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儒 (東海實驗學校 浙江寧波 315800)
簡述一道中考題的拓展與探究
●陳明儒 (東海實驗學校 浙江寧波 315800)
圖1
題目如圖1,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被2條與邊平行的線段分割成4個小矩形,EF與GH交于點P.
(1)若 AG=AE,證明:AF=AH;
(2)若∠FAH=45°,證明:AG+AE=FH;
(3)若Rt△GBF的周長為1,求矩形EPHD的面積.
(2009年廣東省廣州市數(shù)學中考試題)
本題主要考查正方形、矩形、全等三角形等基礎知識;考查計算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尋找問題關鍵點的能力.特別是在第(2)小題中,知道了∠FAH=45°后,利用∠HAD+∠BAF=45°打開解題思路是這個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也是思維水平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基本要素.試題不僅關注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對數(shù)學知識層次理解的能力,也是對教學過程中學生推理演算能力的體現(xiàn),具有較好的創(chuàng)新性.
對試題第(2)小題縱向拓展.
探究1若將條件放寬,如圖2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B=AD,∠B=∠D=90°,∠FAH=∠BAD,則結(jié)論BF+HD=FH是否仍然成立?
圖2
圖3
圖4
圖5
在圖5中,延長CB至點G,使得BG=DH,連結(jié)AG.由∠ABG和∠D都是∠ABC的補角,得
類似地,可以證明FH=BF+HD成立.
若將圖1、圖2、圖3中的△FAH繞頂點A旋轉(zhuǎn)至四邊形外,則還可以繼續(xù)探究FH,BF,HD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探究2對試題第(2)小題,當∠FAH=45°時,除本題的結(jié)論外,還可得到其他許多結(jié)論,可參見文獻[1].除此之外,通過探究還發(fā)現(xiàn):
圖6
圖7
方法2(運用旋轉(zhuǎn)變換)如圖7,將Rt△ADH繞點A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至Rt△AMN,延長線段NM與直線 EF交于點Q,連結(jié) NF.設正方形AGPE 的邊長為 a,PH=x,PF=y,則
于是 S矩形PFCH=2S正方形AGPE.
方法3(運用基本圖形)如圖8,設正方形AGPE的邊長為 a,EM=m,GN=n,PH=x,PF=y.由 ∠FAH=45°,即∠MAN=45°,得
由△AEM∽△HPM得
圖8
對試題第(3)小題,從特殊能否推到一般呢?
證明如圖1,連結(jié) GF.設 BF=x,則
通過逆思2可以得到命題:在矩形ABCD中,若四邊形 AGPE為正方形,且∠FAH=45°,則S矩形PFCH=2S正方形AGPE.
如果將這個命題作為普通的測試題,那么圖形背景太復雜,起點也高.通過進一步思考,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線段,可以使圖形更簡潔.同時,增設2個有層次的問題,再植入旋轉(zhuǎn)背景,把靜態(tài)問題變?yōu)閯討B(tài)的探究性問題,這樣符合現(xiàn)行的命題趨勢.現(xiàn)創(chuàng)編如下:
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 a,點 E,F(xiàn)分別在邊BC,DE的延長線上,∠EAF=45.
(1)若 CE=CF,如圖9,證明:
①AE=AF;
②S△CEF=a2.
(2)讓∠EAF繞點A旋轉(zhuǎn)一定角度,使得CE≠CF,如圖10,則△CEF的面積是否發(fā)生改變.若不改變,請給出證明;若改變,求改變后的△CEF的面積.
圖9
圖10
綜上所述,適當對問題進行拓展與探究,使學生能充分感知到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加深對知識的縱橫向認識,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
[1] 羅增儒.巧思妙解與數(shù)學證明[J].中等數(shù)學,200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