2)以及變化趨勢分析(見表6)的研究結果表明,“規(guī)范”研究方法在總體上仍居于絕對主導地位(85%),而“實證”研究在總體上居于劣勢地位(15%)。不過從長期變化趨勢上來看,“規(guī)范”研究的比例在不斷減小,“實證”研究的比例在不斷增大,即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趨勢較為明顯。與美國在這個項目上的同期比較研究(見表7)結果表明,美國“實證”研究幾乎是一統(tǒng)江山,而我國“實證”研究比例僅為38%。鑒于“實證”具有用數(shù)據(jù)說話的優(yōu)勢,經(jīng)濟發(fā)展描述和報告的日益數(shù)字化,以及我國進行定量研究基礎環(huán)境的日趨改善,“實證”研究必將在我國未來會計理論研究中發(fā)揮更大作用,為此,《會計研究》應進一步鼓勵和推動實證研究方法在我國會計理論研究中的應用和加強。
注釋:
①依據(jù)“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期刊導航> 專輯導航>檢索:會計研究>會計研究”路徑檢索,下載《會計研究》各期信息點,然后匯總得到。
②把有關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與報告,會計法規(guī),會計準則,會計基本原則,會計概念與職能,會計人才教育與培養(yǎng),會計電算化以及會計史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歸入“會計”研究領域。把有關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管理,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資本結構,并購重組,企業(yè)集團財務管理以及納稅籌劃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歸入“財管”研究領域。把有關成本管理(作業(yè)成本等)、預算管理、戰(zhàn)略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等)、內部轉移定價、社會責任會計、環(huán)境會計以及智力資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歸入“成管”研究領域;把有關審計基本理論、注冊會計師管理、審計風險、審計質量、審計責任、會計師事務所控制、審計服務與收費、審計準則以及審計人才教育培養(yǎng)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歸入“審計”研究領域。而對于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領域的“交叉”研究,則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對其進行歸屬。把有關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管理,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資本結構,并購重組,企業(yè)集團財務管理以及納稅籌劃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歸入“財管”研究領域。把有關成本管理(作業(yè)成本等)、預算管理、戰(zhàn)略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等)、內部轉移定價、社會責任會計、環(huán)境會計以及智力資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歸入“成管”研究領域;把有關審計基本理論、注冊會計師管理、審計風險、審計質量、審計責任、會計師事務所控制、審計服務與收費、審計準則以及審計人才教育培養(yǎng)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歸入“審計”研究領域。而對于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領域的“交叉”研究,則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對其進行歸屬。
③改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刊物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后再改為月刊。二是刊物頁面的增加。
④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數(shù)據(jù)資料,并運用專門方法進行分析的研究。
⑤AccountingReview上共有兩類刊文:第一類是學術性研究論文;第二類是“Book Review”類論文。鑒于與《會計研究》研究樣本選取的匹配角度考慮,本文剔除了第二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