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湖北襄陽市襄州一中)
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新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現(xiàn)代教育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今天,教師到底該怎么教書?我們的立足點又該在哪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教與學相互統(tǒng)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單一的 “教”或 “學”,只有將兩者相互結合,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富有生命力。面對新《課標》,作為老師,應在自主探索中找尋有價值的教學方式,同時構建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道出了教學方法的真諦,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對待。
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首先必須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語言最能反映出一個教師的修養(yǎng),所以教師的語言既要準確生動,又要得體,處變不驚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師不應該遷怒于學生,因為遷怒難免失態(tài),難免出現(xiàn)過激行為。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高尚的人格魅力更是不可缺少。教師只有具備崇高的人格魅力,才能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應該做到 “舉手投足有關愛,教書育人總關情”。
其次,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由于種種因素導致教師的心理負擔過重,面對升學競爭,許多教師的身心疲憊不堪,甚至對自己的工作心生厭惡,而付出與回報的反差也讓教師的心理出現(xiàn)疲勞狀態(tài)。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必須提高自我,加強自身的心理調節(jié)意識,積極主動地面對一切。老師要真正緩解的心理壓力,必須正視這些問題,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地看待學生的一切。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新一代心理健康、思想積極向上的學生。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作為教師除了要有熱情,更要有開闊的視野和腳踏實地的精神,著力創(chuàng)新,使“師生關系的教學策略”得到更進一步提高。
首先,要真正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哪怕是學習成績特別差或是在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學生,也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優(yōu)點。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自信。我班就有這樣一位學生,書寫非常認真,只是基礎太差,班上的同學看不起他。對于學生的評價,我并不介意,反而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只要他能做對一道極其簡單的題目,就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以調動他的學習積極性。漸漸地,他愛舉手回答問題了,作業(yè)也有了進步。
其次,教師要成為學生真誠的朋友,平等對待、相互溝通,減輕學生的壓力。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話,因為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師生之間要進行溝通。如果教師總是讓學生望而生畏,教師還能與學生進行溝通嗎?這樣的課堂還會有活躍的氣氛嗎?作為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煩惱等,要做到將心比心,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讓學生覺得眼前的人不僅是嚴師,更是益友,從內心感受到教師的真誠。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下大的工夫,努力掌握心理輔導方面的知識。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要給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幫助他們緩解不良的情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知道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恰當,才能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理。這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如果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被動的,那么學習過程只能是一個沒有思維的過程。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的新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要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精心設計提問,讓每一位學生真正理解問題,通過“想一想”“議一議”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動手、動腦,從中找出規(guī)律,在操作活動中討論、交流、合作,從而變被動為主動,圍繞教學目標 ,在教師的正確指引下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學習、生活中,學生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健康的心理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力量。因此,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有的學生說:“我一遇到考試就害怕?!币灿械膶W生說:“有別人站在我旁邊,我就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問題?!边@些都是心理素質不好造成的??梢?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滲透心理教育。只要學生有過硬的心理素質,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受到影響。
契訶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的有效作用?!彼?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很重要,我的方法如下:
(1)開創(chuàng)情境教學。情境是學習的再現(xiàn),它會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用直觀形象的材料設置問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引導教學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標》的這一理念,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從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師在教學活中的主導地位始終不會改變。教師就像指南針一樣,給學生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既教會了學生如何去關愛他人,又讓學生勤思考、勤探索。
(3)鼓勵教學法。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提高,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首先從“趣”導入。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準備“問題情境”,從而把學生引入問題之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還給學生,把教材用活、把教法教活,最后讓學生有所收獲。